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9

关于我的人生,我永远在场──纪录片《凝视玛莉娜2》

娱乐天地2023-05-09 11:03:380

2012年的纪录片《凝视玛莉娜》由导演马修.艾可斯执导,主要记录的是有「行为艺术教母」之称的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当代艺术馆的同名回顾特展。

当时以超过85万的观展人次突破开馆以来最高纪录的这场展览,即使透过纪录片段落来呈现,仍然令人震撼,也带来许多启发。

2020年的纪录片《凝视玛莉娜2》,由导演鲍里斯.米利科维奇(Boris Miljkovic)执导,这并非2012年版本的续集,两片是独立的,却由不同的取径和面向来继续认识这位艺术家。

《凝视玛莉娜2》主演是和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一同回溯从童年到成年以及艺术生涯几个阶段等生平。在纪录片中,镜头拜访了艺术家离开已久的南斯拉夫家乡贝尔格莱德,并将那与发表创作的几个重要时刻连接起来。

这段时间里,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清洁者》正在多个城市巡回展出,艺术家一边回顾自己与祖国、父母的关系,谈及创作如何关注、探索身体的本质,乃至于其之作为某种生存的隐喻,也一边讨论她如何跨越国家及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界线。

而多年之后,她所培养的年轻艺术家要怎么延续这些作品,一如「继承(来自母亲的)遗泽」即是电影原片名「返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与她的孩子」。

对于已在2012年的《凝视玛莉娜》认识这位艺术家的观众而言,这部最新的《凝视玛莉娜2》其实是在那些震慑的瞬间之外,深入一看是奇特的内部,倾听它之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

纪录片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也是艺术家在多年之后重新去看、去解读那时的种种发生。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曾说,在纽约的三场主要展览永远地改变了她作为一个怎样的艺术家,可这一切的开始是很单纯的:「当你从异地来到纽约,你要做什么,才能在这个有三十七万五千名艺术家的城市被看到、存活下来?」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有着迫人窒息的执着感,强烈的现场感既激发了各种分析解读,也带来某种魔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其中的许多人,甚至是重复或每天造访的。

纪录片仔细谈到《海景屋》这个作品,这是架在高处、互相连通的三个格子房,一间是淋浴和厕所,一间是桌子和椅子,一间是墙上取水用的水龙头和床。格子房有刀梯下来,但这个作品展的正是那个「一上去就不下来」:艺术家将住在那里十二天,十二天里只喝水。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谈起当年的自己想要用《海景房》这个作品去试探、思考这样的概念:「人如果自我净化会如何?如果这份自我净化能改变那个空间的原子能量,那么是否就会改变观众对我、对艺术和时间的看法?毕竟一切就在此时此地发生。

《凝视玛莉娜2》中很重要的篇章还在于作品的自我传承,年轻艺术家说起他们接续去呈现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时,年轻人带着的是自己的身体、情感和背景走到台前。

他们不是要重演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试着跟她做得一模一样,而是每个人都是在当下的重新定义。

在2003年播出的《欲望城市》影集系列,有一集女主角凯莉和朋友前往雀儿喜区的尚凯利艺廊看展,展出的就是年轻艺术家接手的《海景房》。

那位艺术家身穿相同的单色服装、站在同样的平台与模样重建的场景,但她和玛莉娜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相较于玛莉娜在此一作品的利落,带着茫然、向往的目光,这位艺术家则给出戏剧性和不耐等特质,而这都是影响作品的诠释。

James Westcott的《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死后》传记书有相当多篇幅,谈到玛莉娜与母亲间的关系,例如极度的忽视所造成对玛莉娜在性方面的影响

纪录片中,玛莉娜提起直到母亲过世后,她才从母亲的日记真正认识她。日记记录了母亲曾有个情人,那些段落是如此热切、如此充满感情,「我才发现她是个脆弱且感情丰富的人」、「如果我能在她活着时,看到这本日记,就算只看到一页,我们的关系都会有所不同。」

艺术家说到曾追问母亲,为何不曾亲吻自己?母亲回答她,「我不想宠坏你」。玛莉娜对导演说:「是的她不曾宠坏我,但她这样做却在情感上伤害了我。」艺术家并未显露太多情绪,但这些私密段落的确提供了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初衷的进阶观察。

《凝视玛莉娜2》给出了同时是「前玛莉娜」与「后玛莉娜」的回溯和叙述,对于内蕴大量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作品,这部纪录片所提供的路径,让我们既可以是编年的顺序式去接触一位创作者,也可以结合、比对2012的《凝视玛莉娜》,建立起对艺术家多层次,多方面的认识。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