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

张四维:悲催的继任者

娱乐天地2023-05-10 14:55:030

文/景志祥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夜,内阁首辅、太傅兼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因病去世,内阁辅臣只有张四维,申时行、余有丁(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中进士第三人(探花),名列申时行、王锡爵之后,授翰林院编修),以及潘晟(著名的水利专家,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召,因张居正故去遭弹劾,未及上任即罢去)四人。

四人当中,不论是排序还是威望与资历,张四维都是排在第一的,所以这一年的首辅人选不存在任何的阴谋诡计,张四维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继任为内阁首辅,至此,万历十年的七月,大明王朝开始走入了以张四维为首的内阁时代。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轮到了自己,是个人都会激动的,张四维也不例外。

他开始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上天似乎也有这个意思,在他做首辅的档口,皇太子出生了,万历颁发诏书于天下。一看机会来了,张四维立即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乘机向万历上书: 如今朝廷法纪清明,国内和平安定,完全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可是文武官员们,不了解朝廷励精图治的本意,做事急功近利,导致征敛没有限制,政策漏洞百出,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完全丧失了爱民之心。正好借这个大喜的日子,除去一些不当的政策,广布皇恩,让天下黎民百姓都感激您的恩德,这是稳定民心,建设好国家的关键。”此举用意一目了然,那就是要去掉张居正作为首辅十年强大的影响力,应该说这个想法并没有错。

谁也不想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有张居正这尊大神在,自己根本没法刷出存在感来。

为此,他在庆贺皇子降生的时候,把张居正的新政一齐取消,将曾经攻击过张居正的官员,一批批地拉进来,不光如此,轰轰烈烈的一条鞭法也一件件地停止了。土地丈量停止了,部分地区停止了“一条鞭法”,恢复了两税制,把镇守北方的大将戚继光调走,甚至连张居正耗费心血打造的“考成法”也废掉了。

一切都朝着自己预想的样子一点一点的进行,但张四维却忘记了一点,一个人的运气太好,总不会是什么好事。

即便是首辅张四维也逃不掉这个魔咒。

就在张四维准备进一步打造个人威望的时候,事情就来了,根源还是在于张居正。

张居正做首辅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改革能顺利进行,对言官十分的严厉, 靠着张首辅强大的个人能力,加上不怕得罪人的脾气,因此在张居正十年首辅生涯里,言官们基本上处于一种配合的状态,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河南道御史傅应祯以及巡按辽东御史刘台能做的也只是在张居正的个人品行找突破口,从而削弱他与皇帝的关系,如今张居正不在了,被压制了将近十年的言官,宛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放开了。

况且,张四维为了减弱张居正的影响力,特意放宽了对言官的压制,如此一来,言官的事情就多了,换句话说没了张居正的严厉,往日失去风采的言官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上书言事的人多了起来,开始不断地攻击张居正的种种不是。

面对这种做法,多少让早年跟着张居正的王篆、曾省吾等人十分害怕,为了活得相对自在一点,他们开始将目光看向了内阁次辅申时行(张居正是申时行的“座主”,他对申时行极为器重。申时行出任吏部右侍郎,也是他的意思,张四维之后最有希望做首辅的就是申时行)来作靠山。

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可惜,张四维并没有警觉,从这一点上来看,在面对危险时,张四维的能力就不如申时行了。

恰好当时的司礼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想为自己争取一个伯的爵位,因此,冯保十分讨厌张四维的种种举措,这个信号迅速被王篆、曾省吾给捕捉到了,两人一合计,如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两人就开始用重金收买冯保,让他在万历皇帝面前说张四维的坏话。

有人会问,冯保一个太监而已,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这样问,那是你太小看了这个太监,在万历十年里,如果说张居正的影响力排第一,那么冯公公绝对是排在第二的。

冯保这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文化典籍,刻工精良,他监制刻印的书直到明末还在宫中收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收藏的,这是很少见的。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务。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依资历和水平冯保应继任该职,但当时的内阁首辅很不喜欢冯保,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来取代他,陈洪这个人没什么本事,除了贪,还是贪,所以干的时间并不长就被罢免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职位。

这下,总该轮到冯保了,然而高拱就是不答应,举荐了厨师出身的孟冲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你说你举荐就算了,偏偏这人比陈洪还不如,自然引起了冯保的不满,至此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去世。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一时没忍住在内阁十分悲痛地说了一句:“十岁太子,怎么能治天下!”这句话足以改变高拱一生的话,被冯保获悉了,他第一时间找到了陈皇后和李贵妃(万历皇帝的妈),声情并茂的将这句恼骚话,改成了威胁的话:“高首辅(高拱)将太子斥为十岁孩子,说他怎能做人主!”

这句话太有杀伤力,孤儿寡母最怕的就是外强中干,所以

陈皇后和李贵妃一听这话大吃一惊,就连十岁的万历听说后也是小脸大变,潜意识的认为,这个高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高拱想不到,自己因为一时嘴快,彻底断送了自己的首辅生涯。

万历登基后的第六天,一脸蒙圈的高拱在会极门外接到一道懿旨:“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通不许皇帝主专,我母子惊惧不宁。令高拱回籍闲住,不准停留!”

自此,高拱的内阁首辅生涯就此结束。

对于这个结果,冯保并不满意,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正月,一个叫王大臣的人(怎么进去的不得而知)假扮成太监,混进乾清宫被人当场擒获了,于是被投入东厂。对高拱一直恨意未消的冯保一看这是个彻底铲除高拱的好机会,于是就找到了张居正策划。

他让家仆辛儒给王大臣提供一切的吃喝拉撒睡,而且规格都是最高的,然后将一把刀塞到他的袖中,并且让他说是因为高拱有怨恨情绪,特意派他扮成太监来皇宫行刺万历皇帝的,事成之后给他想要的荣华富贵。

一般人都知道这件事的危险性,成功了那也是个死,失败了就不用说,所以会一口答应这件事才是怪事。

然而,王大臣答应了。

一切似乎看起来很奇怪,这么一个人混入了皇宫不说,还答应了这么一个送死的要求,是个人都会想,这一切是不是有点奇怪。

奇怪才是正常。

过了一天,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等人对王大臣进行会审,不知道是害怕,还是这个王大臣本身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一看这么多人来审自己,王大臣害怕了,冲着主审官大声疾呼道:“已答应让我富贵,干嘛还要拷打我?而且我到哪儿去认识高阁老?”

此话一出,锦衣卫都督朱希孝害怕了,再审下去就要出事情了,很明显,这个叫王大臣的人根本就是一颗棋子,而且目标是前任首辅高拱。

聪明的朱希孝没有继续审下去,及时退出了这场麻烦,正好廷臣杨博、葛守礼等人力保高拱,将这件事说了出来,张居正

迫于舆论而悄悄暗示冯保。冯保恨意稍解,便用生漆酒将王大臣灌哑,移交给法司判了斩刑,高拱才算躲过了一劫。

毫无疑问,冯保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硬算,甚至比张四维的影响力还要大一点,所以两人找到冯保是稳妥的,他们除了利用冯保和万历的关系说张四维的坏话外,还动用与他们要好的御史曹一夔弹劾吏部尚书王国光,说他讨好张四维,得以让自己的表弟王谦被提拔为吏部主事。

眼看事情就要闹大,作为次辅的申时行及时作出了调整,他拟旨罢免了王国光,并且连同着万国光的表弟王谦也一起贬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张四维用皇帝的名义安慰留用他们,又让他们恢复了原职,这下王篆、曾省吾等人算是抓住了把柄,御史张问达又弹劾张四维,使他非常狼狈。迫于无奈,他不得不花大量钱财从冯保的两名心腹徐爵、张大受求救,通过他们贿赂冯保,才使冯保手下留情。

不久,宦官张诚诬陷冯保,成功引起了万历皇帝对冯保的厌恶,至此冯保势力大受打击,一看机会来了,张四维立即策划他的门生江西道的御史李植上奏弹劾冯保,说他有应当死的十二条大罪。万历这时也有对冯保动手的意思,借着这个机会,下旨查办冯保。结果,冯保、王篆、曾省吾等人都被赶出朝廷,张四维的威胁才算彻底解除。

一切似乎都雨过天晴,但这一切与张四维而言,不过是一刹那间的芳华而已。

一场更大的麻烦即将到来。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 四月六日(5月26日),做了十个月内阁首辅的张四维接到了一个让他既悲伤又苦恼的消息,他的父亲张允龄去世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到这个消息,张四维悲痛的同时,也感到深深地不安。

按照明朝的规矩,父亲去世了,他立即辞去官职,返回山西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运城)老家给父亲守孝27个月,待守制期满,重新回出来任职,这就意味着,他要远离内阁三年,三年后回来,即便是他想做首辅,首辅也并不是他的。

按照本朝规定,丁忧官员在丁忧期满后立即启程到京师吏部报到,不得无故拖延,一旦超过期限,吏部就会介入调查。实际上,官员出于生计和仕途的考虑,绝大多数官员在居丧期满后,都会迫不及待地赶赴京城,积极谋求重返官场。但是,到了吏部报到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上岗,大部分官员都得等上一段时间,幸运的话三五个月,运气不好的则可能是一两年,这也是当年张居正为何要夺情的原因之一。

从心理上讲,这个时候的张四维并不想回去,但现实已经容不得他多想,前任首辅张居正那场夺情风波,他是亲眼所见的,危险系数有多高,他一清二楚,这个时候再玩一把“夺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出于个人安全考虑,张四维选择返回了老家丁忧,想着熬过三年后,再回来。

能力,谁没有。

然而,可惜的是,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返回老家的张四维一直厄运连连,刚回到家,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母亲胡夫人也跟着老爹去了,紧跟着两个弟弟也在不久后,又亡,悲痛交集的张四维带病致哀服丧。

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十月十六日,眼看着服丧将满,张四维自己却病死在家里了。

至此,这位大明首辅彻底撤出了万历年的首辅舞台。

公平上讲,张四维算不上一个绝对的坏人,他对前任首辅张居正并无任何恶感,但也没什么好感,从骨子里没有彻底打击张居正的意思,万历清算张居正其负面影响波及到张家子孙的时候,张四维是站出来做过辩解的:

乃岳老当柄久,不似前时小心畏慎,孤私忧之,密有规讽,时亦见听,然积不相悦矣。奸人窥之,遂横生枝节,多方毁诋,赖公每事明其不然,遂全终始。

然孤非欲自异,乃欲相成,顾岳老不察耳!使岳老信孤如前时,凡事相订确求当如前时,则伊周事业可翼,安有后来纷纷者?——《张四维集》

尽管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张居正以及家人最后的命运,但这事并不是他能左右的,他能做的就是尽量缓和文臣和皇帝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下,引起的各种怨恨的气息,劝说万历皇帝适可而止,在这件事上,他后来的继承者申时行也是这么干的。

唯一不同的是,申时行在文渊阁干了九年,而他只干了十个月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加上,在处理问题上,申时行比他更懂得以柔克刚而已,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评价申时行时说,申时行有阳刚有阴柔,他总能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因此他能一边安抚好文官集团,一边安抚好万历皇帝,最终皆大欢喜,而张四维显然是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后人自动的忽略了他的努力,将张居正死后引起的混乱局面强行塞在了他的头上,无疑这是张四维最大的悲哀。

【注释】懿旨:古代的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秦代上行文为奏,下行文为制、诏。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章、奏、表、议;下行文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

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册、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状、笺、启、辞、牒;平行公文有三:关、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参考书目:《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中华书局2019年版。《张四维集》,上海出版社,2018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