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1

新世纪以前中国内地灾难电影是如何发展的?

娱乐天地2023-05-26 01:38:080

前言:

在电影界,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开始大量制作灾难电影,“灾难片”一词逐渐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而中国内地的灾难电影起步较为缓慢,特别是在好莱坞开始大量摄制灾难电影时,中国内地的灾难电影才正式萌芽。

新世纪以前的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由于受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走过了一段艰辛又漫长的历程,但它融入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有着中国内地独特的创作与发展轨迹。建国后的“十七年电影”期间,中国内地的灾难电影开始萌芽出现,在开放后,中国内地灾难电影才逐渐重启,进入创作。

一、重启:开放至新世纪

开放后,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又重新起步,以市场角度从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改进,有表现抗震救灾的《蓝光闪过之后》、抗洪的《特级警报333》、抗冰冻灾害的《冰河死亡线》、防御核污染的《飞越绝境》、反思环境问题的《大气层消失》、《毒吻》和《大河奔流》、《天若有情》等影片。

这些影片对技术的运用还较粗糙,对灾难场景虽同样还是进行简单描述,仍有所保留地呈现伤亡与血腥场面等,但出现的次数开始增多;对人物形象大部分通过对话从侧面进行描写;但在剧情设置上逐渐开始变得有吸引力。此外,大部分影片在表现现实中发生的真实灾难时加入了人物间的亲情、友情等情感。

例如《蓝光闪过之后》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与中国内地以往的灾难电影相比,灾难场面更为逼真,也增多了对灾难后人物情感的关注和呈现。《特级警报333》根据1981年真实发生在四川的特大洪灾改编,影片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冰河死亡线》再现在冰川、冰瀑中发生的灾难,人物经历的各种生死、人性挣扎等考验,最终展现了人类的力量。

当90年代中国电影对娱乐化的创新整合体现在题材元素的拓展上时,科幻元素的加入也成为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在开放后的特点之一。如《大气层消失》和《毒吻》都是带有科幻元素的灾难电影。

前一部影片讲述男孩听得懂白猫的语言,从白猫那里得知,如不及时找到烧穿了臭氧层的污染源,地球将受到威胁,男孩便和其他的动物合力拯救全人类的故事,这种在灾难电影里加入科幻的元素和从儿童的视角切入,是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创新和突破,同时该片也获得了第11届金鸡奖的特别奖。

后一部除带有科幻元素,还带有恐怖元素,讲述亲吻了亲生儿的母亲暴毙,舔了孩子用过的奶瓶的父亲也死亡,所有接触过这个孩子的动物也莫名猝死,最后得知是因环境污染导致孩子体含剧毒的恐怖悲剧。

在开放到新世纪以前,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发展是具有间断性的发展,数量也并不算多,但在题材和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在中国电影逐渐转向对重大题材故事和后来被称作“主旋律”电影的拍摄的当时,灾难电影也把宣传主旋律和进行积极的科普教育纳入到了影片主题宗旨中。

二、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口大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使中国电影从20世纪末对类型电影产生关注,同时也激活了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拉开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灾难电影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新世纪以来有了转折式的发展,来到了重现灾难真实到灾难题材多样再到如今兼容并蓄的发展阶段。

新世纪初,中国内地灾难电影从两个方面对真实灾难进行了重现,一是开始通过运用数字特效技术来使灾难性场景更真实;二是通过对发生于真实灾难中的事件进行改编,进而重构对真实灾难的记忆。

随着电影与数字特效技术的结合,中国内地灾难电影也开始注重对电影技术的运用,开始尝试与学习好莱坞灾难电影中的技术,在灾难电影中通过数字特效技术来表现灾难性场景,不仅影片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相对于新世纪之前,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000年张建亚导演的《紧急迫降》,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空难电影,以1998年东方航空MU586次航班前起落架故障为背景拍摄的,讲述了一架起落架故障无法放下的民航客机如何在机长等各方人员的努力下紧急迫降的过程。

《紧急迫降》也是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第一次运用大量的数字特效技术来还原空难现场,包括了37个特效镜头,情景逼真,场面壮观,令人振奋。且该片在新世纪出现,以新世纪为时间点,开启了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新篇章,也促进了中国内地数字电影的发展。

2002年,导演张建亚接着拍摄了《极地营救》,和《紧急迫降》类似,使用了大量的数字特效技术,影片一半以上的灾难场景都由数字技术合成。同年的其他灾难电影还有《草原母亲》、《大沙暴》和《极度险情》。《超强台风》号称为中国第一部灾难大片,是根据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浙江的真事改编,用数字特效技术给观众还原了台风到来的全过程,体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了人性在天灾前绽放的光辉。

且在新世纪初,中国内地灾难电影有在真实灾难发生后就及时创作的习惯,在灾难还没有平息或刚过没多久时,通过电影艺术对真实灾难进行及时的呈现,形成的对真实救助的赞美和对主旋律的宣传是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除了“三惊”系列的创作,这一时期大部分灾难电影的拍摄也是如此。如1998年的南方水灾,受灾面积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三惊”系列的第一部电影《惊涛骇浪》,就是以1998年的南方水灾为背景。

2003年发生的“非典”造成全国恐慌。中国内地描写“非典”的灾难电影除2003年的《38度》和《隔离日》,再有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三惊”系列的第二部电影《惊心动魄》,该片讲述了在封闭的列车上人们面对“非典”感到恐慌、无奈到最后战胜“非典”的过程,被观众称为中国最真实的灾难电影。

2008年1月,南方发生了冰灾,严重的冰冻天气甚至影响了交通。《冰雪同行》、《南方大冰雪》、《冰雪11天》则都是以2008年南方的冰灾为背景拍摄的,《冰雪11天》也是作为向我党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

2008年还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夺去了约7万人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三部“三惊”系列的电影《惊天动地》作为庆祝国庆60周年的献礼片,就是根据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创作的。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因为在此之后,中国内地电影界出现了许多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灾难电影。例如主流大片《唐山大地震》贯穿了两场真实的地震,讲述了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一个受众家庭的心理变化,影片成功地将主旋律与商业大片进行了嫁接。

还有《危情雪夜》没有着力表现城市突然陷入黑暗的破坏性场面,而是把镜头都投向了一张张变得模糊的、惶恐不安的脸上,强调了不同性格的人物也在相互救助的故事,体现出集体智慧的力量。

《生死一线》则是以2003年12月23日真实的井喷事故为背景;《风雪狼道》以新世纪初新疆北部发生的特大雪灾为背景;《5颗子弹·····》是以因真实事件所作、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的报告文学《生死一线》改编拍摄的;《幸存日》根据一场真实的矿难事故,讲述了矿工在深千米的矿井中坚持了604小时,进行自我拯救和等待救助的过程;《一九四二》讲述的则是河南饥荒的故事。

三、题材多样:2013年至2018年

这一时期有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背景的影片,同时在影片中加入了不同元素,如警匪、爱情等元素。也有开始尝试不同灾难题材的拍摄,即除以地震为题材,除关注真实事件,也在不断地探索更多的之前未涉及到的灾难题材,且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明显。

2013年的《5·12:汶川不相信眼泪》、《倾城》,2018年的《破门》、《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和《在天堂等我》都是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背景的影片。当中的《倾城》凭借罪犯和警察在地震后身份的“互换”设定,获得了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原创剧本。

《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和《在天堂等我》是带有爱情元素的灾难电影,《亲爱的,我要和别人结婚了》是根据一封因表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在互联网上热传的信件改编而来。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之前未涉及到的题材的灾难电影,如《大明劫》是一部古装历史题材的灾难电影,讲述了瘟疫的到来使本就内忧外患的国家不堪一击,最终瘟疫在吴又可的挺身而出下被控制住,但国家该何去何从却无法预知;《南极之恋》讲述了一对男女在灾难中冒险,从而敬畏了自然,领悟了爱情的故事。

四、兼容并蓄:2019年至今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七十周年——2019年,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在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融合中来到了一个峰顶。郝建也早注意到:“如果对中国内地的电影进行历时性考察,可以大致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精英与大众的分离,到21世纪初精英文化形态电影基本退出市场而演变成为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在并存共生中进行抵触与对话的二元对立格局。”

中国电影在主旋律与商业电影进行有效共生的类型中也就包括灾难电影,灾难电影的灾难救助故事和主题等能够很好地使灾难电影融入到主旋律电影里,就像灾难电影所表达的宏大视觉效果等能够很好地使灾难电影融入到商业电影里一样。

博纳影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心打造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和《中国机长》,是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创作的一个新高潮,当中的《烈火英雄》和《中国机长》就是灾难电影在表现了灾难的同时也弘扬了社会积极正能量的一面,使影片好评如潮。

这一年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兼具主旋律与商业性质的《流浪地球》与随后的《上海堡垒》一起,成为了加入“科幻”元素的灾难电影,超越性地思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众多奖项。

但《上海堡垒》并没有延续《流浪地球》带来的高峰,在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上都遭到观众诟病,口碑欠佳。同年还有《大地震》、《冰峰暴》、《天·火》。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爆发,形成了一场严重的全球性灾难,它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疾病的灾难,它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电影行业,中国电影业也度过了这不平凡的一年。

因疫情防控得当,中国电影业一枝独秀,在影院歇业一百六十多天的情况下,最终在年末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一部十分商业化、快节奏的灾难电影《紧急救援》也在2020年年末上映。

同时,在这慌乱中也体现出各个国家应对疫情的不同举措,中国在抗击疫情时,则呈现出在面对灾难时的中国式救援——快速高效。中国内地灾难电影《中国医生》就在十分有限的筹备和制作时间里,于距离疫情爆发只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在2021年暑假上映,该片以疫情爆发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背景、以真实事件为原型改编而来,表现了疫情发生后,于整个世界的大格局下中国医生是如何快速防控疫情的。

表现铁路人挺身而出,在突发的地质灾害中开展生死救援的灾难电影《峰爆》也凸显出中国式救援,在同样饱受灾难的2021年,中国为什么仍如此顽强,影片《峰爆》展现的一切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结语:

到2000年,张建亚导演的《紧急迫降》是中国内地首次使用大量的数字特效技术的灾难电影,所以《紧急迫降》不仅促进了中国内地数字电影的发展,还开启了中国内地灾难电影的新篇章。

新世纪以前中国电影对灾难题材的初创使中国内地灾难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萌芽,表现了工、农、兵之间团结协作的力量,在开放后又重启,增多了对灾难后人物情感的关注和呈现。新世纪以来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和对真实灾难事件的改编,进而重构对真实灾难的记忆;不断地探索更多之前未涉及到的灾难题材,增加了商业化性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