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9

还记得郭冬临吗?57岁未婚无子频繁被骂的他,已经走上另一条道路

娱乐天地2024-01-03 11:53:430

1957年,郭冬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郭昌仪和母亲都是当地的艺术演员,虽然收入不高,但勉强可以养活这个五口之家。

然而好景不长,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郭昌仪被划为“右派”,整个家陷入了绝望的悲惨境地。

由于父亲有“右派”这个政治污点,郭冬临一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遭到白眼,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填饱肚子,9岁的郭冬临只能和父亲一起推车在街头拉煤球谋生。

寒冬腊月的北方街头,冷风呼呼刮过,父子两人裹着薄薄的棉衣,手冻得通红,还要奋力推动沉重的手推车,走过一条又一条冷清的街道。

有一天,为了给郭冬临弄点热乎的吃的,郭昌仪红着脸走进一家饭馆,请求店员给一碗热汤。可没想到店员不仅拒绝了,还把他们赶出门外,骂他们是“臭要饭的”。

这时一个顾客吃完饭起身离开,碗中还剩下一点汤。郭昌仪怀着侥幸的心理,将手中的烧饼撕成小块后倒进她的汤碗里,想让它稍微暖和然后给郭冬临吃。

谁知那位女士一回头,看到这情景后立刻大怒,直接提起碗对着里面吐了口唾沫,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郭冬临看见父亲的尊严和骨气在刹那间溃散,泪水刷的一下涌上了眼眶。他知道,这已经不是父亲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羞辱了。

曾经受人尊敬的父亲,现在却成了人人可以欺负的对象。郭昌仪咬紧牙关,还是端起了那碗汤一口口喝了下去。因为这是郭冬临一天里唯一可能入口的热食了。

周围路人的嘲笑和讥讽声如刀割般锋利,郭冬临牵着父亲冻僵的手快步逃离了这个地方,泪水已经打湿了脸颊。

这一刻,郭冬临心中燃起了一个誓言:他一定要变得成功,要让父亲过上体面幸福的生活,绝不能让父亲继续受这种摧残和践踏。

这个誓言成为驱使郭冬临在人生路上不断奋斗的动力,也点燃了他心中对演艺事业的热情。

在郭冬临心中,要实现小时候的誓言,就必须靠自己的实力。于是在1985年,他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开始了为期4年的专业学习。

在学校期间,郭冬临刻苦钻研表演课程,对每个老师的指导都听得仔细,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表演训练。同学们常看到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朗读课文时,会全身心投入角色,表情和动作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成了戏中的人物。

1989年毕业后,郭冬临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艺术剧院工作。此时的人艺聚集着许多知名演员,郭冬临这个新人想要在这里出头并不容易。

但他并未气馁,而是主动请缨开始在各类戏剧、电影里挑大包袱、跑龙套,哪怕只是一个背景板,他也欣然接受。

在一个又一个龙套角色里,郭冬临专注观察优秀演员的表演方式,从他们身上学习台词的念白、动作的节奏、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

下了戏,他还会在心里反复演练自己的表演,分析哪里还需加强。日复一日,郭冬临把每个龙套角色都当成一次宝贵的表演练习,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练自己的演技。

一次,话剧《茶馆》需要一个背景的服务员角色。郭冬临只需要端着托盘在舞台上走过,却把这个几秒钟的龙套演得活灵活现:他神情专注,小心翼翼地端着托盘,轻手轻脚地穿梭,生怕打扰到谈话的主角。

虽然只是点缀性的几秒镜头,却因为他的“入戏”得到了导演的肯定。

在长达6年的跑龙套历练中,郭冬临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演员。谁也不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青年,很快就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举成名。

1995年的一天,正在人艺剧院工作的郭冬临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知名编剧王承友。王承友说他刚刚完成了一段小品《有事儿您说话》的创作,需要郭冬临来试演男主角。

接到这样的邀请,郭冬临激动得手脚发软。这可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如果演得好,说不定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试演的时候,郭冬临全情投入地演绎了这个务工人员的形象。头戴红手巾,背负行李,满脸疲惫地跋涉在雪地里,与妻子通话时的神态逼真生动。

王承友看后非常满意,决定让他出演这个小品。

在春晚正式演出当天,郭冬临背着简易行李屈着腰爬上舞台,脸上满是妻子的思念与对辛苦工作的调侃。“有事儿您说话”的台词配合夸张的表情惹笑了无数观众。

当小品结束,观众席上传来热烈的掌声与笑声。郭冬临知道,这一刻他的演员生涯从此不同凡响了。

自此,郭冬临成为春晚小品的常客。搭档牛莉演绎的暖男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每年的小品都给观众带来欢乐与温暖。

他精心准备角色,运用丰富的表情与动作创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结。

2006年的春晚小品《实诚人》中,郭冬临饰演的老伙计接到老板的电话,得知老板把积蓄全部捐出来了。他先是吃惊,随后默默红了眼眶。

仅凭一个瞬间的表情转换,郭冬临便将这个老实善良的人物刻画得令人心酸。这份细腻入微的演技让全国观众为之动容。

多年来,郭冬临用他诙谐生动的舞台形象,赢得了“笑的掌门人”的美称。但除了幽默感外,更打动人心的是他眼中透露出的人性光辉。

郭冬临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衷,始终想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观众开心。他用演技守护着人们心中纯真善良的本性,这才是观众如此喜爱他的根本原因。

2017年的一场春晚,成就郭冬临的一句台词,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震荡。

那天,郭冬临与搭档演出了一段以取快递为主题的小品。片尾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网购那么发达,要买东西不能打广东,得打河南,十个河南人里面有九个是骗子。

这句玩笑式的调侃,立刻在河南观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是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纷纷在网络上发帖谴责郭冬临。

甚至有河南籍律师提交了诉讼,要求郭冬临向每一位河南人赔礼道歉,索赔一亿多元。

一时间,“郭冬临歧视河南人”的标签在网络上疯传。无数网民模仿他的语气,制作视频将“十个河南人九个骗子”循环播放,视频点击量高达千万。

郭冬临的名字被铺天盖地的谩骂淹没,所有社交网站都在谴责他“地域黑”的行为。

面对网上泛滥的负面言论,郭冬临感到无比的委屈和痛心。他解释那只是节目效果需要,并无贬低任何地方的意思,但大多数人仍然选择性地相信网上信息,继续谩骂他。

春晚的合作也全部取消,身败名裂的阴影笼罩着郭冬临。

这是郭冬临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但他没有气馁和退缩。他明白时间终会证明一切,只要自己保持理性,继续努力做好作品,大众就会重新审视这件事。

于是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新的创作,和观众重新建立联系。粉丝们看到熟悉的他,又看到了希望。

慢慢地,谣言的泥沼散去,郭冬临重新站了起来。这次风波让他看清了网络的无情,但也更坚定了自己对演艺事业的追求。

他要以更积极向上的创作来回馈大众,传递正能量。

步入57岁的郭冬临,生活状态依然单身自在。他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一人住着非常惬意。卫生间与客房的打通设计是他的点子,可以一边在卫生间一边看电视,过足了瘾。

家里的酒架子摆满了各种名酒佳酿,是他打拼多年的小小奖励。朋友来家里做客时,他会从架子上挑几瓶最好的招待,然后与朋友把酒言欢,聊聊娱乐圈的八卦新闻。

郭冬临喜欢邀请一些已经结婚的老友来家里做客。当听他们讲起烦心的家庭琐事时,郭冬临不禁会心一笑。他庆幸自己选择了单身,否则自己的生活也会被太太孩子绊住手脚吧。

“我现在一个人住得可开心了,自由自在,想玩的时候就玩,想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还有那么多钱可以使,简直是再幸福不过!”郭冬临笑着说。

“唉,冬临啊,你不知道夫妻生活的美好,等你老了没有人照顾你该怎么办?”老友打趣道。

“到时候我就入住养老院呗,反正钱够花就是了。我看到你们都那么操心家庭的事,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结婚生子。”郭冬临笑着说。

的确,郭冬临的生活状态让朋友们既羡慕又担心。但郭冬临认为,他的演艺事业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就是他一直保持单身的原因。

只要他还沉浸在表演的热情中,就不会寂寞。

近年来,虽然不再上春晚舞台,但郭冬临找到了新的宣传平台。他会在抖音快手上上传自己的表演视频,打开和大众的链接,很多视频都获得了百万级的点击量。

这些都让他看到了从艺以来收获的喜爱与支持,从中汲取继续创作的动力。

“只要艺术的种子还在,就一定会开出繁花。我相信未来的道路上,会有更精彩的作品诞生。”郭冬临满怀热情地说。

57岁的郭冬临,经历了人生很多起起落落,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表演和演艺事业的热情。这种热情源自他儿时的一个简单心愿——要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父亲过上好日子。

小时候目睹父亲受到侮辱,郭冬临就默默立下志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所以他才不顾艰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又在人艺时期主动跑龙套积累经验。

那些日复一日跑龙套的岁月,每一次默默演绎都在为他日后的风光积蓄力量。

1995年,《有事儿您说话》开启了郭冬临的知名度。从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春晚面孔,用他生动幽默的演技带来欢乐。

每年春节,他都要全力以赴备战春晚,确保呈现最精彩的作品。

即使在2017年“九个骗”的台词引发争议的时候,郭冬临也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选择了继续发声。他相信只要自己保持真诚和善意,大众就会重新审视。

所以他在短视频平台继续创作和互动,很快收获了大量粉丝。

郭冬临说,他的人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舟,也会经历风浪与阴霾,但他记得自己出发时的目标,所以总能重新回到正轨。

他明白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始终保持那颗善良赤诚的初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人像郭冬临一样全心投入艺术事业,只为带给大家正能量,已经难能可贵。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在生活和工作中守住自己的本心,不忘初衷,才会感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郭冬临用自己57年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当我们也遭遇挫折和非议之时,想想郭冬临是如何重新站起来的,就能重新燃起内心的火光,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