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6

一场意外绑架案背后,通过《好景不再》向60年代的精神致敬

娱乐天地2023-05-08 19:49:030

《好景不再》是一部出色的德国电影。主角让和彼得是两个奇怪的德国青年,他们组成了“教育家”神秘组织,专门趁一些有钱人外出度假时闯入他们的别墅进行“有特别教育意义”的破坏活动,并留下“富足生活已被终止”的字条,他们仅仅是破坏有钱人的财富、格调和观念,从不伤害人。

但当彼得的女朋友朱丽加入他们时,事情开始了微妙的变化。

这次的行动目标是朱丽认识的一个百万富翁海登伯格,但在行动中朱丽将手机丢在了海登伯格的房子里,当三个人回去寻找手机时,海登伯格已经回到家中。于是事件迅速演变成一场意外绑架案。

三个青年绑架海登伯格来到附近的一座风光秀丽的山上,并住进一座木屋。平时深陷各种事务的海登伯格反而因这场绑架而感觉清静下来的同时,让彼得和朱丽之间的三角关系也渐渐暴露出来。

这场绑架渐渐变成对两代人同样具有教有意义的事件,在一场特殊的对话中,四个人最终都找到了合理而完美的结局。

这部电影显然让很多观众为之震惊。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事隔这么多年仍有人以这样的方式怀念20世纪60年代的理想主义。这部“向60年代精神致敬”的小成本电影,以其罕见的理想主义精神和跨越时代的对话形式赢得了许多人的情感认同。

比起《七矮人》等今年德国的卖座电影来,《好景不再》才是当今德国电影的实力体现和希望。这不是一部用来拿奖的电影,而是一部用来“教育时代”的电影,电影本身变成一场“教育家”行动。

在这个新时代,召唤那些仍然澎湃着革命理想主义和自由理念的人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理想,表达对自由、哪怕是水远不可能的自由的渴望。这并不是一种众取宠的姿态在新的时代,这种精神仍然似血液一般流淌在许多人的身体里,因此,本片仍然有着非常饱满的现实内涵。

当影片中那个类似于民间“兄弟会”的微型组织因幼稚行动变成越来越尴尬、越来越没有出路的绑架事件时,故事到达了高潮,此时观众已很难想像结局。

三个青年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几乎使这个理想主义组织彻底崩溃。在他们毫无头绪、一筹莫展时,百万富翁海登伯格却开始给他们讲述自己当年真正的经历。于是两代人开始了对自由、解放和理想主义的对话。这场对话是极其幽默的,也非常诚恳,令人肃然起敬。

和海登伯格相比,这三个被爱情搞得晕头转向的少年则显得太小儿科了;和海登伯格们上街与警察面对面群殴相比,他们这种入室“教育”的行为更加显得脆弱和幼稚。而故事的几次峰回路转,却让人们感受到那个特定年代建立的精神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确切。

然而,《好景不再》的结局才是最能概括整部电影的理想主义色彩的。

海登伯格建议他们放了他,三个人去过真正的生活,并发誓决不告发他们。几个热血青年信任了这个曾是激进的理想主义青年、如今已进入新社会中上阶级的富豪。但镜头一转,海登伯格坐在警车里,他带领大批警察包围了他们的房子。

人们失望了,财富可以改变一切,包括那个时代的经历者,曾经的热血青年早已在财富面前出卖了自己的青春。但当警察破门而入时,房间里却空空如也,只剩下一张孤单的字条贴在墙上,上而写着:总有一些人从未改变。海登伯格坐在车里笑了。

此时此刻,三个青年正睡在同一张床上,做着理想主义的自由之梦。

《好景不再》就像一个滤镜,在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人与那种自由精神之间,这是一种回顾种审视和一种交流。而一场意外绑架案背后,通过《好景不再》向60年代的精神致敬。

在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潜在着的、对自由精神的寻找欲望中,很多事实已经被改变。三个主人公有着珍贵的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情绪,同时也有着对这种理想主义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理解与想像。

影片为“60年代精神”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时间和空间,以期向观众说明,也许那个时代根本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完美,但也没有糟糕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只是埋藏在一次青春的冲动中,但也决不会随着年华流逝而消极褪色,任凭时代如何流转,“总有一些人从未改变”。

就算变化,也许仅仅是形式,只是被心智成熟打磨掉了锋芒而已。当激情陷入苍白、芜杂而坚硬的现实中,理想就会慢慢地成为一种埋藏在心底的纪念。

影片中饰演让和海登伯格的两个演员同时也在《再见,列宁》中饰演了一对父子,这样一种脸孔上的偶然对位也使我们遐想联翩。在德国青年一代导演中,一种似乎非常单纯但很令人感动的对话气氛向我们缓缓走来。

当然,从让那稍嫌过长的独白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个奥地利裔德国导演强烈的个人愿望,或许精彩的就是这理想主义一般的愿望,同时也正是这种主观愿望让影片套上了浓郁的说教色彩和空谈态。

所以,《好景不再》是适当的时间拍给适当的人看的,至于这样的人到底还有多少,谁又能知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