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95

时隔12年,58岁的大山又回来了!

娱乐天地2023-12-28 15:32:150

1989年,元旦晚会。

黑白电视机里,很多人正津津有味地观看一个《夜归》的小品:一对外国男女,饰演一个因丈夫晚归而引发笑点的小故事。

因为背景是东北的家属楼,男主角“许大山”一身军大衣、头戴大盖帽,一口生涩中带着东北大碴子味的“玉兰哪,开门,我是大山”、“瞧你说的,睡觉呗!”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而这个名叫马克·亨利·罗斯韦尔的加拿大男孩,也因此一战成名。

不仅被中国观众亲切称呼为“大山”,此后更是四年登上春晚,成为第一个登上春晚舞台的外国相声人。

之后,大山不断转型,从相声到脱口秀,再到短视频博主,每次都能带给观众惊喜。

上个月,在阔别中国舞台多年后,58岁的大山,再一次出现在北京某剧组。

这次的他不再是穿着唐装在台上作揖拜年的相声人,而是转身变为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中,银行家安迪的好友瑞德。

时光荏苒,当年春晚舞台上的帅气小伙子,已经变成了头发花白的中年人。

但是,只要往那一站,当年那个抱拳高喊:“过—年—好!”,给观众带来无数欢乐的大山,就又回来了。

大山成名是在30多年前,而他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

1922年,大山的爷爷作为外科大夫,受加拿大教会派遣,到河南商丘“归德圣保罗医院”(商丘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被尊称为“饶大夫”。

当时,大山的奶奶与丈夫一起同行,还带着3个不到6岁的孩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饱受疾病痛苦的老百姓进行救治。

3年后,他们离开中国。

因为战乱,他们的2个孩子因肺痨去世葬在了中国,最终只带回了1个孩子回加拿大。

这段经历对大山一家的影响很深。因此在大山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中国的故事,让大山从小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而大山与中国的缘份,则始于他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

因为喜欢摄影,大山在一家照相馆做兼职。

大山的同事中有一位华人,因为语言上的优势,很多华人客户都由这位同事服务。

一旁的大山看着他们聊天,觉得中文很有魅力。“特别有意思,特别好听,特别神秘。”他就在想,假如自己能够学两句中国话,那该多好啊!

于是,他向同事求教,表示自己想学中文。

同事欣然同意,但却问他:“中文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一种是比较学术,在课堂上用的,另一种是普通老百姓说的中文。你要学哪一种?”

大山想着自己都高中毕业了,不学学校的,学老百姓的语言挺好。

于是,他选择了第二种。

只是,当初的大山并不知道,原来他那时候他学的中文不是北京话,而是广东话。

因此,大山最初学会的中国话是“识听少少唔识讲”、“顶你个肺”等广东话,甚至因为对语义一知半解,还在工作中闹出不少笑话。

不过,这些小插曲没有劝退大山,反而激起了大山学习中文的热情。

1984年,大山考上了多伦多大学的东亚系。出于对中文的兴趣,他选修了现代汉语课程。

此后,他一头扎进中国文化的海洋里,学得如痴如醉。

到了大二的时候,选修已经无法满足大山的求知欲,于是他干脆把主修课换成了中国研究,中文水平日益精进。

1988年,大山本科毕业,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碰巧这时,学校有一个中加留学生交流的机会,大山当仁不让,顺利获得了到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文学的机会。

他想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去当年爷爷工作的地方寻根。

当时的大山根本不会想到,来中国的第二年,一个天赐的良机,再次降临到了他身上。

1989年,央视元旦晚会的导演突发奇想,想让外国留学生们在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于是向北京大学发出了邀请。

而大山在北大就是文艺分子,主持过校园歌唱比赛,过硬的中文水平和风趣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老师王文泉的认可,于是向春晚的导演推荐了大山。

之后,小品《夜归》的成功,让憨态十足、自带幽默气质的大山走进了观众们的心中。

出演完小品后,大山并没有对小品产生兴趣,反而爱上了相声。

第一次接触相声,他就被姜昆和唐杰忠出演的《特大新闻》深深吸引了,一有时间就反复回听。

时间一长,他萌生出了学习相声的想法。

当时,姜昆是相声圈的实力大腕,于是大山虔诚地向姜昆表达了自己对相声的喜欢,希望姜昆能收他为徒。

顾虑到大山的中文还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是师爷侯宝林反对他收洋徒弟,于是姜昆拒绝了大山的请求。

可大山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学习之余经常练习相声,之后又通过王文泉老师找到姜昆,再次提出拜师请求。

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几次和大山的接触,让姜昆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学习相声的决心。

于是,在1989年年底,姜昆正式收大山为徒。

有时候,姜昆因为工作繁忙顾不上,大山就跟师爷丁广泉学习相声。

天赋加上勤奋钻研,大山进步很快,就连侯宝林也摘掉了当年的有色眼镜,在公开场合宣称:“大山是我的第四代。”

大山当场流下了眼泪。

他说:“因为经过三四年的努力,能得到他的认可,我觉得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不久,大山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与众多大腕合作的《送春联》《一张邮票》《同喜同乐》《五官新说》等佳作,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从1996年到2011年,大山数次登上春晚,爆红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一线明星。

事业高歌猛进的同时,爱情也悄然来临。

1990年秋天,大山在辽宁演出时,认识了一位名叫甘霖的女孩。

当时,因为乐队歌手和吉他手产生了矛盾,作为协调人员的甘霖有点难于应付。此时,大山挺身而出,主动帮甘霖化解了难题。

这一仗义之举,让甘霖对他产生了好感,而大山也在随后的接触中,爱上了甘霖。一来二去,两人谈起了恋爱。

相恋3年后,他们结婚了。

当时的大山,在北京没车没房,也没稳定工作。两个人对未来都有点迷茫,双方的父母也都不太看好这段婚事。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两夫妻的感情。婚后几年育有一双儿女,大山的事业也越来越好。

但是,很多粉丝为了追星,不远千里来见大山,引起了媒体的跟风报导,而他的一双混血儿女,也常常因为容貌遭到周围人的议论,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深思熟虑之后,大山决定让妻儿回加拿大生活,自己留在中国发展。

此后,大山就开始了两地奔波的生活,并且持续了很多年。

由于常年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大山也成为了中加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

参与各类中外合作交流活动,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还获得加拿大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

2008年,他以加拿大代表特使的身份,出席了中国奥运会,还加入了加拿大驻华使馆,担任公共事务助理。

2011年的某一天,冯巩对大山说:“一个人想要持续成功,就必须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当时,随着德云社崛起,大山的相声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

听了冯巩的建议后,他决定转型做脱口秀。

因为小时候接触过脱口秀,又有多年的相声功底,2015年,《大山侃大山》横空出世,大山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场个人专场《大山侃大山》,效果很好。

当时,脱口秀在国内还很新鲜,但听大山活灵活现地讲故事,让很多观众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之后,他进行了全球巡演,反响非常热烈。

2017年,《大山侃大山》亮相墨尔本国际喜剧节,成为了喜剧节中唯一的中文节目。

之后,大山还制作了《大山笑友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寓言等元素,与西方脱口秀表演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喜剧形式展现给观众。

他认为,用何种形式不重要,喜剧的内核就是让观众开心。

2020年1月12日,大山应邀在多伦多的海外华人春晚上表演。

一开口就是标准的北京腔,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虽然“时光把他从小伙子变成了萨达姆”,但不少网友却调侃“他的中国话说的比我还好。”

而从不安份的大山,从2020年夏天开始,又尝试起新的业务—古诗词短视频。

正值疫情期间不能外出,也为了方便创作,他将家里马厩改成了工作室。

3年来,他在抖音朗诵古诗词,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情感。

《有所思》《凉州词》《声声慢》……每个作品都获赞十几万,有的甚至几十万,这一次“跨界”,大山无疑又成功了。

读《登幽州台歌》时,他说很喜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境,非常美。还说:有过登高望远经历的人,都会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

他还用摇滚乐的方式“演唱”李白的名篇《将进酒》。颤音、贝斯和鼓点因素,让《将进酒》更多了几分现代文艺范儿。

“大山读诗词”意外出圈,甚至超过了大山的脱口秀“大山侃大山”。

一次偶然的机会,导演张国立在网上看了大山的视频,突然联想到:

大山的风格很适合自己的话剧《肖申克的救赎》里的瑞德,以及故事旁白的叙事者。

而大山更是觉得万分惊喜: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这得尝一尝啊。

尽管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大山依然乐在其中。

每天,他从10.8公里外骑单车到剧组排练,晚上8点半再骑车回去。还会在早上把背好的台词录下来,在骑车的时候反复听,以此来发现和纠正问题。

对于细节他也格外较真,一个字一个字抠,细到某段话中,能不能带脏字都要和导演抠。

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贴近角色,58岁的大山决心开始减肥,力求打磨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难怪姜昆曾经评价大山对待工作极尽刻苦、认真。

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30多年以来,从相声到脱口秀,从短视频到话剧演员,大山的身份不断转换,唯一不变的,是对中国文化渗入骨子的喜爱和表达。

人民日报曾评价大山:虽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他自己也说:虽是外国人,心却是中国心。

大山难能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多年以来孜孜不倦地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突出贡献。

而在于,几十年来他都要求自己:

一直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如同雕塑家雕塑作品一样,在漫长的光阴中,雕塑自己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

本文作者 | 南瓜先生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蓝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