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1

《爱德华大夫》:一段追寻记忆的旅程,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娱乐天地2023-05-08 15:09:300

影片《爱德华大夫》拍摄于1945年,这部电影虽然拍摄年代很久远,但是这部电影时至今日也有可取之处。它是电影史上精神分析电影的开山鼻祖,更是开创了精神类型的影片的先河。

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在精神分析治疗中获得了较为正面的经验,他希望希区柯克可以拍摄部相关影片,由此产生了这样一部改编自约翰?帕尔默和希拉里桑德斯的心理惊悚小说《爱德华大夫之家》的影片。

这部影片拍摄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在具体拍摄中,希区柯克和塞尔茲尼克请来的精神分析顾问发生了较多冲突。希区柯克并没有教条地遵守精神分析的原则,而是以电影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变形夸张的再现。与此同时,希区柯克雇用了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设计影片中关键的梦境场景,达利在当时被视为最杰出的表现梦境和幻觉的艺术家。

不过由于场景过于冗长和复杂,达利设计的珍贵场景最终只有两分钟留在完成片中,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遗憾吧。

《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康斯坦丝·彼得森,她是格林玛纳斯精神科医院的一名女医生。在医院里,她既要为棘手的病人进行精神分析也要应付追求她的男医生,日常表现得颇为冷漠。和她关系较好的原院长默奇逊即将离任,继任者是精神分析领域著名的爱德华博士。

爱德华比众人想象的年轻许多,康斯坦丝在医院餐厅初次见到英俊的爱德华,便对他一见钟情。然而也是在初次见面时,爱德华对康斯坦丝用餐叉在桌布上划出的曲痕表现出极度的不安,这引发了康斯坦丝的疑问。

两人虽然很快坠入爱河,但爱德华却接连因为康斯坦丝睡袍上的条纹、手术室的昏暗封闭而受到惊吓甚至休克,这使得康斯坦丝的怀疑加剧:爱德华到底经历了什么?她心中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后来,通过字迹比对,康斯坦丝·彼得森发现“爱德华”并非真正的爱德华博士。面对康斯坦丝的质问,“爱德华”才发现他并不知道自我的真实身份,怀疑自己可能杀害了爱德华博士并冒名顶替。然而,康斯坦丝不相信爱人会犯下谋杀罪行,她决心通过精神分析帮助“爱徳华”战胜心中的恐惧,还原真相。

一段追寻记忆的旅程,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爱德华”为了不连累康斯坦丝,连夜离开前往纽约帝国饭店。早上醒来看到信件的康斯坦丝立刻赶往帝国饭店,找到了化名约輸?布朗的“爱德华”。大受感动的“爱德华”决定接受康斯坦丝的爱情和诊治,寻找记忆和真相。

随着报纸的报道和警察的追踪,两人的行程越发困难,在不得已中来到了康斯坦丝的老师布鲁诺夫博士家中。通过对“爱德华”梦境的分析,康斯坦丝发现“爱德华”的条纹恐惧其实对应着滑雪的痕迹。

为了找到答案,两人决定去滑雪场还原当时的情境。然而就当“爱德华”恢复记忆一发现自己之所以会失忆是因为一次意外造成的童年阴影阻断了最近滑雪意外的记忆时,警察却发现了谋杀的新证据。

仍然相信“爱德华”无辜的康斯坦丝,需要找出最隐秘的线索……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将悬念保持到最后一刻的影片,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够给人很深印象的一大原因。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一直在试图向观众们隐藏着什么?

观众先是疑惑爱德华为何会因条纹痕迹而晕眩,接着好奇他究竟是谁,随后陷入他究竟有没有杀人的困惑。由于影片主要让我们代入的是女主人公的位置,观众便要在医生与爱人两种身份间切换,有时分享她拯救爱人的激情,有时则陷入惊悚与疑惧

当然,真正让《爱德华大夫》如此特殊、不同于以往的侦探片、推理片的地方,是影片的主要人物均为精神分析学家,男女主人公的逃亡正是一次精神分析之旅,而破案的关键线索也很大程度来自医生对梦境的分析。这一点和以往的悬疑片完全不一样,也是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关注的一大主要原因。

在1945年,公众对于精神分析尚不熟悉的时刻,希区柯克凭借萨尔瓦多达利设计的超现实主义画面—有着无数眼睛的墙壁、面容模糊的赌场经理、变形的车轮在梦境与现实之间创造了一种有机的视觉关联。精神分析方法里对梦的解析、自由联想法的使用、对童年阴影的追溯,通过这部影片以颇为通俗的方式获得了呈现,这也是这部电影如此成功的一大原因。

同时,《爱德华大夫》对心理、精神的关注并不仅仅体现在人物、主题的选择上,这部电影在其他方面也是成功的。事实上,希区柯克在全片中通过对场景细节的放大、声音的选择性处理,配合音乐的渲染,成功地让大量客观场景主观化,变成了人物内心的外在显现。

这也是影片结尾将枪指向银幕、指向观众,在黑白画面里插入鲜血般红色的时刻那么惊人的原因。这种主观化的手法让我们仿佛沉浸于一个无法醒来的梦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