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0

冷门职业爆火!不用坐班,月入过万,这届年轻人在上一种很新的班

娱乐天地2023-05-10 18:59:040

网络上总有年轻人摆烂、躺平、反内卷的话题热议,

但自诩“佛系青年”的他们,选择“躺平”生活就是倦怠社会,消极人生吗?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没有按部就班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

相反,前有00后整顿职场,后有新型职业不断迸发。

年轻人在用一种你想不到的方式,“躺赢”人生(另辟蹊径,偷偷成功)。

今天,象君就想和大家分享一波很新奇又很神仙的冷门新职业,

递辞呈的小手手都要按耐不住了!

上门代厨

去年刚解封那会,大家对于外出就餐还比较介怀。

这让“上门代厨”这一新型职业爆火网络。

仅两个月,美团上“上门代厨”的搜索量就环比上涨533%。

而且,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上门厨师”大多是年龄分布在20-30岁的年轻人。

前几年,因为疫情的影响,餐饮业受到了比较强的打击。

这让00后的@榛仔coool选择成为一名“上门厨师”。

据榛仔观察得出:选择“上门代厨”服务的多为上班白领、带娃宝妈、以及一些聚会、家宴之类的。

上班族经常996,没时间做饭,也不一定会做饭。

平时也都是靠外卖和速食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而宝爸宝妈经常照顾孩子,有时候也很难抽身。

朋友聚经常会众口难调,也让“上门代厨”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去年11月份,榛仔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上门做饭”的帖子。

身高196cm、年纪轻、长相帅气、让他一下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但更重要的是,比起外卖、预制菜等等,“上门做饭”好想要干净卫生的多。

有人欣赏,也有人质疑。

纹身、染发、带耳钉......年轻个性的榛仔也会被质疑,“他真的会做饭吗?”

但对于16岁就开始学习烹饪技术的榛仔来说,他也是拥有6年经验的“老师傅”了。

当然,要说媲美大厨可能有点自视过高,但手艺也是广受认可的。

热爱美食的他,有时候在厨房一泡就是20个小时。获奖证书也是拿到手软。

榛仔会提前询问顾客的喜好,忌口。

保持口感的同时,还会对食物进行摆盘设计。

有时候,还会为顾客提供情绪价值,通过美食来治愈每一个人。

有一位独自在广州工作女性,请榛仔过去做饭,

而在预约之前,家里甚至连一张餐桌都没有,

榛仔写了张清单,顾客临时备好了所有的厨房用品。

而在她吃到榛仔做的糖醋排骨的时候,她说她吃出了奶奶的味道。

这让榛仔万分感动,也让他更加坚定这项个性化定制餐饮服务。

榛仔说:“我不是家政,只是在分享美食。”

时光装裱师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新型职业备受大家关注。

“手机入殓师”:将废旧的手机,拆解、排列,装裱进相框,可以像艺术品一般,张挂在墙上。

从事这项职业的小西更是以此年入百万,走向事业巅峰。

我们羡慕她的职业,而她则认为自己只是在收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小西也认为“入殓师”的形容并不准确。

“入殓”意味着告别,而她在做的是让记忆永存。

她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时光装裱师”。

拆解的每一件物品不一定很贵重,却都藏着一段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有医学比赛获奖,赠与雕刻了自己名字的手术刀。

有理发师父亲去世,留下的老式理发剪。

这是是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用一生的爱与付出。

也有法官爷爷兢兢业业一生的荣誉勋章。

装裱起来的,是沉甸甸,有分量,关于爱的故事。

说起来,让小西走上这条道路也十分偶然,

她在留学旅行期间,在博物馆看见了一幅电灯拆解图。

突然发现原来旧物还可以这么利用,

既有美感,又保留下了时光的痕迹,很是美好。

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尝试做做旧物拆解。

博物馆里看到的电灯拆解图

回国后,小西便投入到这项事业之中。

不是设计专业出身的她,花了很多经历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买设计书,学习各种制图软件。

又有着极强规划能力的小西,一点点的排列布阵,让旧物拆解图更具故事感。

莱禄的双反相机

对于小西来说,装裱的本身,不在于拆出多复杂的机器,不是有多惊艳的设计排序。

而是用视觉化的手段,将这种珍贵的人与物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达出来。

陪诊师

陪人看病,帮人跑腿也能是一种职业吗?竟然还月入过万!

代取号、代排队......这和黄牛又有什么区别?

随着各种疑问的出现,一种新职业正在慢慢兴起——陪诊师。

他们帮助的是面临挂号难,看病难的留守老人、

生活不便的残疾人士、怀有身孕的年轻妈妈,以及孤身的打工人。

去过医院的,尤其在大城市,人多、就医不便都是很明显的感受。

而随着手机智能服务的出现,年轻人会线上预约,看着指示找到就诊点。

但对于身体机能变弱,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残障人士等来说,

无子女陪伴,去医院,挂号、门诊、取药等等一系列操作,犹如走进迷宫。

一名专业的陪诊师,他需要清楚各个诊室的位置,了解就医流程。

帮助腿脚不便的人群,排队,购药,指引等。

牛森森作为一名陪诊师,平均每天有2-3个的客单量。

他很庆幸自己是一位陪诊师,能够看见更多的人间冷暖。

在陪同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和客户处成朋友。相互关心,建立情感联系。

这也让他在医院的时候时常会感到难过和不安。

就像是带自己的亲属就医,特别是去肿瘤医院,牛森森总是难以抑制的鼻酸。

随着老龄化结构越来越严重,对于陪诊师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

但游走在边缘地带的职业,去辨识一位靠谱的陪诊师,是难上加难。

会不会是卖号的,有没有欺诈行为,够不够专业这些都需要细细甄别。

而陪诊师也害怕自己垫付的医药费回不来,或是预约好了又爽约的情况。

双向矛盾总是会产生很多问题,需要有更加合适的规章制度让陪诊师这个职业规范起来。

而新兴职业远不止于此,

像是为农林事业作出贡献的“植保飞手”;

挑选出品质最佳的猫粮品尝师;

又或是直播间里那些不惧“晦气”的寿衣模特......

他们没有办公室内卷,而获得更多的是内心上的充裕和富足。

他们可能也没穿梭高级写字楼那样耀眼,但却服务到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在尊重每一份职业,也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笑的力量。

图源:网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