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

被“光鲜负债”慢慢毁掉的年轻人

娱乐天地2023-05-10 14:38:070

读懂中国5000年历史,你只需这1本书,史学泰斗巨著,持续畅销84年

30岁以后越活越好的人,都有这些共同点

12.8富书九周年:我们在黄山

年轻人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虚荣、攀比,去透支未来的幸福,因为不加节制的光鲜负债,终将慢慢毁掉你。

作者:三尺晴(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

去年双十二过后,一则“双12包裹超3亿件创新高”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据监测数据显示,双十二当天的快递足足有3.22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5%。

网友炸开了锅,纷纷留言自己在这3.22亿中贡献了多少,一边哭喊着“又要吃土了”,一边骄傲地宣称:“我双十二买的东西比双十一多多了。”

这种“做作”其实折射出了当代人消费的乱象,看似光鲜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负债”危机。

最怕你明明什么都没有

却还事事不将就

说起“光鲜负债”,难免会顺带着提起它的关联词汇——超前消费。

说到底,所有“光鲜负债”结的果,都是“超前消费”种下的因。

之前合租的室友家境平凡,但每天都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用名牌化妆品,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哪家千金大小姐。

出门在外,她的口头禅是:“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只能讲究,不能将就。”

但一回家,她就开始发愁:“原来最盼着发工资,现在最害怕发工资,那些钱在我卡上还没捂热乎呢,就一股脑儿给了房东和花呗。”

现在的她,年纪快30了,银行卡资产还是负数,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日子过得苦兮兮。

明明买不起的东西,偏要为了面子透支去买,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偏要处处高人一头。她明知一切都是攀比心造的孽,但她就是改不了。

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跟我室友一样,处于一种野心和能力不匹配的状态。为了面子和享受,盲目进行超前消费,成了不折不扣的“暴花户”。

据融360发布的最新消费调查报告显示:30岁以下的人在借贷市场上占比高达49.31%,平均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使用花呗,每3个买手机的人里就有两个分期付款……

年轻人花钱的速度,早已赶超赚钱的速度。

没钱了,要么去问父母要,变成“啃老族”;

要么透支信用卡,变成“月光族”;

甚至有人借下包括校园贷在内的各种贷款,年纪轻轻,就沦为债务的奴隶。

新京报在采访卧底校园贷的辅导员毛晶玥时,毛晶玥表示:

一些学生可能最开始只是想出去旅游一下,或者想买个一两千元的东西,就去借钱,结果不到半年就能滚到10万元。学生瞒着家长,心理压力很大,就会出现自残乃至自杀的现象。

那些借过贷的同学也坦诚,一旦尝到了借债的甜头,就很难再管住自己的野心了。

原以为可以控制自己,按时还钱就好,结果把老虎放出门笼,咬了人,再想关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卖家撒下“消费诱饵”

买家纷纷“愿者上钩”

我们之所以会被“光鲜负债”套牢,首先是掉入了商家布下的天罗地网。

《怪诞行为学》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诱饵消费”,指的是商家在出售产品时总会抛出许多令人难以抗拒的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

比如《经济学人》杂志的网站上刊登过这样一则广告,顾客可以从下列三种套餐中任选其一订购:

套餐一:电子版杂志每年59美元;

套餐二:印刷版杂志每年125美元;

套餐三:印刷版杂志 电子版杂志每年共125美元。

如果是你,会订购哪个套餐?

绝大多数顾客第一直觉选择了套餐三。

乍看之下,套餐二和套餐三的价格相同,但套餐三可以免费得到价值59美元的电子版,谁不想占这个便宜?

而如果把套餐二去掉,消费者们便恍然大悟,纷纷选择了套餐一。

在这里,套餐二的存在看似没有任何意义,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向,这就是商家抛出的诱饵。

不出所料,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都上了当,并浑然不觉。

这样的诱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前些天,闺蜜向我哭诉双十二剁了手,足足比预期消费多花了5000块。

她本来只想买一瓶99元的化妆水,结果商家给出了相关搭配方案,价值99元的化妆水和价值99元的保湿乳加起来,仅需要149元,足足比单买便宜了近50元。

闺蜜一想,划算啊,二话不说就下了单。

就这样,她在商家抛出的诱饵下,买了一大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这种诱饵消费我个人也深有同感。

在朋友红包扫码的轰炸下,我扫出了23.3元的大红包,心想不用太可惜了,便开通了花呗,当天就买了24块钱的东西,除去红包,只花了7毛。

我尝到了甜头,每天都扫红包花掉,红包越扫越小,负债金额却越来越大。

更可怕的是,因为当月银行卡余额不会减少,花了钱感觉就跟没花一样,然而花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等下个月还钱时,才真真感到肉疼。

在小利小惠的驱使下,我们一步步掉入诱饵消费的死循环。

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就必须把眼界放宽,把钱包收紧,明确自己真实的需要,衡量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被诱饵消费牵着鼻子走。

追求物质

是最低级的体面

除了商家抛下的诱饵,我们被“光鲜负债”套牢的最大原因,是掉入了“鸟笼效应”的陷阱。

鸟笼效应又称“鸟笼逻辑”,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现象,由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朋友卡尔森打了个赌,詹姆斯说:“我有办法让你在不久后养一只鸟。”

卡尔森不相信:“我压根儿就没有要养鸟的想法。”

后来,詹姆斯送给卡尔森一个精致的鸟笼,从那天起,只要有客人去卡尔森家拜访,总会问一句:“鸟笼里的鸟去哪儿了?”

一次次的解释令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之下,他只好买了一只鸟。

就这样,卡尔森一步步被詹姆斯的“鸟笼”控制住了,他的自我意识逐渐消失,陷入了被操控的困境。

光鲜负债是一样的道理。

朋友工作之后,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衣着靓丽,生怕被瞧不起,便花了好几个月的薪水,分期买了一个上万的名牌包。

第二天上班时,果然有很多同事羡慕,朋友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她甚至滋生了一种莫名的自信,觉得自己再也不低人一等。

有了名牌包,她就想有更多名牌去配它,就这样,她先后买了名牌口红、大衣、手表……欠了上万元的债。

现在的她,每天省吃俭用、拼命挣钱,却怎么也填不满那个窟窿,她焦虑、失眠、压力极大,完完全全被欲望的鸟笼所操控,沦为债务的奴隶。

亦舒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朋友想活得体面本没有错,她只是错在用物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维持体面。

这出于一种攀比心,源于骨子里的自卑感。

人在哪里匮乏,就在哪里做作,越是缺少什么,越要显摆什么,这是人之常情,可也令人惋惜。

说到底,光鲜负债就像吸毒,一旦上瘾,是很难戒掉的。

名牌、地位、财富都不能代表一个人,所以不必为了一时的虚荣透支当下的幸福,因为幸福,从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

如何避免“光鲜负债”?

说了这么多,我们究竟该如何摆脱光鲜负债的阴影呢?

第一, 警惕“贪心算法”

所谓贪心算法,指的是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只做对当下来说最好的选择,而不从长远上加以考虑。

很多陷入光鲜负债的人,正是看中了当下片刻的“光鲜”,不能客观地衡量自己的资产和消费水平。

他们秉着“今朝有酒今朝醉”,舒服一刻是一刻的观念,任凭债滚债,从不考虑长远。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贪心算法“,当债务滚到难以承受的限度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第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狗钱钱》一书中指出,金钱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给人带来不幸。

一个人想要幸福的生活,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和钱无关。

身而为人,不能只看面子的光鲜,更要注重里子的精致。

一个光鲜负债的人,说到底就是一只纸老虎,看上去威武雄壮,实际上一捅就破。

与其把个人安全感、自信心寄托在物质上,不如从心底接受并悦纳自我,提升眼界和心境。

因为真正丰盈的人,自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从来不靠物质去吸引别人。

第三,具备阈值自控意识

所谓阈值自控意识,指的是对任何喜欢的东西都要“节欲”。

喜欢吃的东西不要一次吃个尽兴,喜欢听的歌曲也不要单曲循环没完没了,花钱再能令你感到开心,也要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有的消费者属于越花钱越开心的那类人,但很多时候,让她感到开心的并不是花钱买到的东西,而是那种挥金如土、受人追捧的成就感。

可即便再能从消费中获得幸福感,如果不加节制,终会自食恶果。

总而言之,光鲜负债就像给稻草人戴珠宝,看似靓丽耀眼,可一旦超过稻草人承受的限度,它会被压垮的。

年轻人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虚荣、攀比,去透支未来的幸福,因为不加节制的光鲜负债,终将慢慢毁掉你。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富书原创 | 转发无需多言 | 转载联系 fushulf 授权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作者简介:三尺晴,富书专栏作者,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