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78

韩国犯罪片中,为何缺失好警察、坏警察的形象?

娱乐天地2023-06-01 04:14:000

对于犯罪题材的类型电影而言,警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角色,而香港基于对“人治”社会的崇拜与反思,其警察形象经常出现两种极端——好警察与坏警察,“好的好到无以复加,坏的坏到千夫所指,都是极端化的”。

铺展开香港电影的历史,这两种极端化的警察形象有着明晰的时间线,贯穿香港警匪片对"人治"社会的两种态度,从赞扬到反思。

首先是赞扬“人治”社会的警察,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以及吴宇森的《喋血双雄》,这些香港黄金时期的警匪片或黑帮片,强调警察是社会的执法者,惩恶扬善,并作为"人治"社会的一部分保障社会制度的运作,不受罪犯的侵蚀。

譬如《A计划》,片中香港刚刚开埠不久,清政府无权染指香港的建设与治安,而英政府又对其抱以弃之不顾的态度,香港的社会秩序只能依靠港人自己,因此警察成为"港人治港"的象征,他们普遍具有怜悯心与爱心,扶助弱小,打击恶势力。

《警察故事》同样如此,成龙扮演的警察陈家驹为人刚正不阿,却遭奸人陷害,为了洗净冤屈,惩奸除恶,陈家驹与罪犯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事实上,上述八十年代的香港警察形象,与如今火热的主旋律电影中的军人或警察形象,相距甚微,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往往是"主题先行”的产物,人物形象较为单薄,缺乏细读的蕴涵,这一状态直到97前后,坏警察形象的出现,才有所突破。

随着97的到来,港人对“人治”社会失去信心,这导致警察这一曾经的象征性角色出现转变,不再是大智大勇、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甚至不再被塑造为好人,一种较为另类的警察角色因运而生————“黑帮警察”。

前后相当一部分的影片都力图解构之前银幕的经典形象,这当然包括警察这一重要角色,如《暗花》中替黑势力卖命的警探阿深;《PTU》中和当地黑帮纠缠不清的肥沙;《无间道》中的双面警察刘健明,都是“黑帮警察”的典型代表,他们替势力做事,性格狡黠,道貌岸然。

当然,这种坏警察角色的出现,不仅呼应了港人集体对香港前途叵测的猜疑,更表达了一种“道义不在,公正苍白”卫的悲观情绪。

与中国香港警察"好的好到无以复加,坏的坏到千夫所指"相比,韩国犯罪片中的警察形象则属于“被遗忘”、“缺失”的角色。

因为在根本性反思制度、权力的类型经验中,警察这一角色能提供的实质性帮助甚微,既不能推动剧情发展,亦不能使观众认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类型图腾而存在,以便观众识别。

简而言之,“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叫这类“缺失”的警察是韩国犯罪片的共性,如《追击者》、《黄海》、《金福南杀人事件》、《孤胆特工》、《恐怖直播》、《协商》、《奥罗拉公主》等。

当然,这类“缺失”的含义,并不意味着他在类型中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类警察在剧情上的庸碌无为,才凸显了韩国犯罪片批判“法制”的思想色彩。

一般来说,无论是好警察还是坏警察,对影片都具有功能性意义,好警察增添观众的代入感,如《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惩奸除恶,弘扬人间真善美,宣泄观众负面情绪,坏警察则可以凸显影片的批判精神,通过观众对警察经验性认识的反差,激发对·社会黑暗面及人性的思考。

而“缺失”的警察则比较特殊,往往在影片中插科打诨,从无害人之心,却常常因骄傲自大而耽误案情。

简而言之,这一角色可有可无,这在世界电影的范围内都十分罕见。但正是如此平庸的警察形象,在韩国犯罪片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及探究权力、制度本质的语境下,有了批判的意味。

具体而言,韩国犯罪片中"缺失"的警察,一般同强势、精明的上级或老谋深算的政治人物一起出现,以警察的庸碌衬托善于心计的当权者,体现的正是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

况且,警察始终处于权力层级的下游,观众在韩国犯罪片的语境中,自然容易将"制度"这一等级鲜明的整体结构纳入考量范围,从而在“体制”中思考警察“缺失”的原因,在警察“缺失”的现象中反推“制度”的盲点。

可以说,韩国犯罪片独特的类型经验与文化语境,造就了"缺失"的警察,这一独特的类型角色。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头条创作挑战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