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8

西游记《偷吃人参果》幕后:道长对剧组冷淡,吴承恩贬低了道家吗

娱乐天地2023-05-13 09:23:300

作为经典,《西游记》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桥段,经常被单独拿出来演绎,改编成戏曲、连环画、动画片等。比如“大闹天宫”、“花果山水帘洞”、“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等。这其中,“偷吃人参果”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桥段,道童、唐僧师徒和镇元大仙的故事引人入胜。

86版《西游记》“偷吃人参果”是第9集。前8集主要演绎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行山下,唐僧救下孙悟空后,又在高老庄收猪八戒为徒,第8集“坎途逢三难”中又收沙悟净为徒,至此,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团队“组建”完成。“偷吃人参果”是四人团队的完整出场。

这一集是在四川青城山拍摄的。

青城山是中国道家的发祥地之一,有众多道家建筑,比如建福宫、朝阳殿、老君阁、上清宫等,四周青山林立,环境十分幽静。杨洁导演对青城山十分满意,她当时计划在这里拍摄四十天。

然而剧组住进来后,却发生了误会:道长对剧组十分冷淡。杨洁知道这里是道家清净之地,因此格外对剧组人员定了纪律,遵守青城山的规矩,除了拍摄外尽量不要喧哗,以免打扰人家的清净。

但即便如此,青城山的道士对剧组还是爱搭不理的,这让剧组人员感到困惑。那时候拍摄《西游记》是引起轰动的事,剧组在别的地方拍摄经常有观众围观,为何青城山的道士不感兴趣呢?

且说《西游记》剧组住进青城山后,导演杨洁就首先去拜访了老道长,当时道长80多岁。但令人奇怪的是,道长对杨洁的态度很冷淡,看起来不太欢迎他们来这里拍摄。而观里的道士们,也是处处躲着他们。有时候剧组人员向他们请教一些问题,道士们也不愿意多说话。

这让杨洁和剧组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杨洁很明白这里是道观,因此格外向剧组人员宣布了纪律,遵守观里的规矩不要去打扰他们。

但拍摄“偷吃人参果”这一集并非三五天能完成,几十天住在这里,难免会与道观里的人打交道,毕竟是借人家的地方拍电视剧,搞不清楚道长对剧组冷淡的原因,时间长了更不好相处。

拍摄《偷吃人参果》时,剧组演职人员合影

这一集的主要人物除了唐生师徒,道观的两个小道童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镇元大仙。

扮演镇元大仙的是吴桂苓。

当时是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

得知青城山的道士们对剧组冷淡后,吴桂苓想弄清楚原因。

在拍摄间隙,他主动去找老道长聊天,了解青城山的历史以及观里的情况,吴桂苓的话语渐渐打动了老道长。当吴桂苓疑惑地朝老道长问道:拍摄《西游记》在别的地方都很受欢迎,为何道观里对剧组如此冷淡,是不是剧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只要告诉剧组原因,我们会改正。

道长见吴桂苓言语诚恳,便打开了话匣子。

吴桂苓、关云阶、汪粤与老道长合影

原来,老道长认为《西游记》在贬低、讽刺道家。他读过《西游记》,里面也有很多道士,但道士们基本上都是以反面人物出现,没有正面形象。比如太上老君是道家的神仙,非常有名气,但在《西游记》里他给孙悟空造成了很多困难,把他放在炼丹炉里;在唐僧师徒经过车迟国时,里面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也是道士,给唐僧师徒造成了很多困难;再比如黄花观里的“百眼魔君”,也是道士的打扮……总而言之,《西游记》里的道士都是坏的。

吴桂苓没想到《西游记》剧组在青城山不受待见的原因竟然是这个。假如不是他好奇亲自去问老道长,也许剧组人员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受冷遇的原因。毫无疑问,《西游记》里描写了很多神仙,既有释家的神仙,也有道家的神仙,里面的很多道士形象都不是正面角色,这也是事实。可吴承恩写《西游记》,为何把道家写得这么不正面呢?他真的在贬低道家吗?当时吴桂苓没有深入研究《西游记》,自然不知道吴承恩这样写是什么原因,没法给道长做出专业解释。

但吴桂苓灵机一动,说道:

我们这一集拍的是“偷吃人参果”,作为释家弟子的孙悟空虽然有七十二变,很厉害,却打不过道家的镇元大仙,其他人更不是镇元大仙的对手,这里非但没有贬低道家,反而还宣传了道家的厉害。

另外还有,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后,镇元大仙虽然表面上严厉,内心还是大度的,只要救好人参果树就既往不咎。孙悟空找来观音菩萨救活人参树,镇元大仙很高兴,与唐僧师徒成了朋友。

老道长一听吴桂苓的话,顿时露出笑容,对剧组的态度有了转变。

当杨洁导演明白老道长慢待他们的原因时,不由乐了,这个老道长还挺有意思的。心结打开,老道长和道观里的人也对剧组有了好感。在拍摄镇元大仙去天宫赴会这一集时,由于剧组人员不够,老道长还安排道观里的道士出来帮忙演这场戏。因此,这一集的道士有很多是真的。

正是有了吴桂苓的巧妙沟通,才让“偷吃人参果”这一集顺利拍摄。而在戏外,吴桂苓也和老道长成了朋友。在老道长看来,吴桂苓扮演的镇元大仙,就是传说中的“镇元子”的形象。

当剧组完成拍摄离开青城山时,老道长还送给了吴桂苓一本自己亲手抄写的《道德经》当做纪念。

由这个花絮可以看出老道长对道家的维护,虽然是拍戏,但老道长认真了;也表明主演吴桂苓的真诚,只有真诚的沟通才能解开疑惑,解决问题;更展示出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吴桂苓给老道长做出的解释很巧妙,给足了道长面子。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老道长的疑惑:《西游记》里的道士大部分都是反面人物,这是事实。为什么吴承恩这样描写道士,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里的神仙很庞杂,既有道家的、释家的,也有儒家的。这反应了“儒释道”合流的情况,也反应了中华文化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道家的神仙有太白金星、镇元大仙等,释家的神仙有如来、观音等。不同的神仙融合在一起显得没有违和。

但这些神仙有一个特点,释家的神仙都比较正面,而道家的神仙则或多或少有些缺点甚至是反面的。

比如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像人间夫妻一样各有各的小心思,也会吵架,玉皇大帝甚至怕老婆。太白金星和镇元大仙很有本事,但两人也经常耍弄诡计。比如太白金星为收服孙悟空,用欺骗的手法让他当了弼马温。镇元大仙在孙悟空推到人参果树后,对唐僧师傅进行捆绑、鞭笞、下油锅等等恐吓,也显得挺狠毒的样子。但从总体上说,太白金星和镇元大仙还算正面的。

至于其他道家角色,则大多属于反面人物了。比如在乌鸡国中,由于天气大旱,国王请了一个终南山的全真道人来祈雨,后来与他成为八拜之交。但这个道士没安好心,把国王推入井中。后来唐僧师徒经过乌鸡国,打败道士,拯救了国王。车迟国里的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更是妖道,最后都被孙悟空除掉。黄花观里的道士得知吃了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后,于是动了坏心思,要毒害唐僧。到了比丘国中,也是有一个道士抓了很多小孩子,因此这个国又叫“小儿城”。道士本应该常存清净之心,积德行善,但这些道士完全成了反面角色。

当年《西游记》剧组到青城山拍摄时,老道长对吴桂苓说的话确实不虚:《西游记》对道家是贬低的,否则不会把道士描写成反面人物。道家是中国本土诞生的,为何吴承恩对道家这么不友好?

这就需要从明朝说起了。

原因主要有3个。

第一,明朝时道家的世俗化

当时很多民间信仰与道家有关,比如民间崇奉的三清、真武、城隍、灶王爷、土地公等等。民间对道家“神仙”的崇奉使道家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这也使作者吴承恩有了创作形形色色道士形象的现实基础。

第三,嘉靖对道家的尊崇

吴承恩生活的嘉靖年间,对道家的崇奉达到很高程度。嘉靖初年,道士邵元节封官二品。元节去世后,另外一个道士陶仲文比邵元节还受崇奉,一次赏给他银子十万两。各地大兴道观。对于道士的尊崇达到这种程度,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尤其对于儒生们而言,无疑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第三,儒释道的合流

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包容,不同的文化思维都可以和谐融合在一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共同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到宋明之际,三者逐渐融合起来,从三个层面满足中国人的精神需求: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退则独善其身,是道家或释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承恩创作一部包含“儒释道”三者融合在一起的神话小说,有其现实的文化基础。

作为一介儒生,吴承恩本身具有渊博的知识,加之他科场失意,生活困顿,又看到当时对道家的崇奉达到一个超出常情的程度,他以小说的形式塑造出众多道士形象,借以表达自己的愤懑,有他现实生活的基础。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二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宗旨。”《西游记》写了这么多道士,也颇有劝诫世人之意。

从以上可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神话故事也不例外。

可以说,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贬低道家,也是表达对当时过于尊崇道士的不满,是有感而发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西天取经,道士的出现不过是配角,贬低道士的形象,目的也在于衬托出唐僧师徒的正面形象,从这个创作逻辑来看也是顺理成章的。

历史、艺术与现实的联系很有意思。在拍摄《偷吃人参果》时,《西游记》剧组没想到青城山的老道士会对他们很冷淡,也想不到老道士不满的原因竟然是《西游记》里贬低了道家。

由艺术联系到现实,又由现实联系到历史,我们逐步梳理出解开问题的线索,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所谓的艺术经典,不但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传下来,超越时空给后人留下一些值得沉思之处,促使后人产生好奇,去探求历史坐标上的答案。

这就是经典的艺术魅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