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7

动画电影中,经典英雄角色的形象有着怎样的变化?从4方面分析

娱乐天地2023-05-07 09:38:420

#头条创作挑战赛#

经典英雄角色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集成体,他是道德的标杆,人们学习的榜样,满足了劳苦大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早期迪士尼动画中多为经典英雄角色,如动画电影《白雪公主》、《睡美人》中王子的角色,他们有着高贵的血统和天赋神力,从天而降惩恶扬善是真善美的化身,只有他们能够缠斗恶龙,解开魔咒迎娶公主。

经典角色形象较为单一扁平,二元对立明显,非黑即白,观众一致为获得“善福恶殃”的合家欢结局拍手称快。

如此简单的叙事、鲜明的角色与动画早期的理念相关,沃尔特·迪士尼曾说:“要吸引各地年龄不一样的观众,对童话、传说及神话故事的处理本质上要保持简单。”

随着“美国梦”意识形态加剧,以及美国电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大众不再乐意为俗套的影片买单,原本上层阶级白人男性的经典英雄形象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美国梦”使得美国社会相信无论出生如何,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切梦想皆能实现,它强调了个人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动画英雄角色的塑造逐渐转变,不再凸显人物先天的优势,而是需要角色历经磨难不断成长,最终成为被人敬仰的英雄。

影片中英雄的成长可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面对外部的压力时,角色行为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不断提升的个人毅力和日益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是角色在经历磨难后,内心所发生的转变。

动画电影《狮子王》改编自莎翁戏剧《哈姆雷特》,影片成功塑造了辛巴这个落难王子的形象,着重刻画了辛巴与好友彭彭丁满一同成长的经历。辛巴的成长一方面体现在对环境的适应,与好友一起处理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是战胜自我,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面对弑父仇人并夺回王位。

动画中的神话英雄也开始将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放在神谕之前。神话学家坎贝尔认为单一神话的原子核心便是:英雄的成长仪式,即从与外界的隔离,获得启蒙,战胜强敌功成名就,最终回归故土。

《埃及王子》是一部气势宏大的史诗级动画,它选材自《圣经?出埃及记》。影片中摩西的成长遵循了坎贝尔“英雄之旅”的三阶段,从原本身为埃及王子的狂妄自大,到发觉真实身世获得上帝的使命,经历重重困难最终带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民走向迦南之地。

影片中既有社会层面的矛盾,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有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促使英雄角色摩西发生了一层层转变,令观众信服。

总之,动画电影中英雄角色的叙事模式,愈发强调英雄角色历经困难后所发生的成长变化,这一转变需要由内外两方面支撑,角色内心深处的转变与外界角色关系、行为举止等改变。

而在神话题材作品中,英雄角色在经历了成长变化后也变得更加立体,易于获得大众认同,神力与使命成为促使其成长与思维转变的辅助条件。

超级英雄最早活跃于美国漫画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走向鼎盛的黄金时期,而随着战争结束,这一题材逐渐失去光环。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越南战争与青年文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超级英雄角色逐步趋于平民化。

青年文化运动攻击主流文化,追求个性解放,质疑存在规则,呼吁“退回个体主义、退回具体的现实”,这一时代的超级英雄不再假大空得高高在上,他们展现出了各自的弱点和性格的缺陷,也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大小琐事,从神坛走到世人身边。

与此同时美国民权运动盛行,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权利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文化变迁,使得原本的精英文化向更加多元化的人文主义方向发展,平民英雄也愈发活跃于动画荧幕之上。

平民英雄的叙事模式极大程度上契合了社会大众的心理需要,不仅有着十足的亲切感,易于引发观众的共鸣,而且跟随角色一同成长转变实现“美国梦”,弥补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平民英雄往往身处于社会的草根阶级,他们以失败的小人物形象出现,与普通人一样有着好恶和性格缺陷,在遇见外部的压力时也会退怯,但信念的支撑将角色的优点展现出来,并完成使命发生蜕变成为英雄。

在《小姐与流浪汉》中的主人公勃朗宁,虽然是一只没有主人的流浪狗,身上也有不少坏毛病,但他机智勇敢充满正义,在淑女落难后施以援手,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终于抱得美人归,拥有了自己的家。

《101忠狗》中主人公斑点狗庞哥,温顺而平凡,在孩子们被偷走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回了孩子,并且拯救了更多即将被做成大衣的斑点狗们逃出库伊拉的魔爪

《功夫熊猫》中主人公阿宝最初是只好吃懒做笨手笨脚的胖熊猫,在阴错阳差下被选定为神龙大侠获得了无字的神龙秘籍,面对师兄弟的打压,阿宝平凡而执着,刻苦练习最终化平凡为传奇,战胜了强敌成为武林高手。

归根结底,平民英雄角色叙事模式以贴近大众的角度,塑造出更为有血有肉的,符合群众价值观的英雄角色,强调了现实努力的重要性,赢得了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它消解了传统的英雄神话,将英雄请下神坛,将普通人平凡而难以企及的梦想放大,鼓励人们挣脱束缚,超越自我,勇敢逐梦。

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为顺应市场需求,原本的传统英雄角色形象不断被颠覆。

与过去英雄角色有着明显差异的动画主人公形象脱颖而出,这类英雄不再具有绝对崇高的品格,有着明显的缺点,甚至在很多地方不如普通人,代表着某种被边缘化的人群。

动画中的另类英雄不再如经典英雄一样完美无瑕,他们性格乖张,自身缺陷被放大,在很多地方不如普通人,受到群体的排挤,有着悲惨不堪的经历,思维和行动上较为偏激。他们的外形也并不高大威武,或许还尖嘴猴腮、囚首垢面,在观影初期很难获得观众好感。

但因动画不仅只具有娱乐功能,还肩负向少年儿童传递正向价值观的责任,故而另类英雄的内在“本我”绝大部分是符合普世价值观的。

在故事娓娓道来中徐徐展现出另类英雄的过人之处,在巨大反差中让观众产生同理心最终认同该角色。在动画电影《四眼天鸡》中,主人公玛德是只瘦弱矮小的小鸡,外形上缺乏男子气概有些书呆子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同学中受到排挤,但他乐观而顽强,最终在灾难来临时拯救了小镇成为英雄。

《怪物史瑞克》更是反传统,颠覆童话英雄的经典之作,影片中重构了《睡美人》的剧情,但片中的王子矮小而高傲,史瑞克也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自己的宁静前去完成解救公主的任务,且公主在落日后竟也是丑陋的怪物。

观众在一次次惊讶之余也被更为真实的、立体的、并不完美的怪物英雄和公主的故事所打动。

简而言之,另类英雄角色的叙事模式打破传统,将边缘人物的缺点放大,让观众感到不如自己,从而迅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随后通过叙事展现角色内在的真善美,颠覆观众的固有观念,在巨大反转中形成对另类英雄的肯定。

此外,不可否认近些年部分动画电影中另类英雄的“另类”程度愈发加深,更多的将原本的“反派角色”塑造成英雄。

近年来,世界整体上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原本所向披靡的英雄角色似乎失去了刀光剑影的主战场,传统的英雄故事离现代社会生活越发遥远。

英雄神话不断被消解,出现了上述凡俗化的,与观众一同成长的英雄角色,英雄与凡人的界线愈发模糊。

“英雄”这一题材向更加广阔的维度上不断发展。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随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艺术文化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众将更多目光从社会科技发展转向对公共秩序的审视、伦理道德和个人存在价值的思索。

动画中对英雄角色的塑造也更偏向于现实生活,以更为贴近生活的角度讲述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事迹。

动画电影中的生活英雄不再强调英雄角色的传奇色彩,主题往往彰显的是伟大的人性以及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现实世界中的生活英雄有很多,他们可以是家庭成员或是特殊职业者,以动画的方式包裹这些生硬的现实元素,在绚烂的动画世界展现人类社会中的温情之处,这正是动画语言的魔力所在。

《海底总动员》的主人公马林是一个爱子心切的小丑鱼父亲,在他过度谨慎的保护下,导致儿子尼莫逆反任性,被人类抓走,故事的结尾父子俩相会并一同解救了被捕的鱼群。

马林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对于尼莫他是绝对的英雄,他在故事中从懦弱怕事转变得勇敢无畏。

在马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长英雄、平民英雄、另类英雄的影子,同时他也是生活英雄,他的身上彰显出父爱的光辉,也诱发观众对于亲子教育方式进行思考。

《汽车总动员》中主人公赛车麦昆,因意外流落与世隔绝的小镇,原本急功近利不可一世的他,在与小镇居民的磨合中慢慢明白了生活的奥义,明白了友情、善良、真诚的可贵,在重返赛场后选择在终点前停下,帮助受伤的对手,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却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影片传达了:人生旅程中的迤逦风景,远比终点处的浮华名利要重要得多的主题思想。麦昆放弃了创造传奇,而选择了成为生活中他人的英雄,这一结局令生活在当代的观众更加为之动容。

总之,动画中的生活英雄角色解决的是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人与所处社会的、人与自己内心的问题。他们不像神话英雄一样被群众所崇拜,没有过多的传奇色彩,但同样是真善美的化身,人性的光辉被着重体现。

生活英雄更加贴近童话英雄,“童话故事中的英雄所成就的是本土的、个人的胜利,而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所成就的是世界性、历史性和集体性的胜利。”

从整体上来看,英雄角色叙事模式向可成长、平民化、另类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英雄神话逐渐消解,宏大叙事式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