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4

杨春霞:70年代曾红极一时 ,丈夫去世后她在悲痛中坚强

娱乐天地2024-01-09 10:22:260

1943年的一个寒冷冬日,在上海一家不起眼的平房里,一个啼哭的婴儿声打破了沉寂。这个啼哭声的主人,就是日后名扬四海的戏曲名角杨春霞。

她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是工厂里头发花白的一位五十多岁老技工,母亲是车间里头一个温婉贤淑的女工。

生活并不富裕,但这样的家庭却饱含着对戏曲的无限热情。

父亲下了班便拿着二胡在家拉拉练习,不成调却依然乐此不疲。母亲在厨房捏着面团哼唱昆曲,每一句音调都宛转悠扬。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小小的杨春霞很自然也就升起了对戏曲的浓厚兴趣。童言青梅,她总是天真烂漫地跟着母亲嗓音嘹亮地唱,惹得邻里们纷纷侧目。

1954年一天,父亲出乎意料地宣布杨春霞考入了上海戏曲学校。原来他趁着工作时碰巧接触到一个认识学校高层的前辈,便拍着胸脯,壮着心要把杨春霞送去学戏。

这一送,便是开启了杨春霞一生的戏剧传奇 。在学校里,杨春霞遇到了和她一样有着浓郁戏痴气的同学们。课余时,他们便一边缝制唐代华丽戏衣,一边滔滔不绝地讨论着各种戏曲闲情。

杨春霞开始学习唱昆腔,也因身姿妙曼佳人薄命而被老师们青睐。更让她难忘的是,遇到了同样沉迷戏痴的林鑫涛, 这个爱好相投的少年,将是她此生挚爱。

1964年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春天,21岁的杨春霞随上海青年京昆艺术团在领队的率领下踏上了漫长的欧洲之旅。

一行八九人浩浩荡荡坐上火车,奔赴波兰。抵达华沙的第一天他们便迫不及待地举办了首场演出。杨春霞身着白蛇的戏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她那妖娆多姿的白蛇造型立时震惊了当地的观众。

掌声雷动,喝彩不断。杨春霞激动难耐,眼泪几欲夺眶。她知道,这是自己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一行人很快又奔波至捷克,在布拉格的国家歌剧院登台演出。杨春霞这回扮演的,是戏剧片段《断桥》中的宛转悲苦的女主角柳氏。

她身着素纱舞衣,婀娜多姿,那深沉的情感体验和惊人的表演天赋震撼了在场所有外国观众。他们热烈地为这位东方女子喝彩,连连要求加演。

一个月时间,杨春霞巡演了欧洲六国,收获了无数掌声与鲜花。当她再次踏上归国土地时,早已名声在外,成为京剧圈里赫赫有名的新星。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大江南北,杨春霞这个当红明星也难逃厄运,被扣上“黑帮”的帽子遭到批斗。曾经的追捧蜂拥而至变成唾弃围攻,昔日的歌迷们群情激奋地用词狠辣地攻击谩骂,试图将她踩入泥土。

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杨春霞精神上遭受了巨大冲击,整日整日地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就在她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候,林鑫涛这个曾在戏曲学院有过一面之缘的老熟人找上了门。他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心中十分难过,建议她嫁给自己以躲避风头。

杨春霞起初犹豫不决,担心自己的名声会连累到林鑫涛。但林鑫涛一再坚持,说无论她遭遇什么,自己都会永远相信并陪伴她。

1969年二人终成眷属。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很快也降生在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给这风雨飘摇的小家庭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中国政治气候出现松动。许多在“文革”中被错打压迫的人开始伸冤。

但对杨春霞来说,她的命运却没有太大好转。由于既得利益者的嫉妒攻讦,各种关于她的流言蜚语死灰复燃并越演越烈。

前几年出演的现代戏《杜鹃山》被扭曲解读,说她是靠不正当手段才获得该剧的女主角。她再次受尽白眼与冷嘲热讽,甚至家人也被波及。

杨春霞这次没有退缩和逃避。她主动找上单位的领导,要求给自己安排戏曲演出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清白。可惜领导只是摇头。

没有人愿意为她出头。此时此刻,杨春霞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绝望。还是丈夫林鑫涛在旁劝慰,给她提建议让她重新燃起希望。

在他的鼓励下,杨春霞终于在1979年,在一场小型晚会上以戏曲独角戏震惊全场。自此,她的人气和威望便如日中天,再无人敢质疑她的才华。

2006年2月的一天,杨春霞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儿子哽咽着告知她,在场外检查身体的父亲林鑫涛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杨春霞惊呆在原地,手机“啪嗒”一声从手中滑落。她脑海中一片空白,随即便像脱力一样瘫坐在地上。

多年温馨伴侣的离世是杨春霞这辈子经历的最沉重的打击。她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依靠,整日整日地呆坐在林鑫涛的遗像前出神,面容憔悴形销骨立。

看着母亲这副模样,儿女也是心如刀割。好在他们的细心照料,杨春霞的心情也终于缓和,重新振作起来。可是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她都会轻轻拿出林鑫涛的老照片反复凝视,泪水盈眶。

逝者已逝,他留在她心中永恒的痛,此生不会有一天消失。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