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

《叔叔》:瘫痪在床20年,哑巴孤女受尽“折磨”,她该向谁求救?

娱乐天地2023-05-06 19:13:250

由金亨镇导演执导的电影《叔叔》,是一部关于“阴谋、欺辱、觉醒、复仇”的故事。

人性全然为兽性所湮没,其伪与恶在恣肆欺侮者与无端受压迫者,两波人之间无声地传递着,彰显尤深、展露无遗。

叶子因儿时叔叔的一句话便走上了生来瘫痪的道路。因其常年卧床,原“伪装的瘫痪”随年月渐增便“假戏真做”。

二十余年,一动也不能动的她自然为人视作弱者。

在表面“照顾得十分周到”的“风光”的背后,与叶子相比似乎“略胜一筹”的人群:女护工、社区领导、邻居男孩以及警官,皆对其展开非人的对待。

或日夜制造噪音令其无法入眠;或数人连排猥亵,将其视作玩物。凡此种种,都使叶子不得安宁。

直到有一天,曾经锒铛入狱的叔叔因身患重病而提前释放。

他回到家中,尽着叔叔的本分,虽动作粗鲁,却以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着叶子,甘为其做饭洗衣、为其擦身洗浴。

他的出现是叶子生命中的一道光。使她明白:世界上,仍有亲情存在,仍有温暖在缓缓地生长。然而,警官却以种种阴谋威逼叔叔离开,叶子的生活再一度陷入了黑暗之中。

随后,在某天夜晚,叶子又为人所侵犯,其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叔叔再一次及时出现。

这一次,叔侄俩已受够了无休无止的非人礼遇与折磨,他们决然奋起。

正可谓“物极必反”,被压迫的力量一旦迸发,便以惊人的速度覆灭“曾经的压迫”,但那并非正义的力量,以“血”报“辱”的经历甚而比古代社会的“同态复仇”更令人胆颤心惊。

纵有千错万错,是否罪该致死,怎可单由两个普通人来评论执行?

这不也正是受迫的畸形人性得理而且不饶人,在血雨腥风中愈发变本加厉吗?

1974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节奏0》中将自己全身麻痹六小时,结果其身体便任人摧残。

这个将人性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行为艺术细思极恐、分外残忍。

它既与欺辱者对待叶子的手段与方式如出一辙,又足以让旁观者看得明白。

欺辱者的人性“失真”,来源于“欺软怕硬”的人之本性,生长于对叶子无止境的压迫却未曾遭遇抵抗的“快感”之中。

而叔叔与叶子的人性“失真”,则来源于日复一日的“被欺侮”与“受压迫”。

生长于在血雨腥风中,寻求“极致报复”而日益滋生的扭曲的控制欲和无所畏惧的“纵爽感”。

这并非“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义,他们也并不拥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底气强硬的前提基础。

尽管叶子在影片之末终于突破自我、粉妆扑面、重换新衣、面向阳光,但谁又可知,她为了报复与叔叔所做的一切,是否会在今后的日子中重影再现?

正当今法治社会之下,欺侮者自然有错在先。

其所作所为固然不被社会所提倡,甚至成为国家法制严厉打击的对象,但叶子与其叔叔的行径就值得被提倡吗?

难道面对他人的轻浮与亵渎,我们也要时常怀恨在心,让他人血债血偿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作为普通人,寥寥者拥有似南非总统曼德拉那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广阔胸襟,更少数者回应“尊严的屈微”之时仍旧以德报怨,但我们应持一颗平常心,寻求合理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热播的扫黑悬疑类电视剧《狂飙》中,高启盛一角以其残狠与毒辣深入人心。

所谓“残忍”,因为受李宏伟在饭桌上轻辱一句“你就是个臭卖鱼的”便攥握拳头,一心寻求报复,终以冻鱼为武器致侮辱者于死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极端邪恶、要人偿命的变态心理在当今社会是难以行得通的。

高启盛结局何如?在当今社会之下,于情于理,我们便可窥见一斑。

然而,叶子与其叔叔何以在面对威胁时作出令人发怵的极端回应?一方面,正如弹簧承受压迫之力越大,其所承载的弹力也越大一般。

被极端压迫的叶子与叔叔,在没有被完全“压瘪”之前,所迸发的力量永远是无限大的,再以“魔鬼般的”冲动稍作加持,其疯狂的报复行径似乎可作解。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终究得归纳到社会层面:恶人作恶不犯法,任其肆虐猖狂;旁观者冷眼相待、毫无温情,仅将此事当作茶余饭后的戏谑与谈资。

当事人软弱无力,默默承受着一切,却未曾有过求助于正规渠道从而达到维权目的的意识;觉醒之时,却大开杀戒,血泪纵横。

即便是影片中难得的警官,却俨然一匹“披着羊皮的恶狼”。

不求社会真实,摒弃公正法治,随其所愿来裁定罪行,故而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叔叔的遭遇便可为其佐证……

彼时的韩国,是怎样一个黑白颠倒的社会?

凡此种种,皆足以揭示普法工作尚未完全开展见效之时,韩国社会中存在着法制不健全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的问题。

这样残忍的故事更为我们如何保持“幸福的当下”而敲响警钟:

人民的尊严依靠法律保证;社会的安乐须法制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更需要法治来推动。所以,面对问题,冷静万分,切忌“冤冤相报”,切记“以理服人”。

英格兰文艺复兴剧作家本·琼森曾说过:“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中国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曾有过对于趋利避害的人性之恶的认识与论述……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或许“恶”确乎是人性褪去层层裹饰后原本的样子?我们从来不得而知。

但现如今,我们更应关注并明白的,是掠去人性的好坏考虑一切问题,依照“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提出的“原因论”按图索骥。

不囿于过去的经历、不困扰于曾经的挫折与失败、也不为如今的无能为力去寻找借口,深知自身软肋与弱点,把握时机、攻坚克难、日有所进、热爱生活,这才是生活本身应有的样子。

毕竟,除“人性本恶”之外,韩非子还曾言:“涂之人可以为禹”,这“化性起伪”的过程方是人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真谛。

如此一来,即便人之本性再恶毒、再不堪入目,抛去归咎根源的心理思路,但须追求上进,把握好过程中的每一小步,也便是值得的。

再次返观《叔叔》这部电影,叶子儿时只因叔叔的一句“忠告”便心甘情愿从此瘫痪、逃避生活,进而沦为弱者,从此受尽欺凌。

从某种意义上讲,叶子与叔叔自觉自愿地摒弃了“强者的道路”,选择了“弱者的道路”。本欲“保身”、寻得安宁,却未曾料到:你后退一步,觊觎者便得寸进尺。

以小见大,为何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我们便饱受西方列强的蔑视与摧残?

明朝时的实行“海禁”政策与清朝时的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是祸根,但更直接的则来源于政策实施后遗留的“科技落后于时代步伐”等负效应。

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之伍,东方的“巍巍巨轮”渐而沦为“东亚BF”。彼时的中国也被迫地选择了一条“弱者的道路”,坠入深渊。

故而,无论是一个人抑或是整个国家,唯有成为强者,方能立于不败之田地;唯有成为强者,方能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唯有成为强者,方能奉献社会、造福国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影片中的叶子,也在纯粹的觉醒之后终见光明。

或许她的理智尚存缺欠,但其勇敢地迈出了那独立的一步,从而变的愈发强大。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勇敢地作自己命运的主宰,不作旁人的炮灰与奴隶;在奋进的日程中同“人性之弱点”抗争到底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