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55

从唐诗三百首到全民“网络夜校”,抖音有了“书卷气”

娱乐天地2023-10-07 13:24:220

作者|不空

这个中秋夜,抖音在武汉黄鹤楼,开了一场以《唐诗三百首》为主题的晚会,超2200万网友一同奔赴了这场大唐文化盛宴。

圆月清晖笼罩的节目现场,诗词成为勾连古今的桥梁。

“人生得意须尽欢”

“今夜月明人尽显”

“千里江陵一日还”…

通往录制现场的路上,满目都是宫灯点亮的唐诗名句,这些名句泻下了盛唐的余晖,指向了当晚的焦点——黄鹤楼。

当晚的最高潮当属一首摇滚版《将进酒》,椿乐队、厨子和戏子乐队联手呈现,现代摇滚的激情与热烈,契合着李白诗句的狂放。穿上古人装扮的乐队歌手,与侧屏上一闪而过的李白、高适、王昌龄等形象重叠起来,将现场彻底点燃。

直播间的评论区里,网友们竟然对起了诗。

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起点,网友对到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甚至有网友在评论区献上了自己的诗作:

荆门秋月洒襄阳,十五八月圆故乡。

书中鸿信相思好,墨沾楚地美人香。

黄鹤楼头秋月明 唐风宋韵对江倾 。

欢歌悠曲登台宴,豪气传承千古情。

抖音,这块曾被定义为娱乐消遣的沃土里,正酝酿着知识传播的开放生态。

唐诗朗诵、直播对诗、方言读诗等传统文化演绎形式在抖音上广泛流行,千年前的唐诗、古人越来越清晰。

抖音知识的深度与边界也在不断延伸。

一方面,高校、专业机构的入局补足了抖音知识版图,打造了一座庞大的“网络夜校”,吸引着数百万的“走读生”。

另一方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拼音识字的视频内容也延伸了知识的边界,知识真正与全民共振回响。

一首全民共创的时代绝句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首映礼上,导演陈传兴在谈到抖音和诗词的关系时,将抖音比作了“这个时代的绝句”。

诗词呼应的是传统文化,而绝句又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短小,却颇为传神的诗歌形式。在陈传兴看来,即时反馈、快节奏的抖音也是用极少的符号,在极短时间内传递了创作者的情感,并引领着一场全民范围的情感共振。

换言之,虽然时代的传播介质发生了改变,但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却并未发生改变。

唐代诗人崔颢笔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道尽了物是人非后的怅然若失与离愁别绪。就在穿越千年后,这句诗又重新在抖音上引发了网友的情感共鸣。

“看到堆砌的木柴、废弃的田地和空荡荡的沙发,我再也喝不到独一无二的番茄蛋花汤,他再也不能帮我捉讨厌的虫子,我喊爷爷再无人应答......”

抖音账号:@呼安大大

抖音用户@呼安大大的这段文字下,配了一组对比照片,上图是爷爷烧柴的侧脸,简单寻常的画面里铺满了生活真实的烟火气,而下面的一张图里,被孤零零地遗留在墙角的一堆木柴,再也拼凑不出往日的温暖。千年前崔颢的那句咏叹再度回响起,穿越时空叠嶂,准确无误地击中了人们的心。

这类照片应和着崔颢的这句诗,在抖音上传播开来。口口相授的诗词早已烙印在中国人的基因上,随着人们年龄和心境的变化,在不同时刻被唤醒。

抖音发布的一份《2023抖音唐诗数据报告》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唐诗的阅读偏好也不同。张扬恣意的00后偏爱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已经扛起生活重压的90后喜欢“偷得浮生半日闲”,想要在纷扰的世事中寻得片刻清闲,行至壮年的80后纷纷高呼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步入老年生活的60、70后提到最多的则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AI作图 by 娱乐资本论

与古人爱好在石碑、廊柱上题词拓字一般,当代用户配合着抖音短平快的传播形式,在时代多元思潮的解构下,也“拓”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演绎。

自小喜欢朗诵的长安姑娘刘钰,将你来我往的对诗形式推向了高潮。

八月份,她在不夜城中与一位“奶茶哥”对诗长达五分多钟。对诗速度越来越快,时间也越来越长,“奶茶哥”的状态反而从一开始的迷茫变得从容自信。这番对答如流的诗词交锋也点燃了线上网友的热情,在抖音获赞850万,观看人次超3亿,“上传了三四十分钟后,抖音账号涨粉六七万。”传统文化跨越古今的情感联结得到了印证。

刘钰.长安姑娘

,赞10万

“互动”是对诗的魅力所在。最开始做对诗直播时,刘钰对出的诗句难度高,互动性也不足,导致效果也不如人意。一番探索后,刘钰发现,降低难度后,线上线下的对诗热情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现在我每次对诗的第一句都是‘床前明月光’或者‘鹅鹅鹅’。”

在刘钰看来,对诗的受众不仅仅是对诗词信手拈来的人,而是面向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用户,包括对诗词的了解仅限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群体。

方言读诗挑战则是将地域语言特色与诗词朗诵相结合,以各省方言为特点,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李右溪身着一身碧绿旗袍,站在西湖畔,带着杭州特色的细腻轻柔,读出了白居易的那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坐在田间地头的@马斯诺带着朴实的笑容,用西海固家乡话,念出了王维那首经典的《相思》。

左图:抖音账号@李右溪 右图:抖音账号@马斯诺

诗教润乡土,与板正的普通话诗词朗诵相比,方言读诗降低了参与门槛,无论是在三尺讲台上,还是在麦田草垛旁,只要张口,便能参与。结合方言朗诵而出的诗词,又在原有认知上,点缀了几分独特的意蕴与新奇之意。

数以万计的唐诗沉淀出了中华民族的温婉不失豪迈的气质,也影响了我们思考世界的维度。唐代的五七言律绝,以古照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时代思潮。

一个知识平权的想象入口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的早期普及阶段,科技就画下了一条隐晦的分界线,一头是代表着潮流、大胆的新新人类,他们拥有高等教育背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就成为了主导互联网发展的“舵手”。

互联网这般快速地发展令我们几乎忘却了,在另一头,其实还有不少藏在角落里的“失语者”。他们隐没在土地田埂、游走在钢筋泥瓦,是沉默在社会底层的“大多数”。他们更是被贴上“落后”、“淘汰”标签的银发一族。

操作简单、交互直观的短视频第一次接纳并看到了这些失语人群的需求。

七旬退休语文教师杨维云的抖音直播间内,涌入的是一批不识字、不懂拼音的大龄“学生”。当了五十年老师的杨维云,在退休后创建了这个名为“喜洋洋拼音课堂”的抖音教室,从零基础拼音课程讲起,踏上了线上扫盲的征程。

抖音账号:@喜洋洋拼音课堂

在杨维云的直播间里,曾受困于时代教育背景的中老年人重新抓住了学习和改变的机会。一位49岁的学生在群内试探性地发问,“现在学还来得及吗”,72岁的奶奶肯定地告诉她,“我都学会了,你一定可以。”

群体凝聚而起的归属感以及线上授课形式所保留的距离,共同化解了老年群体的学习自卑,让他们找到了与信息时代接轨的方式。

在抖音上,老年人可以卸下顾忌,搜索着“PPT里怎么插入视频”的操作指南。初次踏入繁华都市的乡镇青年还能找到“如何坐高铁”、“什么是值机”的答案。这一个个问题背后,其实孕育着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知识生态。

互联网失语人群是互联网向前发展的缺角,而冷门知识的大众传播困境则是其“先天基因”的阻挠。诸如物理这类专有名词复杂,理论公式冗长的学科,在传播的第一条链路上就架起了高高的门槛,很多人还没入门就直接宣告放弃。

晦涩知识的大众传播关键是要找好支点,日常生活便是最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支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曹则贤深谙此道,在过去两年的跨年夜,他都会在抖音上以物理课陪网友跨年。他的讲课方式不拘泥于常规,而是运用复杂的物理原理拆解生活现象,比如用电磁学原理解释异地恋,再比如用卫星运转方式教女孩辨别渣男。

抖音账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则贤生动有趣的讲课风格在抖音上掀起了学习物理的热潮,带动中科院物理所的抖音账号在一夜之间涨粉百万。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养真鱼的张宜良则用戏剧感十足的叙事文本解构了水产养殖的晦涩知识。

他的一条“养不出母鱼就毕不了业”的视频以强反差的矛盾点撕下了水产养殖专业在大众认知中的陌生感,并展现了水产养殖丰富、有趣的切面。网友不仅热情地为他提供各种科学、玄学的解决思路,也开始对水产养殖这一冷门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直接拉升了中国海洋大学招生分数线。

抖音账号:@养真鱼的张宜良

平等地交流和对话是抖音知识生态的又一重要特点。人文科普创作者吕宸就常常在评论区和私信中发现“大神”,甚至还会主动在视频中寻求指导。在一张路易吉萨伯泰利自画像里,他发现了一个酷似针的配饰,于是他直接拍照发到了抖音上,没想到铁粉直接私信为他揭秘,表示十七世纪的大量油画中都出现过这个名为“怀表钥匙”的配饰。

图源:抖音@吕宸

正是这种平等交流的关系成就了抖音知识的底层生态,既自由活跃,又能最大化扩展知识分享的辐射范围。

一场“网络夜校”的破圈计划

线上知识内容的需求爆发正在与线下场景联动。

在不夜城对诗的长安姑娘刘钰就经常迎来网友的慕名奔赴。专门从山东泰安赶去踢馆的高中语文老师,从人间四月芳菲尽对到了会当水击三千里,甚至反客为主,夺过了长安姑娘的擂主位置,让刘钰也感叹踢到了天花板。正是在这般酣畅淋漓又不分上下的诗词对垒中,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悠长尽显。

把大学课堂搬到抖音的河北大学教师何楚涵,也借着线上流量与口碑的东风,同步实现了对线下课堂的积极影响。何楚涵的线下课程不仅场场爆满,许多学生还因为没抢到下学期的课程,只能到网上公开求课。

知识内容消费形式的变迁以及抖音高水位的路人盘,也让高校关注到了这场不可逆转的传播趋势,纷纷进入抖音,打开知识传播的窗口。

《2023抖音公开课学习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内高校在抖音累计直播1万场,抖音双一流大学公开课覆盖率增长至93.2%,一级学科覆盖率达100%。抖音知识内容的边界越来越广,品类也越来越丰富。

另一方面,抖音用户的知识内容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成熟。据抖音知识垂类运营负责人周行介绍,平均每天观看抖音公开课的用户人数达20万,这意味着,用户越来越习惯通过抖音来学习了解各类知识内容。

2019年正式入驻抖音的北京大学已经积累了超过800万“走读生”,成为了北大“平民夜校”的新延伸,实现了知识的无门槛普及与触达。

图源:@北京大学抖音账号

随着用户热情的不断高涨,北京大学在抖音上的运营策略也越来越精细。最初北大官方抖音账号以教学科研、校园生活、风景校景等题材的视频节目为主,其定位是传播北大精神魅力的窗口。直至2020年初,北大开始尝试将疫情期间课程和讲座的直播内容经由抖音对外输出。

这一创新实验反响惊人,百万网友都按时蹲守在北大的公开课直播间里,翻倍增长的知识诉求令北大也越来越重视抖音公开课堂,内容策略不仅求全,而且求精。北大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北大医学科普讲座”“北大博雅讲堂”等系列品牌课程和讲座,涵盖了经济管理、医学常识、人文历史、学科前沿等多方面。

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货币学》、清华大学的《大学基础物理》入选抖音网友最喜欢的大学公开课前三名。

图源:@北京大学抖音账号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对于传统介质而言,短视频对知识传播载体、空间的创新是一种共生,绝非替代。

抖音联合南开文学院、中华书局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由叶嘉莹先生领衔,邀请23位名师讲解、诵读唐诗。这系列视频节目抖音累计播放1.5亿次以上,获得2000万网友的点赞,与高校公开课一同打造了抖音全民“网络夜校”的内容生态。

图源:@抖音唐诗三百首

这版《唐诗三百首》,不仅打造了适合抖音传播的短视频版,更是沿着出版路径,达成了与中华书局的出版合作。两种介质,一种唐诗,纸质书与短视频的相互填补通达的是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抖音描摹了一副更为广泛,却又切合实际的知识图谱,所谓知识的范畴不仅可以向上延伸至天文地理,也可以下探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甚至一份简单的乘车指南。与此同时,知识的传授更要打破年龄、地域的认知阻隔,容纳每一个学习与改变的可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