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8

《人生之路》大结局爆火,李沁引争议:读懂人性,你就读懂了婚姻

娱乐天地2023-05-10 17:27:540

本期主播丨精灵

当一个男人身处低谷,作为女人的你,想要抛弃一切拯救他时,一定要小心

最近,央视热播电视剧《人生之路》中,女主角刘巧珍的遭遇,就是我们的警醒。

故事发生在80年代,男主高加林因高考落榜,迎来人生至暗时刻。

刘巧珍不离不弃,勇敢表白,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

在她看来,高加林总有一天能够成功,到那个时候,她就在家劳动、带孩子,做好爱人最坚实的后盾。

然而,当高加林的事业迎来起色,他却移情别恋,抛弃了巧珍

有人说,高加林是“凤凰男”、“陈世美”、“大渣男”。

但其实,他的爱情选择,只不过为我们揭示了两性关系里最扎心,却也是大多数人不愿承认的真相……

当关系不匹配时,变化就会发生

所有因冲动构建的亲密关系,都源于一颗不安的心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相爱”,同样如此。

高考落榜,高加林陷入两难:

一方面,他拉不下面子下地劳作;一方面,没有文凭,他也没有机会走出大山。

当然,他的高考名额实际上是被自己的朋友顶替了,但那时候他并不知道。

他只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很没用,当时所有不知情的村民们也这样看待他。

只有刘巧珍认定:“加林哥,你是做大事的人。”

巧珍很早就喜欢加林,常常默默为他付出。

她会在高加林上学的时候,偷偷修好对方被摔坏的自行车;

用自家的拖拉机拉着对方走山路;在自己的粉店请高加林和他的同学喝饮料。

落榜消息传来,高加林躲在家中不吃不喝。

巧珍每天都上门安慰,带着自己的做的甜花馍,为加林鼓劲儿;

高加林嫌她烦,甚至出言不逊怒骂她,她也只是擦擦眼泪,心里想的全是:“加林哥该有多难过啊?”

也许,他们之间,从一开始就是不平衡的。

巧珍爱他爱得更多,而加林爱自己爱得更多。

只是,在那个时候,高加林的世界一片灰暗,而巧珍就是他能抓住的唯一救赎。

于是,当巧珍勇敢向他表白:“加林哥,我喜欢你,真心喜欢你。”

他只犹豫了一下,便用热情的拥抱回应了巧珍。

然而很快,这段有所偏差的爱恋就迎来了现实的挑战。

高加林沾了二叔的光,被安排去县委的通讯组工作。

他对这个工作非常上心,又学习新闻写作,又学习摄影,能力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与此同时,他也在新的工作单位,重遇了曾经的女同学黄亚萍。

黄亚萍在广播站做播音员,上海姑娘,也喜欢文学,与高加林之间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有一天,黄亚萍约高加林给自己拍照片,去风景更美的山头等他。

恰逢巧珍上门给高加林送东西,高加林一心想去赴约,对巧珍百般敷衍,甚至以“采访”为由,欺骗巧珍

直到这时,高加林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巧珍的那份心,变了。

其实,他们之间的鸿沟本就存在,一个是高知青年,胸有大志;一个是乡下姑娘,勤恳老实。

他们本就不是匹配的伴侣,只是在困境中,一份「情感冲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高加林爱的并不是巧珍,而是在自己低谷时,照射出来的一束光。

黄亚萍的出现,在高加林心里就像另一束更耀眼的光一样,让巧珍瞬间变得黯淡了起来。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

你不知道这条河会流去哪里,也不知道会在哪里遭遇一次湍急,就分道扬镳了。

但我们不需要纠结变化何时发生,也不需要对变化判定对错,不然就容易陷入执着内耗。

长久的关系,都离不开供需平衡

我们总以为,遇到那个“对的人”,就可以与子携手,白首不离。

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我们不停构想未来的图景,在这个图景里,有我、有对方、有爱、有温暖。

然而,一旦现实发生了变动,我们的整个信念体系都会发生崩塌,陷入无可遏制的绝望之中。

事实是,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它会不断发展,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每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去适应关系新的形态。

所幸的是,《人生之路》中的巧珍对于这一点的认识非常清醒。

高加林提出分手时,她没有卑微挽留,没有要死要活,而是决然转身,毫不拖泥带水。

不是因为她不爱了,而是她知道,他们不是一路人。

她也难过,也在房间里狠狠哭过。

然而,当所有人都帮她骂高加林是个负心汉时,她却认真思考了自己的问题。

她说:“我以前把爱情想的太天真了,所以才会这样,我不怨命,是我们的差距太大了。”

重新定位自己之后,她接受了马拴的提亲。

马拴曾因为高考落榜,不敢回家让父母伤心,无处可去。

巧珍收留他在自己的粉店打工,并告诉他:“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这份恩情,他一直谨记,并且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个乐观、坚强的姑娘。

放弃高考后,马拴做起了窑厂的生意,他卖的陶瓷器皿很受欢迎,赚了不少钱。

婚后的巧珍与马拴过着平淡且幸福的生活。

巧珍怀孕期间,马栓任何粗活累活都不让她干,一家人其乐融融。

如果说,高加林活在耀眼的未来里,而巧珍和马拴选择了活在质朴的当下。

对于巧珍来说,马拴才是那个和自己同频的人。

认清了关系的本质之后,巧珍从容地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也和这个疼爱自己的男人,在更好的关系模式中,得到了「滋养

很多时候,我们遭遇关系的变化,很难调整自己,反而向外探寻:

“当初是他说要结婚,他为什么变了?”

“他为什么不能和从前一样爱我?”

“以前我们无话不说,现在为什么会无话可说了?”

其实,是我们还没有认清关系的本质,陷入了自我构想的妄念之中。

能走得长久的亲密关系,都离不开爱与需求的供需平衡。

就像美国心理学威拉德哈利提出的「情感账户的概念:

把经营亲密关系,看作是彼此双方在经营一个银行账户。

爱和滋养,就像彼此往这个账户里存的钱;

而矛盾、批判、不平衡的付出、误解等就像是在这个账户里取钱。

马栓和巧珍的爱,是「同频的爱,也是「供求平衡的关系;

而巧珍和高加林的关系,只有巧珍一人在往账户里存钱,注定走不长远。

看清关系的本质后,当你再次回观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否要离开、还是忠诚于他,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忠诚和唯一,是自我的选择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巧珍与马栓的关系幸福却短暂。

婚后,巧珍和马栓的女儿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医生建议把孩子带去上海看病。

看病之路极其艰难,他们只能卖掉家中的产业,一起去上海打工。

两个人好不容易在城市勉强落脚,马拴又突然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

看着悲伤欲绝的巧珍,她的好友们都担心她挺不过来。

然而她哭过、痛过,又重新站了起来。

她在马拴的墓前发誓:“我一定治好女儿的病,一定让她上大学。”

巧珍在雇主奶奶的建议之下,去银行贷款,盘下了一间面店。

她在上海做起了“西北面”,广受好评。

面馆做火了,她又听说有学校的食堂需要外包,立刻跑去和学校谈合作,承包食堂,把生意越做越大。

没能被磨难击败的巧珍,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就在这个时候,当初考到上海报社的高加林再遇巧珍。

他发现巧珍和从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只关心谁家小母猪下崽的“乡下姑娘”完全不一样了。

有一次,报社遇到经营问题,高加林无意之间向巧珍提起,巧珍也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向高加林提出有效的建议。

巧珍的种种变化,都让高加林刮目相看。

他一边帮巧珍的女儿找医生、一边帮巧珍的女儿辅导功课,还时不时在巧珍面前提起当年两个人的回忆。

但哪怕高加林“有意”,巧珍也早已“无情”。

此时的巧珍,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对当年的执着,早已淡然。

她把现在的高加林当作亲人,内心感激,却从未有过跨越底线的想法。

她选择守护着丈夫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花心思成长自己,优化自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对比当初高加林在关系发生变化时的轻言放弃,巧珍的选择似乎更令人动容。

关系里,「忠诚「唯一一直存在,只不过,看我们如何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可能在遭遇关系变化的时候,都容易想到“向外求”

比如,从爱情进入婚姻,你发现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

简单的做法,是成为这段关系的「受害者,不停抱怨对方变了,然后退出这段关系,去寻求新的可能。

但“新的可能”,在你自己没有改变之前,其实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因为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是自我的镜子。打碎镜子,并不能掩盖你在这段关系里的问题,还会出现新的镜子来提醒你。

勇者的做法,是直面镜子,看到自己的问题,解决它。

如果你总是被每一任伴侣都嫌弃太作、太无理取闹,那你可以趁此机会去回观自己,是否你把对待父母的模式,复制到了伴侣身上?

如果你总是缺乏安全感,希望伴侣事事对你有回应,你是否可以去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在小孩,去看见她内在的需求是什么。

与其用换伴侣的方式,去寻找内心的短期平衡,倒不如去扩充自我的力量,学会适应变化。

爱人变了,没关系,不要纠缠。

告诉自己:“谢谢他给我成长的机会,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己变了,没关系,不要执着。

告诉自己:“感谢爱人的过去的陪伴,我们即将迎接新的人生。”

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在动荡的关系中,从容且坚定的面对。

本文由作者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策划 | 鱼甜编辑 | 秋秋

主播 | 精灵

图片 | 文中插图均来源于由爱奇艺出品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