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6

20年过去,为何《大明宫词》还是国产剧的美学巅峰,至今无人能及

娱乐天地2023-05-06 18:44:040

自《清平乐》上线以来,有关宋仁宗、刘娥、曹皇后等人的讨论话题就居高不下,有人表示刘太后的人生经历简直就是大女主逆袭的榜样,正午阳光可以照着再拍一部。

不过,李少红已经拍摄了《大宋宫词》,女主人公正是刘娥。乍一听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会想起《大明宫词》,虽然名字高度相似,但它们绝不是姊妹篇。

《大宋宫词》原名《女君纪》,李少红将其改名,想来是要沿袭《大明宫词》的热度。因为即便过去20年,《大明宫词》在观众心中还是白月光般的存在,叫人念念不忘,反复重刷。

不论是精灵跳跃的小太平,还是高贵典雅的武则天,亦或是风流不羁的张易之……,这部剧有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他们念着华丽的辞藻,经历着无比痛心的情感纠葛,身在皇家的牢笼中。

在那个高度重视影视作品厚度的年代,《大明宫词》能被记住并让人回味无穷,靠的不是俗套的爱情故事,也不是宫廷猎奇视角的新颖,而是一个字—美。

如果说《甄嬛传》是后宫女性的葬歌,《如懿传》是花开花落自有时的婚姻围城,那么《大明宫词》则以爱是生命的本质出发,谱出一首华丽壮澜的史诗。

黑格尔曾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美的最佳呈现方式是哲学。而《大明宫词》就是用诗化的语言,表述深层的哲学忧思,用镜头捕捉唐朝的繁花旧梦,它所强调的权力与爱情超越了时代桎梏,普遍存在于人性之中。

所以,笔者必须要负责地告诉你,《大明宫词》是国产宫廷戏的美学巅峰。它的美非三言两语能概括,下面听我一一道来。

宫廷是外衣,朝代是背景,《大明宫词》不是历史正剧,它没有构建宏大叙事主题,而从女性视野着手。

在第一集的第一场戏,一位暮年的女人望着眼前的大明宫,迟缓的独白落在最后一句:大唐企盼的将是一位公主的临世”。

是的,这位公主正是此剧的女主角太平,太平是爱的化身,她一出生便浸淫在爱的世界里,父母的疼惜,兄长的爱护,她是帝国最尊贵的公主。同时因为爱,太平的爱情理想破灭。

在大明宫内,爱与权力本不相容,权力可以让爱情变成手段或阴谋,在这里,爱不能太多,亦不该太深。

首先是母爱,武则天感恩上苍再赐自己一个女儿,因此她无比疼惜太平,纵然作为皇后她必须要处理繁忙的事务,但她也会把女儿带在身边。

在爱的驱使下,她不惜用权力去伤害别人的感情—赐死薛绍的原配。

太平与薛绍在权力与爱情的倾轧下注定悲剧,都说一见薛绍误终身,到底是误了谁的终身?太平爱情的开启源于面具后的那张脸,她说我从未见过这样明亮的面孔,在他绽放出柔和的笑容后,“我不禁落下一滴清泪”,这种灵魂的向往,让太平陷入“长相守”爱情模式的幻想。

然而当单纯明净的爱掺杂权力,这一切都像一道无解题。母亲用权柄为女儿的婚姻谋划,太平虽如愿嫁给薛绍,但薛绍却守着对慧娘的爱用冰冷回应她的热情。

薛绍用记忆温暖自己,拒绝太平的示爱,可在相处中,他还是爱上太平,这更加令他痛苦,觉得自己背叛了慧娘,违背了长相守的誓言,最终他走向死亡。

在《大明宫词》中,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唯一,只有真实丰富的情感,既热烈又具有毁灭性,如同作家波德莱尔所说,疯狂的情欲,灵魂的吸引,都是人类追求的对象,它就像是生长在大明宫的绮丽花朵。

爱,有着世间最丰富的形式。张易之的出现,打破太平对爱的认识,这个人的爱热烈得像山间熊熊燃烧的火苗,狂放又美丽。

而张易之把爱作为攀附上位的利器,难免会在野心与爱中自我灭亡。

李弘与何欢之间不被伦理纲常所理解的同性爱恋;薛绍与慧娘之间优雅温暖的相依;李显与韦氏患难与共的真情……这些美丽的事物全部都在权力的枷锁下一一幻灭。

还记得李治弥留之际,竟没有对武则天说一句话。其实,从武则天决定用权力去实现爱时,她就已经失去了许多,丈夫的疏离,女儿的怨恨……当她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爱是绚烂的,却也终将被权力吞噬,悲剧的美,更让观众沉思。

悲剧的审美价值,远比大团圆式结尾更有意义。我们会在这些壮烈生命的观照下,去探讨更深层次的理性力量。

在《大明宫词》中,有的人因权力而死,有人为独立无二的爱而亡。权力要求他们学会理智,学会克制,爱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奢侈品。而女主太平,则是一个拥有极端情感的公主,她生来就是天子贵女,站在权力的金字塔,柔软的爱与理性交集在她一人身上。

她说爱与死是一致的,因为热爱生命,所以不惧生死,太平终从权力中解脱出来,平静地离开人世。

编剧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权力与爱情是否可以共生,每一个人都能解读出不同的观点。

曾有人说《大明宫词》的台词过于矫情,假设现在重新播出,肯定要被诟病,一时不能接受不代表不能欣赏。

这部剧的台词,将古典诗词与西方戏剧结合,从人物对白到独白皆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诗意取向。编剧这样形容李弘,“活得隆重而典雅”,李旦“痛苦又纤细”。

对于爱,剧中这样描绘,“爱得最深的人,往往就是一尊神,具有与神明相匹配的力量”,极其华丽的语言把观众拉入一个梦幻的世界,从排比与通感修辞,诗化台词的运用使得全剧洋溢着别样的美感。

当小说取代诗歌,当生活化、故事化取代高尚与优美,《大明宫词》无疑会在一众同质化的电视剧中脱颖而出。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清平乐》,该剧原本有白话文版台词,但导演选择了偏文言文版的,除了要展现宋代繁盛的诗词文化外,应该也是想跟《大明宫词》一样,要观众细细品鉴语言之美。

历史给《大明宫词》提供的是一个表演的舞台,李少红没有尽力还原古籍中的唐朝,而是将现代元素嵌入。

剧中各位主角的服饰与历史并不完全贴合,设计师叶添锦删繁就简,用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情绪转变。

少年的太平,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因此她常穿着轻薄如纱的服饰,这象征她萌动的内心。成年后,正值女子的最好年华,太平换上艳丽的红装,这火红的色彩也暗示她热烈的爱情。

一身白衣的张易之,不是皎皎君子,他穿梭在宫廷中,用一颦一笑迷倒众位女子,仔细观察,他的衣服上隐约间有泼墨的诗词,寓意他对权力的渴求。

长安月下,盛世气度。有了视觉的加持,自然少不了听觉的帮衬。像片尾曲,磅礴大气,颇似太平感悟人生后遁入思想空门的终结。

剧中有一段皮影戏,多次出现于不同的爱情中,此段独白为:“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萦绕的音乐却名为《死亡》,不是与皮影相匹配的秦腔,而是如泣如诉的笛音。

这种华美的呻吟,一声声催人泪下。

《大明宫词》虽为古装剧,但更像一个艺术品,整个剧作将情感的激荡与理性的思辨完美结合,用诗化语言、画面之美、音乐之美、毁灭之美编织了一个空灵如梦的艺术境界。

它很美,足以问鼎国产剧美学巅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