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是最无用的情绪
图片作者:Supriya Bhonsle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过一个观点:
约4万年前,智人是如何打败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成为地球上的主宰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产生了一种能力:能够想象没有发生的事情。
这种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进行计划,比如:思考猎物可能的反应和移动轨迹,事先安排好陷阱,制定包围的战术……从而使得智人针对其他物种,具备极大的竞争优势。
尤瓦尔把这种现象称为「认知革命」。为什么智人会诞生这种能力呢?至今在人类史上还是个谜。不过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
在考古学上,也发现了这一时期大量的「象征性文化」,比如宗教仪式、艺术装饰以及洞穴壁画,就是认知革命的佐证。
这种能力(我们暂且把它称为想象力)曾带给人类文明的火种。但在现代社会里,它却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麻烦。
我们总是过于容易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中,用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为自己增加烦恼。
要么,就是把威胁无限放大,想象未来的负面发展,想象可能发生的灾难性后果……让自己一直活在担惊受怕里面。
要么,就是不断地反刍以前的选择和决策,想象「没有踏上的另一条路」,想象它可能的发展和结果,感叹「要是我当时如何如何就好了」……
前者,就是对未来的焦虑;后者,就是对过去的后悔。
这两种想象,共同构成了绝大多数烦恼的来源。
你有没有过在夜深人静之时,或是跟朋友谈天说地、倾诉心事的时候,心底划过一丝遗憾:「要是当时……就好了」?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种后悔,可能是针对自己某种过失、轻率或不当的行为。比如,一时冲动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做出一些难以挽回的事情,从而给别人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把一件本来好好的事情搞砸了……诸如此类。
而更常见的,也许是针对某个「可能性」的后悔:「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另一个选项,会怎么样?」
比如:
「当时那个项目,如果自己有勇气去挑战一下的话,现状应该会很不一样吧?」
「如果当时选择了另一个offer,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当时不是留在家乡,而是选择去大城市打拼,现在我会是什么样的?」
……
所有我们没有做出的选择,都会成为一种永远无法验证的可能性,在不经意的时候,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拉扯着我们的思维,牵动着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我当时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后面的发展会不会更顺利?我现在的境况是不是会更好?
这种反应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我们在许多场景之下的一个默认反应。甚至很多时候,你都意识不到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但它就是切切实实地存在,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影响。
比如,我发了一篇推送,数据不是特别好,我也会下意识地浮现一个念头:要是当时用了另一个标题,数据会不会好一些?
如果你把类似的感受全都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那么它发生的频率可能会令你吓一跳。根据一份1984年的研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和沟通里面,「后悔」出现的频率,是第二高的。(Shimanoff,1984)
(顺带一提,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喜爱」)
当然,这些场景绝大多数都只是一些生活细节,没有那么严重,你很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甚至未必会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可能就是那么顺口一说。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日积月累,会慢慢在潜意识里给我们灌输一个信念:
我现在的状况是不够好的,而我本来可以更好,但是我没有选择它。
每一次你涌起后悔的情绪,都是在为这个信念再添上一个砝码,训练大脑往这个方向再靠近一点点。
这也许就值得我们去警惕和留意了。
那么,这个信念是真实的吗?
当然不是。
大脑有一个特征:当我们访问储存在记忆里的信息时,大脑总是会更关注那些积极的信息,把它们放大,而倾向于忽略那些消极的信息。这就导致了,我们回忆过去,往往都是美好的。哪怕有些事情不那么美好,在记忆的滤镜中,也很容易显得美好。
比如:如果大家平时听过自己的长辈回忆往事,会发现,哪怕他们经历的往事很艰苦,但在他们讲来,也是充满感慨、温情的。因为大脑会下意识地对过往的经历加上一层滤镜,把它们往正面的方向去解释。
这种现象,就叫做「积极偏差」。也叫作玫瑰色眼镜、波丽安娜效应。
这跟后悔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在于:想象「另一种可能发生的未来」跟「回忆过去」,实质上是同一种心理过程,叫做「心理时间旅行」。
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并不是凭空生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原料。这些原料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我们记忆里面的过往经历。
注意:是记忆中的过往经历,而不是我们实际的经历。
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前者的我们,总是会显得更加理智,更加英明,更加敏锐,更加果断,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因此,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另一个可能发生的未来」里面的我们自己,也往往是一个更加理智,更加英明,更加敏锐,更加果断的自己。
在那个「可能的未来」里面,我们总是会做出更好的选择,清楚地权衡风险,遇到问题时能冷静思考,处理手段干净利落,一切都踩在最正确的点上。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可能的未来,怎么可能会是不好的呢?
更进一步,当我们涌起后悔情绪的时候,往往是什么场景呢?大多数情况,是遇到了棘手的困难,生活面临一些不如意的时候。
这时,与积极偏差不同,我们的「消极偏差」就会被激活,从而,更加容易注意到那些会造成危险的部分,乃至于产生「灾难性想象」,难以遏制地联想到最坏的情况……
在这样的对比下,我们很容易萌生「后悔」的情绪,更进一步增强对「另一个可能的未来」的向往。
但是,这种向往本来就是不真实的。
你只是在用一个虚假的幻象,为自己构筑一个安全屋,把自己藏进去,企图逃避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冲击和威胁。
1994 年,心理学家 Gilovich 和 Medvec 提出了一个「后悔的时间模型」,也佐证了这个效应。
我们可以大致把后悔分为两种:对「做了某事」的后悔,以及对「没做某事」的后悔。他们发现:从短期来看,「做了某事」的后悔感受会更强、更痛苦;但从长期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没做某事」的痛苦程度,都远远高于「做了某事」。
原因很简单:「做了某事」的后悔是封闭的,虽然强烈,但总是有期限的。我们总是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去弥补我们的过错。因此,这种后悔一般不会持续很久。
但「没做某事」,由于它没有实际发生,因此一切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那么它就是开放的。我们总是可以给它加上各种各样的期待和想象,赋予种种意义,不断地把自己对生活的不满、厌倦和沮丧,添加在那个没有发生过的「另一种可能」上。
因此,它会以我们的负面念头为食粮,不断地汲取力量,壮大自身,不断成长。
它越长大一分,我们身上背负的压力,就更壮大一分。
它不但会不断告诉你「你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且还会不断提醒你「你的现状不够好,而你原本可以更好」。
很多时候,这就是破坏我们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幸福来源于什么?并非来源于我们真正「拥有什么」,而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跟我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越大,我们的幸福感就越强烈。
而「没做某事」的后悔情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会不断加大你的期望,不断地壮大你非理性的想法:这些东西本来都是我应得的,我本来可以得到更好的东西。
但实际上,这种期待是真实的吗?并不是。
「另一种可能」,就如同我之前讲过的「完美的标准」一样,都是虚假的、不存在于现实中的。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是被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滤镜给歪曲了的幻想。
既然这种幻想本来就是虚假的,那么它所叠加上去的期望,会是真实的吗?当然也不是。
所以我才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本就是无根之本,它们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在自寻烦恼。
我们擅长的,从来都不是正确反映现实,而是按我们的想法解读现实。
这就是我说「后悔是最无用的情绪」的原因。
一方面,它指向的对象是虚构的、完全不存在的,我们相当于凭空立了一个靶子,用它来批判和否定自己。
另一方面,它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对现实中将要面对的未来,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很容易反过来让我们沉溺在不公平、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的状态里,拖慢我们的行动。
因为,但凡它对未来能起到一点作用,它就不是后悔了,而是经验、教训、鞭策、激励,等等。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后悔是一个向内的状态,是自我沉浸;而后者是向外的状态,是自我抽离。自我沉浸只会带来负面的感受,导向痛苦、抑郁、沮丧,让我们降低乃至丧失行动力。
(关于自我沉浸和自我抽离,可以看:别低头,往前看)
而丧失行动力,就会导致我们面对这个「不够满意」的现实时,能够对它进行的干预和改造更少,从而导致我们更加不满足于现实,更容易沉浸在后悔之中……
这就是一个负面循环。
当然,现实生活中,如此严重的情况也许不常见 —— 但很多时候,后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没有性质之分,只有程度之分。
因此,很多年前我给自己立过一些信条,其中有一条就是:永远不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做过的决定后悔。不要把一分一毫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后悔上。
后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它只会带来内耗,让我们不断沉浸在跟自我的交战和冲突之中,消耗我们的精神力量。
与其后悔,不如多想一想,我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什么,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类似的情境 —— 这才会更有意义一些。
不要沉浸在情绪状态里面,要去做有用的事情。
进一步,后悔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的根源来自于什么呢?
实际上,后悔是源于一种「自我特权心态」。什么是自我特权心态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内在的优越感:认为我是出色的、是优秀的、是我自己心智世界的主角,因此我也必须匹配我所能知道的「最好的可能性」。
这就像玩角色扮演游戏,把自己代入进去主角的位置一样,要求一切选择都必须能够最大化收益,不然就要读档重来。
但现实中能读档吗?不能。因此,我们才诞生出了后悔的情绪,用它来代替读档。
换言之,后悔是怎么来的呢?是源于,对「我本应得的」和「我所得到的」两个结果之间的差距,感到「不公平」而诞生的。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后悔情绪,相当于大脑给你发出的一个信号,提醒你:
1)现状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够满意的地方,是否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应对和改进它?
2)我们对自己及未来是否抱有一些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否考虑去调整它?
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两者上面,关注自己能够去行动和改变的事情,是一个更好的角度。
如果你曾受到过后悔的困扰,有一个思维方式也许能帮到你,那就是:接受和认同一个事实:
「我」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世界的主角,并不一定非得得到最好的结果。
在「我」过往的生涯和际遇中,一切所得到的结果,都跟当下的「我」是相匹配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对于我们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只要我在作出决定时认真地考虑过了,那么这个决定就是「当时的我」所能够做到的「最好」 —— 基于这一点,无论它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有义务、有责任去承担。
我们不能用事后去推断事前,不能拿到答案之后,再去苛责当时的自己,为什么没有选到正确答案。
无论是当时的我,还是现在的我,都是同一个我。我要为当时的我作出的决策和行为负责。没有必要去否定过去的我,如何用好现在的我,为将来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的我」,才是当务之急。
这无法帮你解决目前的挑战,应对目前的困难,但也许可以帮你卸下负担,让你从「后悔」的怪圈和内耗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把目光聚焦到行动上。
要知道:在我们的余生之中,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不要把这么好的时间和机会,浪费在对过去的后悔和懊恼上。
离婚后,只字不提前夫侯勇,和女儿相依为命,如今她45岁重返年轻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重返年轻的她离婚后的新生活离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和困惑。而对于我来说,离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彻底的改变。十年前,我选择了与前夫侯勇分手,为了女儿和自己的幸福,我选择了重新开始。离婚后,我只字不提前夫,与女儿相依为命。相依为命的日子娱乐天地2023-09-27 19:03:030000好声音争议持续升级!那英老师突然带来两个坏消息,让人捏一把汗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你的讨论和分享,还能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有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字|娱乐通讯社编辑|娱乐新闻“-[·前言·]-”娱乐天地2023-10-09 12:41:300000李兰迪变“胖迪”引发热议,网友:迪丽热巴该笑了!
娱乐圈有多位人气很高的90后小花旦,李兰迪就是其中一位。清纯的李兰迪给人感觉很有亲和力。李兰迪的演技也不错,很多网友都很看好她。今天李兰迪上热搜了,但热搜词却是李兰迪胖了。这个话题也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和热议。娱乐天地2023-06-04 12:30:210000大翻车,谭松韵的少女感也不灵了
纯爱故事因满足了观众们对于理想化浪漫爱情的幻想而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既然是童话就难免逻辑匮乏,因为只要男女主CP感到位,眼神能拉丝,吻戏床戏性感又唯美,无脑甜就对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因此,霸总梗、姐弟梗、大叔梗、年上下左右梗层出不穷;壁咚、床咚、背咚、瓜果蔬菜咚花样百出。这不最近又冒出来个“破镜重圆梗”。哦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二次初恋”——《归路》娱乐天地2023-04-20 18:36: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