登陆注册
3157

语言表达的另一层目的

娱乐天地2023-05-10 14:15:470

大多数人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惜与别人挣得面红耳赤。

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看上去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但是你总会发现他们一开口就会一语中的直击问题的要害。

更重要的是,你与他争辩,他会选择“退缩”,就好像你“赢了”一样。

这是为什么?

有这样一种比较残酷的现实:这个人可能在筛选,他的不争辩是因为觉得对方肤浅,不愿意与对方争辩。

这样的人往往在对方开始争辩的时候,报以善意的微笑。

坦白的讲,有时候我也会这样。

虽然这样对彼此都是比较不错的结果,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有些许自省。

就是我的心态,当我这样做时,我的内心总会有点对对方“鄙视”的心态,不然怎么会觉得对方“不配”跟我辩论呢?

但,这种心态多多少少有些问题的,不过还好,我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不会过于自责、自否。

自省一闪而过,重点是自省后行为的改变。

我曾想过,要不要多说或者解释几句,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我尝试着这么去做,但是结果不太好,因为,人们往往会陷入自证正确的意识。

我在跟你讲事实道理,你却只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让我觉得有点累心。

《道德经》说: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懂得完善自己认知的人,不会把完善认知放在辩论中解决,那些热衷辩论的人,往往很难通过他人去完善自己,反而会变得更加偏激。

《学经》说:

鸟鹊喜鸣,世人好辩,谓之得明。然强辩失明好辩不善,余知言而易行,明其理,知所言,善其行。

辩论的目标是为了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但是人的理解能力是有层级的,别人的观点我们可能很容易明白,并且能够准确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可是,思想不同步,你就算告诉他,他也会弃之如敝履。

所以,与其争辩不如踏踏实实干点事,这样也不枉流逝的大好时光。

李耳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老子说:理解我的人很少,能够效法我说的那些道理的人就更少了。圣人宁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但不想让人知道。

当我看到古代圣贤面对同样问题的看法时,我也释怀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让所有人理解认同我们,而是要找到那些与我们同频的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实心用事。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以启示。

(注:此文中的所有双引号的意思都是为了表达否定意味,而非重点强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