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7

知见障(完整版)

娱乐天地2023-05-10 17:45:300

为什么明明人们懂得很多道理,却无法过好这一生?知而不做。一个人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他们做到多少。那为什么知道却做不到?认知不高。认知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知见障。知见障就是不明白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无知和谬知都是知见障的一种形式。知见障体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它在无形中左右着你的命运。这个题目的文章主要讲知见障的四个表现形式:1.生之不察。2.徙之失善。3.失之同和。4.居之失脉。一、生之不察。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疾得以致病者,子之讳也,必促张之,自欲自欺,必被世人相欺也。”你不接受客观事实,反而采取一些自欺欺人的行径,这源于内心的贪欲和虚妄。掩盖事实的真相,可能是自欺,为了让自己安心。可能是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迷惑他人。也可能是自欺欺人,自己知见障太重,看不透事物的本质。《学经》说:草木者,其死愈近,其衰愈明;人则反矣,其衰显微,其饰亦至,使其衰不现,以致心安,其死愈近,则其生机愈显矣,重饰轻因,乃生之不察。草木的死期越近,衰落的迹象越明显。但是人却相反,衰落的迹象刚显现出来,人就会开始掩饰,以隐藏衰落的迹象,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安。死期越来越近,掩饰程度也会越重,这样反而显现出了生机的现象,重视表象的掩饰而轻视造成事件的原因,这就是生长的时候不懂明察。我们不懂得洞悉事物的本质,出现问题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内心就会恐惧、不安,人为了使自己心安就开始自欺欺人地掩盖迹象,甚至伪造出虚假的繁荣的景象,但是,真实的事情却一步步在恶化,所以,结果只会欲盖弥彰,自食其果。一株植物,因为某些原因它的叶子枯黄了,但是你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你没有去寻找叶子变枯黄的原因,而是选择摘掉黄色的叶子或者用颜料把枯黄的叶子刷成绿色。所以,草木不会自己掩饰,掩饰的是人心。我们总说要向大自然学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自然反映的是万物客观的运行规律。另一个是大自然不会掩饰,是什么样就会表现出什么样。人却不一样,因为人有贪执妄,有知见障,很多时候会掩饰一些事实。就算是名人,他们写的自传本应该是真实记录自己的一生,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如实的记录?大多是进行修饰过的。那么普通人呢?不掩饰事实,不自欺欺人,反而不正常了,也许这就是人性。有人说你要自胜,就需要逆人性而为,这里面的人性是什么?就是人性中的贪、执、妄。那么,贪、执、妄,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吗?人类基因中有自我保护的特征,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有贪、执、妄的。但,这些仅限于个体的生存和延续。所以,更多的是在后天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的贪、执、妄。“生之不察”就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知见障。#####二、徙之失善有些人的知见障来源于内心缺乏“和美”。比如,新来了一个领导,他不懂公司核心团队的运行规律。但是他一来就直接去抓这个核心团队,美其名曰:为了团队很好,提点建议支持。他依据他以往的经验,提了很多表面工作上的建议,使得团队疲于应付表面工作,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核心业务工作,团队的重心偏移了。一段时间后,团队的运行效果自然出现了问题,他找核心人员谈话,核心人员跟他说:我们这个团队经过了几年的磨合,已经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运作方式,我们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领导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表示,自己也是出于好意,而且会做出相应管理方式的调整。接下来的日子里,新领导不再指手画脚瞎指挥,而是做起了监督检查工作,美其名曰:做好保证安全的最后一步。他所谓的检查工作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查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动不动就让团队整改,团队又陷入了疲于应付检查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大大的被消耗了。因为团队的运行效果不好,经济效益自然受到了影响,开始有人陆陆续续离职。领导不解,问离职的一个骨干人员离开的原因。骨干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你的管理,也不是你的监督,而是希望你不要参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新领导想参与核心团队业务,无非就是想借此弄出点自己的业绩,可哪曾想因为自己的目的不纯,缺乏和美之心,导致了核心团队的瓦解。当一个人不管不顾地紧盯着好处不放,很容易给其他人带来影响。好处大家都看得见,如果你太贪、太自私、没有同理心,总以为自己聪明,霸占着“好处”不放,不考虑别人,不懂人性规律,还自以为没有妨碍别人,这种知见障很容易造成众人的群攻。《学经》:徙之失善者,犹如他人取水之地,有一人立于水源之中,他人多恶之,其人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徙而不止,世人犹驱之,非其不知徙进焉,以其乏善矣,立水而徙,不去病源,乃徙之失善。大家都在一水源处打水,一个人耍小聪明,直接跑到水源中心处打水,他不仅觉得自己很聪明,而且并不觉得影响到了他人。可事实呢?他直接踩进了众人取水的水源上游处,众人自然会对其产生厌恶之情,有人喊他:你让开!他然后向一侧挪了挪,众人依旧不干,所以他一边嫌众人事真多,一边左右来回挪动。他的这种立于水源处来回挪动的行为,激起了众怒,遭到了驱赶,这个人会觉得:是你们愚蠢、嫉妒我,所以一起来欺负我,这个世道真是不公。嗯,这种知见障不仅没让他看见自己的问题,还会让他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我们要谨防这种现象。如何预防?一个心法和一个方法:心法是:心有和美。方法是:换位思考。“大道至简”,就是这么简单,我不会给你一些花里胡哨的方式,只要简单地做到这两点就行了。三、同之失和者什么是团结?团结不是所有人都变成同一个人。人们思维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团结就是像走队列方阵一样,稍息、立正、齐步走,需要这种整齐、统一。有一个思维叫做:善总不结。因为每个人的总结的结果一定带着个人的偏见,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差别。我们不断修行其中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弱化自己内心的虚妄。注意,是消减、弱化,而不是灭掉,因为人有七情六欲,而这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从这个本质上来说,虚妄可消不可灭。托尔斯泰说: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道德经》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意思是: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愚蠢的。既然每个人从认知、思维,到为人处事,都是不同的,那么,什么叫团结?和而不同。每个个体可以保持自己的差异性,但是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同一频率上。请看清楚:我这里说的是“频率”,而不是动作和步调一致。比较好的例子是交响乐团的协作。不同的乐手操作着不同的乐器,他们种类不同、方法不同、动作不同,但是组合起来却是令人震撼协奏曲。这就是我说的“和而不同”。我们人性中有一个弱点就是:厌恶不同。别人提了点不同的意见,他人行为和爱好与自己不同,这都会让自己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排斥感。很多人找自己的接班人,潜意识中找的是与自己思维和行为习惯最像的那个人。我们在社会活动中也是喜欢模仿,今天看到别人开了一个店赚钱了,大家都去干同样的事情。刘强东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人做生意,你开一个加油站火了,立马来个人在你的左边也开个加油站,卖的比你便宜,然后没几天 又有人在你右边开个加油站,然后再过一阵子,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加油站!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一个犹太人开一个加油站,火了,立马另一个犹太人在旁边开了一家餐厅,然后第三个犹太人过来开了一家超市,之后来了无数犹太人,很多年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一个town(小城市)。现在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内卷”,不断地在同一通道、层面上恶性竞争,殊不知正常的、健康的生存方式是“错位生存”。在自然界,错位生态是常态。《学经》:树生百尺,各得其位,鸟兽相依,自知高下。我们要有包容的胸怀,要知道每个个体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也要鼓励个体体现出自己的差异性,每个个体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会为整体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者,声异而存,不以音多为杂,不以高低为乱,不以相左为害。求和不求同,和而不为一,万物自得生机。四、居之失脉我们如何做事?按规律做事。如何按照规律做事?主要的就是,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判断一件具体要事做与不做,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贪、执、妄。如果你能很好的洞察到自己在起心动念过程中的贪、执、妄,并且能够有意识的去校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你就是在做“合道”的事情。如果你无法洞察自己的贪妄与执念呢?那就需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自己,这个标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做顺应天道、地脉、人伦的规律的事,不做违背天道、地脉、人伦规律的事。违背规律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居之失脉”。居之失脉有什么害处呢?荼毒自身之成。应该怎么做?离其方,异其位,是有生生之德。比如一件事情发展到“藏”的阶段,你就要去顺应规律去“顺德而为,以泽他物”,而不是你还要霸占着这个位置,哪怕大势已去,你仍然贪恋的不肯放手,不断地被反噬。所以,给自己新的机会,也给别人机会,这不是很好吗?知见障蒙蔽了人们心灵,而规律让人们看清了前进的道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