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

三句老话儿,让人瞬间清醒

娱乐天地2023-05-10 13:40:110

者 :儒风君 · 霞光满天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经历了年少的轻狂,中年的挣扎,沉淀至古稀之年,无论是经验还是心之体悟,往往都历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而能够世代流传下来的话,更是句句经典,发人深省。

这三句老话儿,让人瞬间清醒,分享给大家:

1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黄帝内经》中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的各种情志,一旦过头则会伤及自身脏器。

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朝中举,大喜过望导致心志失常;《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愁苦,伤及肺气以致得肺痨而早逝。

世卫组织指出,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而70%以上的人,会不自觉地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情绪。

常言道:“百病皆生于气。”

目前人类已知的疾病中,超过80%的都是心因性疾病,也就是情绪病。

网上曾疯传一条信息: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

这条信息引发无数家长强烈共鸣,在伤及人体的各种情绪中,发脾气则排在首位。

专家指出,发一次脾气,身体有六大器官会同时受伤。除了引发心肌梗塞,还会导致胃粘膜出血,内分泌紊乱而引起乳腺增生、色斑等问题。

一言而蔽之,气大伤身,脾气越大,身体就越差。

《菜根谭》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脾气暴躁之人,很难有大作为,而脾气温和的人,自是福报绵长。

曾国藩年轻时性格急、脾气暴。

他挖苦讽刺咸丰皇帝,与各级官员针锋相对,严苛治理军队。由此,几乎与整个官场结怨,诸事不顺。

痛定思痛后,曾国藩像换了个人似的:对皇帝巧言进谏,对同僚笑脸相迎,对下属宽严并济。

据史料记载,后期的曾国藩“为人威重少言”。随之而来的,是他的仕途坦荡,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人们常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发脾气,是人的本能,而能够控制脾气,才是本事。

慧海法师曾说:“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脾气,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2

声音越高,修养越低;

声音越柔,德行越厚。

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

意见不合时,总有些人习惯扯着嗓门争论,似乎只要声音足够大,理就会站在他的一边。

看过一则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颜回上街办事,在布店前看到有人在争吵。

买布人大呼小叫:“三八等于二十三,为何收我二十四文?”颜回一听,赶紧上前施礼说:“三八等于二十四,是你算错了。”

买布人一听更生气,指着颜回吼道:“你算老几?要评理只能找孔夫子。我若错了,输上我的头!”颜回也很不服气地说:“若我错了,则输给你帽子。”

后来,孔子听了整个经过,温和地说:“三八是等于二十三。”颜回不解,也只得将帽子输给买布人。

孔子意味深长地说:“你输了,只是输个帽子;而他输了,则是一条人命啊!孰轻孰重?”

声音的高低,并不决定事情的真相,反而衬托出当事人的修养:重大义,轻小事;顾大局,轻小义。

一个有实力的人,从来不需要靠音量、靠争执取胜。

就像《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无论是对下人还是妃嫔,都是柔声细语、温婉从容,不怒自威,赢得人人敬重。

反观嚣张跋扈的高贵妃,言语间总是吊着嗓门、声色俱厉。虽人人退让,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从不得人心。

《吕氏春秋》有言:“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

闻其声,知其人,识其心。透过声音,就可以大致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人品。

音量的大小,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有的人,天生嗓门大,但与人交流,都会压低嗓门;而有的人,即使在公众场合,都是大声喧哗、高谈阔论。

声调的轻重,是一个人德行的反映。

有的人,无论历经多少风雨,却始终拿捏有度;而有的人,遇到点事,就上蹿下跳,撒泼打滚。

人生于世,纵使熙熙攘攘,也要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

3

性子越急,理知越弱;

性子越稳,智慧越深。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若遇事慌张,方寸大乱,往往会适得其反。

春秋时,齐景公特别依赖和器重相国晏婴。

有一次,景公外出游玩。突然,快马来报说:“晏婴病危,请大王速回。”景公大惊失色,立刻回京。

一路上,马车飞驰,景公却嫌弃太慢,不停地催促车夫。紧接着,他干脆夺过缰绳,亲自赶马。

跑了一阵,心急如焚的景公还是觉得慢,最后竟然跳下马车,徒步奔跑。不一会,就累得回到马车上。

如此徒步、上马,折腾了4次,导致回到国都时比预计晚了一天,晏子已经去世了。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越着急做一件事,越做不好。

《昭德新编》中说:“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

浑浊的水,经过沉淀才能映照万物;人亦如此,静下来,才能看清真相。

苏格拉底有个著名的“三个筛子”理论。

有一次,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过来说:“老师,跟你说件事,绝对让你大吃一惊...”

苏格拉底听他讲完,说:“但凡你想说的,必须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

学生不解,他继续说:“第一个是真实。请问,你刚才说的是事实吗?”学生摇头:“我听别人说的。”

“如果不是真的,就打住;如果不确定,就用第二个筛子:检查。”苏格拉底继续说道:“你说这些,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

学生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接着说:“如果能经得住两层过滤,就用第三个筛子:判断。你要判断说了这个事有没有用。如果没有,那就不要说了。”

学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谣言止于智者。人一着急,就容易失去理性,成为推波助澜的人。究其根本,还是缺少了“静”气。

古语云:“一静百慧生。”

世事纷繁复杂,若想拨开迷雾、柳暗花明,必习得“静”的智慧,方能得稳,得顺,得喜乐。

儒风君说:

性子静,智慧就会有:静则定,定则慧,慧则明。

声音柔,关系自融洽:说话温和,运气多半不会差。

脾气好,事事皆顺心:修一副好脾气,得一世厚福报。

每个点赞和在看,儒风君都喜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