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67

刚上线就火出圈,他又一次杀疯全球

娱乐天地2023-11-23 12:20:190

最近,大家都在聊一部期待已久的新片。

导演大卫·芬奇,一出手就是影迷圈地震。

从早年的《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到后来的《社交网络》《消失的爱人》,以及与网飞合作的《纸牌屋》《爱死机》。

随便一部拿出来,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大神再现江湖,主演自然得是顶级配置。

除了大家熟悉的「古一法师」蒂尔达·斯文顿

更有「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时隔4年再度出山。

再度全裸出镜,向观众展现新鲜的肉体。

不愧是好莱坞第一男菩萨。

如此豪华的阵容,还是芬奇最拿手的惊悚片,这谁能错过?

影片刚上线,就空降了全球88个地区的网飞观看人次榜冠军

上线当天,鱼叔第一时间刷完。

没想到心情居然有些百感交集。

你问为什么?

那,直接开盘——

《杀手》

The Killer

《杀手》这个项目,早在2007年就已经定下。

按照芬奇原本的计划,是想邀请布拉德·皮特担任主角。

没想到,人家拒绝邀约。

这次终于等到法鲨同意接拍此片。

实际上,法鲨前几年暂时告别了影坛,成了一名赛车手。

几年之间,征战了法拉利挑战赛、勒芒系列赛等多个顶级职业赛事。

甚至一度拿到亚军奖杯,登上了领奖台。

这部新片的拍摄,也是根据他的比赛时间调整日程,才得以完成。

能够打动法鲨重回影坛,不仅仅是因为芬奇本人的极大号召力。

这个角色,显然也有着很独特的魅力。

片中,「法鲨」饰演了一个经验丰富、冷酷无情的职业杀手。

此前,他没有一次失手。

在他看来,成功的原因在于自己总是准备周全,并严格按照计划行事。

过程中,绝不掺杂任何情感,绝不随机应变。

而且极度自律、理性,时刻保持警惕。

然而,前面逼格拉得有多满,最后翻车就有多离谱。

时机一到,只见他摆好架势,调整好状态,瞄准目标,开火——

嚓,居然失手了。

惊动目标,此地不宜久留。

他迅速打包行李,妥当善后,一路潜逃离开。

没想到,等他回到藏身处时,却发现家中被人入侵了。

独自在家的女友受到牵连,受重伤入院。

身为杀手,怎能容忍此番屈辱。

于是,他决定将威胁自己的人,通通一网打尽。

不仅是为了复仇,更要彻底斩断对方找到自己的线索。

众所周知,风格化的视听语言是大卫·芬奇最鲜明的标签。

他非常善于通过凌厉的剪辑和极强的氛围感,来完成叙事的表达。

冷峻而暧昧的黄蓝色调,始终是他钟爱。

另外,拍摄MV的经验,也让他十分痴迷于音乐与声效的运用。

这部片中,就大量使用了英国著名乐队The Smiths的歌曲,作为杀手执行任务的专属配乐。

Well I Wonder,The Smiths

例如,鱼叔最喜欢的一段,也是杀手开始瞄准,准备射击的情节。

当镜头以旁观视角对准杀手时,画面阴沉冷静。

伴随着精辟的心理独白,一个杀人如麻的狠角色跃然呈现在观众面前。

很快,镜头一切,画面变成杀手的主观视角。

听着他耳中的音乐,看着他所看到的场景。

此后,两种视角来回跳转,配乐一会儿是背景音,一会儿又是场景声。

事态的紧张感,不断推向顶峰。

更巧妙的是,如果回头再看,芬奇早已在这时,就给后续失败埋下了伏笔。

本该以刺杀目标为主,杀手却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到对方身材曼妙的女伴。

此时被欲望驱使的分心,直接导致后续的失焦。

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正是芬奇对心理敏锐的拿捏。

杀手电影,向来深受大众的喜爱。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疾速追杀》的出圈,引发了暴力美学的重新定义。

不过,到了芬奇这里,他并没有打算打造成一部纯粹的杀戮爽片。

鱼叔观看的过程中,反而是对这个神秘的行业有了一点莫名的「共鸣」感。

这并不是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杀神。

而仿佛是一个远离社交、高度内卷的「打工人」

正如豆瓣网友评论所说——

只有大卫·芬奇能把一个杀手拍出打工社畜的感觉

杀手极度理性。

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不是天才,也并非多么杰出。

获得成功,必须依靠自己的计划,勤恳,以及执行力。

工作要完全按照计划行事,中途绝不轻易改变策略,不能有一丝马虎和差错。

他有一道自己的准则,并且在每次执行任务时,都要默念一遍。

这段相同的话,在全片中反复出现了五遍。

听得我都快魔怔了。

做好预先准备,不要临时应变

不相信任何人,绝不让出优势

只做分内之事

绝不能有同情心,同情心是弱点

弱点就是漏洞

每走一步,都要问问自己

我可以从中得到什么

他的自律,也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

打发时间的手段,也是做一套有助工作的瑜伽。

执行任务期间,绝对不多睡一分钟。

这一细节,也在片中被反复呈现。

放在普通工作环境,这简直堪称「内卷之王」

说实话,整个观影过程中,鱼叔不止一次怀疑杀手是否真的能遵循原则。

比如,根据线索找到出租车小哥。

对方告知他自己知道的一切,并希望杀手能够放过自己。

又或者,他在面对「古一法师」饰演的另一名杀手时。

对方不断用言语刺激他,拆解他的职业信仰,希望他能就此心软。

每次都是鱼叔同情了,被说服了。

结果,下一秒,立马血溅三尺。

杀手不留一丝生机。

极致反差之下,杀手被职业异化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有意思的是——

如此一个高度理性、极致自律的「变态打工人」,还是会有工作失误的时候。

过五关斩六将,杀手终于来到雇主面前。

当他问出两人是否有过节时,对方不知所措地表示——

我应该知道你是谁吗?

简单的一个问题,却正中打工人的内心。

刀剑舔血这么多年,真正的甲方资本根本不知道他是何人。

不单单是杀手身份,连作为人的价值,都在这一刻消失不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些打工人的写照呢?

《杀手》上线之后,其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电影在大众里的口碑,只能算是一般。

但在影评人眼中,却有着不错的好评。

烂番茄的新鲜度和爆米花指数的差别,正体现了这一点。

整体而言,鱼叔还是蛮喜欢这部电影的。

它很独特,也很有新鲜感。

最重要的是,引发我很多的思考。

我不止一次说过,大卫·芬奇是个狠人。

除了擅长在电影中揭露人性阴暗面之外。

他更狠的点在于,不断反思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和信仰危机

比如,《社交网络》看似讲述了一个互联网巨头的创业故事。

但内核,却是在探讨当代社会下,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与恐惧。

以此质问,人际社交中的真实与虚伪,到底如何分辨。

又比如,《消失的爱人》表面上说了一个离奇的悬疑故事。

但实际上,是在挖掘婚姻世界里难以辨清、细思极恐的暗黑与矛盾。

同时,也潜藏着公众人物在舆论裹挟下的异化。

这部新片《杀手》看似讲了一个离我们普通生活较远的杀手犯罪故事。

但芬奇依然在片中延续了这种深刻的现代性思考。

鱼叔在片中多次感受到一种隐喻——

身处高度网络化的时代,我们的隐私和社交该如何达到平衡?

片中,杀手为了隐匿在人群中,头戴渔夫帽和大墨镜,假装普通游客。

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是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

维持体力的食物,也是最普通的麦当劳「穷鬼套餐」。

在人人都争相彰显独特的时代,他却选择褪去个人特征,来保证安全感。

恍惚之间,鱼叔觉得这种操作好像有些熟悉?

抛开身份不谈,逻辑其实和社交媒体上的「momo」们有些类似。

使用系统默认的昵称和头像,隐藏起真实身份。

平均化的操作,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有了一份轻松的安全感。

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当下社会,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难。

日益发达的高科技,看似在方方面面便利我们的生活。

但实际上,安全问题漏洞百出。

片中展现了杀手各种轻松破解高科技安全产品。

高端的电子锁,亚马逊随处可以买到破解钥匙。

安保滴水不漏的高级公寓,外卖员完全出入自由。

网络技术带来的安全感,和我们想象中的完美无瑕相差甚远。

更难防备的,其实是人类本能中的窥视欲。

哪怕是杀手这般心无旁骛的人,在监视过程中也会偷窥他人的生活。

而杀手自己,同样难以灭绝安全的隐患。

他不断更换「马甲」,一通电话换一个手机。

近乎完美的伪装,仍然难逃其他杀手的追捕。

只要被人盯上,哪怕树林中的小屋都别想逃得过。

而唯一能确保自己安全的,就是杀光与自己有关的所有人脉。

让自己彻底断绝了社会关联。

正如大卫·芬奇自己评价《杀手》时所说的那样——

我们会问自己:能不能让观众跟随着一个反社会者的旅程?这个人物可能没有太多的情感起伏,以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主观体验,但仍然能让他们被吸引,而不是感到厌恶?我认为这能很好地诠释我们的创作准则。我曾拍过一些曲折离奇的电影,也许很多观众等着看这些东西。但沃克和我这次不想制造迷宫。我们想做一支箭:朝着一个方向笔直飞去,然后射中目标。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倾听这样一个反社会杀手的内心独白时,似乎也听到了自己内心的某种「反叛」之声。

在这个愈发内卷的高度信息化社会,每个人是否都有过那么一点想逃离网络、远离社交的渴望?

在这个声音越来越嘈杂的舆论化时代,是否也有人曾希望在自我特征隐藏的同时,也能重构自己的个人价值?

跟随着芬奇射出的这一支心灵之箭。

我在看完片之后,也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