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

气死外地人,羞死上海人,这部剧,干嘛把三观扭曲成这样?

娱乐天地2023-04-19 13:23:380

对别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这句话放在《心居》中的冯晓琴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在很多人看来,顾磊离开之后,这个女人非常的可怜,卑微到了骨子里。

她没有底线的付出,换不来婆家的“肯定”。只有3万块钱的情况下,竟然痴心妄想买房子。

本可以脱离苦海,为何她委曲求全的留下?她的“可怕”,你真的看懂了?

冯晓琴是一个乡下女人,上学期间早恋偷尝禁果,生下了一个孩子。

为了逆天改命,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婚姻上,期盼着可以成为城里户口。

和顾磊在一起之后,冯晓琴故技重施,怀上了两个人的孩子。

从某种角度来讲,婚姻本是遮风挡雨的港湾,却变成了她的“跳板”。

遗憾的是,等待冯晓琴的不是幸福美满和接纳,而是骨子里的看不起。

自从和顾磊结婚之后,她就沦落成为了保姆一样的存在。

每天照顾一家人的生活,没有理想和追求,心安理得的过着手心向上的日子。

我常常在想,这是冯晓琴期盼的生活?也许,是她理想中的样子,不必为了金钱奔波,日子平淡又安逸。

所以婆家人的态度,冯晓琴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一如既往的对每个人好。

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忙碌。丰盛的饭菜,无声的诉说着冯晓琴的贤惠。

但是并没有人领情,每个人都理所应当的享受着,似乎这就是她在这个家庭中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冯晓琴做错了什么?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讲,确实做错了一件事情,就是“未婚先孕”,这是一个没有尊严的行为。

看到这里,有人会站出来反驳,“未婚先育”并不能给够代表什么。

不得不说,看到这样的话,着实让人觉得可笑。

反观生活中的婚姻,明媒正娶的人,无论走在哪里都备受婆家的尊重,那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未婚先孕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因为“这个行为”,遭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

可能仅仅只是一句玩笑话,心中就会懊悔,为什么当初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步入婚姻?

冯晓琴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她婆家人的身上,可以淋漓尽致的看到未婚先孕的婚姻,女人到底有多卑微。

顾磊的姐姐从心底里看不起冯晓琴,时常在家人的耳旁吹风,一定要提防这个“捞女”。

因为冯晓琴很精明,之所以怀上孩子,就是为了“城市户口”。

进入顾家的大门,并非是因为爱情,这样的人会得到认可?

虽说冯晓琴一直都在讨好众人,但从某种角度来讲,何尝不是一种“谄媚”?越是这样无可挑剔,越是让人觉得后怕。

后来冯晓琴在存款只有3万的情况下,找到其他人借钱买房。

顾磊的家人都有钱,但是并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群人很自私,害怕失去这个“免费”的劳动力。

像个保姆一样任劳任怨的伺候8年,这个女人过分?

我觉得她不过分,即便是索要“工资”也完全合情合理。

生活逐渐好转的冯晓琴,希望买一套房子,然后将父母和弟弟接到上海。

很多人都说这个女人“扶弟魔”,我觉得非常无语。

顾磊知道找一个免费的保姆,伺候自己的家人,凭什么冯晓琴希望家人日子好过一些,就成为了自私?

生活中的我们,谁不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是作为人的本能反应,她是扶弟魔,冯晓琴只是想要尽一份孝心,帮衬一把娘家人。

身为女儿懂得生活之后,将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了婆家,她就不自责?

换句话来讲,如果顾磊一家人给予了足够的关爱,冯晓琴为什么要生活的重心,放在娘家人的身上?

丈夫意外身亡是一个转折点,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很多人都觉得是冯晓琴的“作”导致顾磊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觉得非常的可笑。

一个30岁的男人,走路摔跤大拇指骨折了,这个女人能“作”到什么份上?

换句话来讲,顾磊给予了什么样的爱和资本,让她肆无忌惮的放纵。

丈夫的去世不是解脱,而是她悲剧的绽放。在众人的眼里,冯晓琴就是“凶手”。

她没有给予回应,而是默默的照顾顾磊一家人。

并非是自责和愧疚,而是冯晓琴真的善良,绝不是贪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起诉楼下放玻璃的邻居,是这个女人“找事”?

不,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对方赔礼道歉,证明自己才是真正恶受害者。

通过这个行为,冯晓琴想要证明顾磊的死和自己没有关系,真正的凶手是邻居。

一家人应该放下成见,不应该这么刻意的针对她。

也是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她才可以真正的挺直腰板做人。

理直气壮的斥责顾磊的姐姐,害死丈夫这件事情上,做姐姐的顾清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生活就像是暴风雨,冯晓琴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证明“清白”。

可能在顾家人面前,这些都不重要,又或者说冯晓琴做什么都没用。

但是对于这个女人而言,需要这样一个结果来安慰和鼓励自己,继续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除此之外,她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

顾磊去世之前,展翔借给了冯晓琴一百万,这才有了她的房子。

公公和大姑姐,完全是不闻不问的状态。

站在家人的角度来讲,两个人害怕弟弟被欺骗,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冯晓琴8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证明自己的真心,难道这一切都是“演戏”?

一个人可以装一天,可以装一个月,可以装8年?

打官司期间,冯晓琴索要了1块钱的赔偿,还拒绝了邻居送来的赔偿款。

我在想,那一刻这个女人真的释怀了,所有的人都终于看清了她的“真心”。

冯晓琴并不是一个“捞女”,自始至终她想要的不过是安稳的日子,再无任何的需求。

顾磊在的时候,丈夫就是自己的底气,尽管这个男人很冷漠,但至少有个身份。

丈夫去世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挽回形象,因为冯晓琴很明白,孩子需要婆家人的关爱和帮助。

相比较金钱和物质,她更注重儿子以后的生活。

最让人欣慰的是,丈夫去世之后,冯晓琴一如既往的关爱孩子。

她并没有将上一辈子的恩怨转接到孩子的身上,灌输一些不好的思想。

她第一时间告诉孩子,你永远都姓顾,爷爷一定不会赶你离开的。

家庭的正月引导下,小老虎并没有受到伤害,这是一位母亲的大度和成功。

为了不和儿子分离,冯晓琴默默的承受着家人的斥责,她没有为自己委屈,也没有转身离开。

她依然在照顾所有人,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还凭借事业绽放了光芒。

我常常在想,冯晓琴真的“恶”?不,也许是一种恐惧。

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生活中的压力,促使她迫切的想要融入这个家庭。

也许这个女人心机很重,但是她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争取,并没有做错什么。

重温《心居》,整个人感触颇深,婚姻赋予女人的使命和质疑。

细品生活中的家庭里,似乎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冯晓琴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她的忍让、大度、无私、无惧、无畏,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都像是教科书一样,让人意犹未尽。

“远嫁”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那种无助和绝望,经历过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为什么冯晓琴谨小慎微。

因为吵架的时候,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因为委屈的时候,没有亲人安慰。

婆家的人就是寄托,她8年如一日的付出,就是想要被“接纳”,拥有家的感觉,成为一份子,很过分?

真正让我看不懂的是“人心”,无论是丈夫、还是其他成员,似乎每个人都接纳了冯晓琴的真诚,但又虚伪的“质疑”。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心中所愿,不要高估自己的位置,去挑战“人心”。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对别人过于付出,就要承受相应的“结果”和“失望”。

#头条创作挑战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