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4

经典007,正在被这届年轻人抛弃?

娱乐天地2023-05-10 16:53:110

10月29日,《无暇赴死》正式上映,目前为止已经上映了一个多月了,作为丹尼尔克雷格的道别之作,这部《无暇赴死》可谓是噱头满满,不过这部影片的票房成绩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难道007过时了吗?不再对年轻人具有吸引力了吗?

NO.1

《007电影》过时了?

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10月28日18时15分,《007:无暇赴死》的点映及预售票房为1667万元,其中上映首日的预售票房为875.9万元,排片场次则为10.6万场,占比40.1%。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票房虽然已经达到了上亿的规模,但是从票房、口碑上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作为电影界的知名IP,《无暇赴死》似乎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是现在的观众喜新厌旧还是007本身已经过时了?小印觉得,二者都有。

如果说70后是为自己的青春买单,80后是被迫于经典的淫威,那么对于90、00后来说便是彻底的放飞自我,这些情怀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从猫眼专业版数据来看,观看《无暇赴死》的观众中,30岁以上的观众占据33%。

年轻观众是电影市场的重要主力已毋庸置疑,如若缺失了年轻观众,IP的延续便会面临挑战,这或许也是导致影片票房低于预期的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007系列虽然在全球积累了大量影迷与粉丝,但数十年的发展也意味着电影本身很难再带给我们更多的新鲜感,对于从小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00后来说,007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邦女郎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毫无疑问,007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IP能够从冷战时期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对后续的谍战类电影如《王牌特工》《谍影重重》产生一定的影响,足以说明007本身具有适应时代的魅力,正是这种魅力,让007能够在伦敦奥运会亮相,巩固了其英伦文化符号的地位。

NO.2

谁还在痴迷007?

作为世界上最老的IP,即便007本身已经很难在带给我们新鲜感了,但它对观众保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今天的70、80后们依然愿意为007这个IP买单。。

到底是什么让007如此独具魅力?

首先便是007结合了当时的大环境冷战,以苏联为假想敌并且次次战胜对方,缓解了人们当时的精神焦虑。

例如《诺博士》的创作背景: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冷战的高潮期,以社会主义阵营为首的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引起了资本主义阵营对于太空霸权的担忧。

而英国自然也处于恐慌中,历经二战的英国早已不负当年的辉煌,曾经的大英帝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这让当时的民众普遍有着一种消极的心理。

因此出身英国的正义特工邦德成功打败了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诺博士也就成功的让人们热血沸腾,大获成功。

007的成功除了利用人们对于社会环境的担忧外,还依靠着西方人对于自身的优越感和对其他种族的偏见,其中亚洲人多次躺枪。

带有中国血统的诺博士

《择日而亡》中的反派是经过整容处理后的原朝鲜领导人。

而与之相对应的邦德则是有着完美的外表、得体的礼仪以及矫健的身手,一个近乎完美的“英国形象”。

詹姆斯邦德成功的满足了西方人个性化的需求,观众在邦德身上重新找回了缺失的荣誉感。

肖恩康奈利版邦德

早期大众如此迷恋邦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为这些即将失去特权或害怕将来失去特权的人们重新营造了一个永恒的童话空间。

随着冷战的结束,007失去了西方与苏联对抗的大背景,西方世界大获全胜。

人们不需要再观看电影来缓解自己的精神焦虑了,而看似落寞的007却能够继续做到经久不衰,拉风的反派便成了007电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邦德。

在007电影中,不仅邦德本人风度翩翩,就连影片中的反派也是英伦范十足。

例如《皇家赌场》中的勒西弗,一位数学天才,精通赌博。他的虚张声势直接让邦德输光了上亿美元,还差点毒死了邦德。

成功诠释了成年人最高级的性感就是头脑

邪恶又自带格调的反派也算是007电影中的一大独有特色: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型男们首先在视觉上就让人产生好感,但背地里却一肚子坏水,想着怎么毁灭世界。亦正亦邪,让人欲罢不能。

《幽灵党》中的克里斯托弗出场就将自己置身于阴影当中,直到与邦德的正面直视我们才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

气场爆棚,谁见了不想叫一声大哥。

后面放狠话也是绅士范十足,优雅的像是和你谈论英国的天气一般。

根据人类的慕强心理,一个智力超群、绅士范十足,并且还有着不菲的身家的反派,怎能让人不爱。

再者就是詹姆斯邦德本身的形象很好的让观众完成了自我代入,满足了大众内心对于英雄主义的渴望与对刺激的追求。

作为一部间谍电影,007结合了令人兴奋的逃避现实、技术刺激和异国情调,将动作戏与高科技相结合,还带有政治惊悚片的元素,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让我们在充满惊险的阴谋和激动人心的任务中度过。

观众在激烈的枪击场面中与故事人物产生共鸣,潜在的自我英雄主义得到了虚拟的实现,在观影中代入了角色,将自己想象成为007式的英雄主义人物,惩恶扬善,迎合了观众普适的欲望和兴奋点。

NO.3

流水“邦女郎”,形象怎么改变的?

俗话说的好“铁打的007,流水的邦女郎”。

在007电影中邦女郎作为标志性的元素,一直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每一任邦女郎都是像蕾雅赛杜或是像莫妮卡贝鲁奇这样的一线明星。

007电影一共诞生了几十位邦女郎,邦女郎的形象也有着一个大致的演变史。从金发碧眼的性感尤物到坚毅果敢的专业特工,邦女郎在发展中都经历了哪些改变?

早期的邦女郎一直承担着花瓶的作用,在男权社会下被观看、被欣赏、被拯救。007电影利用邦女郎们来吸引观众,她们只是用来展现邦德个人魅力的工具。

例如《金手指》中的吉尔,开片没几分钟就领了盒饭,观众对她的印象就是死的很凄美。

扁平化的塑造使得邦女郎彻底沦为了一件被展示的物品,她们性感的身体以及姣好的面容被展示被观看,她们的外貌比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让自己在男性眼里有被观看性。

这种固定化的设置一直到第六代007才开始改变,《量子危机》中的卡米丽对邦德并没有过多的暧昧情愫,只是将邦德作为一起完成任务的反派,合作结束后挥手告别。

但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得现在的邦女郎则逐渐摆脱了早期被凝视、观赏的固有形象,转变为具有更人魅力的邦女郎。由金发碧眼、头脑简单转为拥有自我意识,主动出击的强者形象。

邦女郎形象上还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种族的多元化。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影片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于是将邦女郎身份的设置更加的多元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哈利贝瑞、看到了杨紫琼。

哈里贝瑞电影甚至逐渐抛弃了邦女郎必须是性感美颜型的这一固定设置。

《无暇赴死》中接替007代号的诺米与性感美艳毫不沾边,而且为了工作机会与邦德争锋相对,共同完成任务时也没有过后腿。

可以看出,邦女郎们已不再是被保护和拯救的弱者,已经在这个男性的世界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是进入新世纪007所努力的方向,也是观众乐于看见的。

007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七十多个年头了,随着《无暇赴死》的上映,我们也告别了第六代007丹尼尔克雷格,未来007电影如何发展,还要拭目以待了。

作者:居小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