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2

何以为家?在《游牧人生》中,内心的荒芜,一路颠沛流离

娱乐天地2023-05-09 12:58:010

电影用一份告白作开场白:“2011年1月31日,由于对石膏灰夹板(sheetrock)的需求减少,美国石膏公司(US Gypsum)关闭了在内华达州恩派尔(Empire,Nevada)有88年历史悠久的工厂。到了7月,恩派尔的邮政编码89405也被停用。”

显然,在荒野中的恩派尔之所以成为有人口的地方,完全是因为一家公司所造就的,但因为惨淡经营,公司结束运营之后也从地图上被抹去。故事中的女主角芬恩(Fern)—一位62岁的寡妇,被迫变卖掉大部份的所有,购置一辆屋车,从此步上“游牧”生涯。

视频故事并非虚构,乃本于一份报告文学,报导因美国2007-2008年的大萧条造成某些低收入者从定居转变成“游牧民”的实况。

美国石膏灰夹板行业的衰退背景里又见中国掠影。2001年开始,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石膏灰夹板,至2009年出现了多起诉讼案,控诉中国货内含的硫化氢对房屋内的铜和其他金属所制的管线具腐蚀作用,居民健康也受影响,发生地点多在美国的东南部,或许中国制的石膏灰夹板业与该地的气候不合,但也该透露美国本土制造业者的反扑。

东南地区的参议员就有暂时停止中国货进口的提案,但顶多做到敦促当局加强管制,挽救不了本土的石膏灰夹板制造业。

这里固然大有文章可做:中国的制成品掏空了美国的制造业。这篇文章也可以反过来说:是美国贪图全球化的便利,在本国自食了去制造业化的恶果。但从此角度看这部电影的话,获取的信息就只限于此。

故事里,内华达州一家公司的停业只是一个楔子,情节的开展是给观众介绍一种具美国特色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是有这么一个族群,他们居无定所,却不是“无家可归”(homeless),后者是大都会里露宿街头的“街友”,前者则是“无屋”(houseless)牵绊,可驾驶车屋到全国各地体验生活。

也只有美国有此条件:这个国家异常之广袤,且保留了许多荒原,人可以选择回归原野,但不论荒山野岭都不欠缺生活机能,即便出了城,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外总会有加油站、休恬地、露营地、便利店、路边早餐店、酒吧、货车停泊站、淋浴间。

各地都有指定的车屋停泊场,组成临时的车屋聚落、形成随缘组装的社群,短暂的邂逅并非一定缘尽于此,因为在下一个停泊场可能又重逢。

在美国,生活机能就在自己家楼下,或者在同一条街上这类“旧大陆形态”,限于大都会内城,且多为新移民所开的店,例如巴基斯坦人、越南人,索马利亚人,至于唐人街则传统地保留整条的店铺街。但美国大都会的内城有贫民窟化倾向,在较富裕的郊区,生活机能已非徒步可抵达,势必养成人人都有汽车的国度。郊区化的聚落已是无公交的“汽车镇”(autocity)。

车屋聚落似乎是从郊区化进一步演变为原野化。但这里也存在本质的不同:一者为不动产,一者为屋底有轮。中产阶级迁入低罪案的郊区是为了建立小家庭,生男育女,安身立命。车屋聚落皆为从固定的人间关系解脱出来的人。

正如剧中一名角色说:“家是一个名词?还是在你心中怀着的?”游牧人生提供比郊区更远离羁绊的隐私,但安全感则反是:因为不是在前不见村、后不见店的大路上,就得暂栖变动不居、成份混杂、背景不明的陌生人群里。

在美国的文化意识里,原野象征自由,也代表个人面对旷野的雄健性,其典范是20世纪中期西部牛仔电影塑造的“独行侠”:他一人一马一枪,在广袤的原野中驰骋,从烦嚣的人间回归到大自然,感到无比的解放,这个“自然”不是东方式的母怀,而是充斥仙人掌与向尾蛇的大西部旷野,因此并非去投奔的怀抱,而是克服它凌驾之的对象。

20世纪中期的文化表述里以一望无际的旷野为“个人”所需的空间,一旦当“独行侠”途经有人烟的聚落,则进入一个触发“幽闭恐惧症”的空间、一个极端竞争性的空间,在那里是比谁拔枪快。这个幽闭恐惧的空间又是女性化的,她的化身是小镇里的一名女郎,愿委身于独行侠,望他留下,但后者终归回到他自己的空间—原野,雄健地朝着落日绝尘而去。

过了20世纪中期,心理景观的“荒原化”不再限于写照“男性的雄健性”,它有全民化的倾向,原野象征解放。并非偶然地,两部划时代的同志电影都以原野破题。

一部是1986年的《沙漠之心》(Desert Hearts),两位女性在内华达暮色里的湖光山色底下定情,几乎雷同的湖光山色出现在李安的《断背山》(2005)的户外布景,场址则移到了怀俄明,两名男角后来都成家立室,但他们周期性的幽会又以钓鱼旅游为名在野外约会。在两部电影里,从野外的幽会回到城市家居都是对“正当生活”的妥协。

个体心理景观的“荒原化”的一面却不是什么解放,而是制造“情感的荒原”、“人情的废墟”。“情感的荒原”指的反倒不是健康的原野,而是美国病态的现代文明,美国这片“机会的国土”乃无心肝之地。

有一位导演戴伦?艾洛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他的作品甚至将这个氛围的描绘提升至一个等级,其描绘人际的冷漠与凉薄连欧洲的评论家都感震撼:与欧亚大陆比,美国人际关系的破碎与家庭功能的报废都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人们的空洞的心灵,必须用酗酒、药物、漫无目的地离家出走以及妄想症来填补亲情之付之厥如。

个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有其阴暗面,就是心理景观的荒芜。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 loading正在请求数据,请稍候!
0
0
  • 10
  • 20
  • 30
  • 40
  • 50
  • 100
条 / 页
/ 0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