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

为什么就算在世界上丢人,南韩也要不顾场合宣传女团审美?

娱乐天地2023-12-18 15:35:400

12月第一声大爆笑,送给南韩申办世博会的宣传片。

一句让影帝李政宰“晚节不保”的口号“Only 1 Choice”,跟前不久Lisa参加疯马秀那句“You're not invited”一样充满喜剧效果。

于南韩而言,确实是“你没有被邀请这唯一的选择”。

与沙特立意包容且温情、主题简洁又明了的宣传片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

这一史诗级滑铁卢,让南韩里子面子全丢了。

也不禁让人回忆起,红丝绒艺术团赴朝鲜表演《红色味道Red Flavor》时的“冥场面”。

女孩们是专业且敬业的,只是K-pop审美脱离了特定的舞台、在庄重的场合里,就略显不上台面。

‍‍‍‍‍‍‍‍‍‍‍‍‍‍‍‍‍‍‍‍‍‍‍

在K-pop圈子里圈地自萌毫无问题,其美学风格也频频出圈、影响力也波及到普通大众。

‍‍

可若是举一国之力却只能捧出一个K-pop,那流行风格难以为继也是必然。

‍‍‍

今天就来聊聊南韩审美跌落背后的本质,这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

底蕴让步,商业为王

试探大众口味期的K-pop审美是丰富多元的,然而一旦被资本抓住观众嗨点、再经市场验证后,美学风格就从珍馐美味变反复被炒的冷饭。

缺乏新意、不求突破是让大众审美疲劳的表象。

而一味追逐利益,短视的将风格从多元化逼至单一化、并缺乏内涵塑造,则是审美衰败的内因。

正如Girl Crush风。

‍‍‍‍‍‍

2NE1

2009年2NE1成功推出强大叛逆的魅力女孩这一概念,2016年出道的BLACKPINK将其影响力扩大到全球范畴。

‍‍‍‍

《Kill This Love》

再后来,就是各大女团回归后的各种Girl Crush风。

‍‍‍‍‍‍‍‍‍‍‍‍‍‍‍‍‍‍‍

SECRET NUMBER | 2020年推出的GC风女团但不温不火

细节美感越来越繁复花哨,可内核却始终没有突破。

歌词往往也围绕着男性——厌恶、愤恨、失落、重振,情绪波动并非源于自我,可年轻群体又偏偏吃这一套。

‍‍‍‍‍‍‍‍‍‍‍‍‍‍‍‍‍‍‍‍‍‍‍‍‍‍‍‍‍‍‍‍‍‍

作为上一代商业之王的性感风因不够叛逆独立就被取而代之,成为时代的眼泪。

T-ara

SISTAR

明明除了Girl Crush风之外,女性还可以选择主打清纯柔情概念的Pink Crush风。

A Pink

或是主打元气果汁感概念的Teen Crush风等等,各美其美。

TWICE

ITZY

结果在被Girl Crush风暴席卷之后,就成了商业流量下的牺牲品——牺牲了自己独特的美感辨识度,成就了别家风格的丰功伟绩。

ITZY回归概念风 | 一眼aespa

aespa‍

当下K-pop商业帝国里最成功的例子,就是BLACKPINK。

她们在TikTok上的话题影响力位列第三。

这也是韩国自月初申办世博会失败后、YG紧接着就公布与全员续约的根因,他们急需巩固K-pop在流行娱乐中的影响力。

明明之前已经放弃了一意孤行的Lisa、如今为了让她带着组合成员继续征战欧美市场,在没有与成员就个人活动达成协议的前提下,也要稳住组合的能量。

换句话说就是不择手段自己闯自己的,互相带着飞升

这时,K-pop就从原本想向全世界输出南韩文化,变成了迎合服从性测试的奴性文化。

‍‍

看似风光的世界级爱豆,也不过是资本化的商品。

而Lisa背刺全体女性的举动,也让其代表的、Girl Crush风立足的底蕴根基彻底沦为笑话。

图源网络 | 侵删

无底线的追求商业利益,是K-pop逐渐走向作茧自缚的根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K-pop在商业流量 娱乐领域的成功,也是南韩举国深陷信息茧房的关键。

‍‍‍‍‍‍‍‍‍‍‍‍‍‍

全民都追随K-pop审美,就认为它于世界而言都是无可取代的。理所当然的坐井观天,不听、不看、不信外界辉煌宏大的审美。

而这片井口之天的上限天花板,就是Jennie。

身为2023年IG时尚影响力排名第二的女星,地位仅次于流量抓马Queen金·卡戴珊。

‍‍‍‍‍

她作为K-pop风格审美的具现载体,其表现力确实是精彩的。

有天赋型影响力的Jennie,也狠狠地引领过一波高颅顶、直角肩、低山根的审美潮流。

同时,这种精彩也是微观的、韩式的、单一的。

它把大众的关注点聚焦到某一个人的一种特质上,让我们轻易迷失在养成系的快乐里。以她们细微的变化、进步而与有荣焉。

武内直子为其新歌「You & Me」特绘封面

仿佛世界都在围着她们转。

当资本看到大家相信后,就会自动倾斜资源,切实的让流量世界围绕她们运转。

‍‍‍‍

《VUGUE》母版封面 | 南韩第一人、亚洲第二人,何德何能啊

然而跳出K-pop这个绚烂小圈再看,审美始终是宏观的、广博的、包容的。

它绝不是一张脸就能轻易代表的。

正如李英爱再美也取代不了沈银河

同理,K-pop明星再有流量商业价值,对不追星的大众而言她们都是“不知名的小众”。

与大长今李英爱们的知名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审美影响力也如此。

这里也反映出舞台爱豆审美vs影视演员审美、老派专业时代vs速食流量时代间的壁垒。

彼时文娱的重心、美人的魅力都在宏观的和谐。追求整体>局部,松弛的自然也胜过紧绷的矫饰。

‍‍‍

如果当年大长今营销一波低颅顶、贴头皮式大光明审美,就没有如今高颅顶什么事儿了。

脱离舞台的细微碎片化审美修饰后,南韩公认的顶级五大美女还是老一派那几位女演员。

甚至连销声匿迹的朴寒星,都够后辈们好好学。

继承她神韵的四代神颜裴珠泫,‍让人们记住的除了经典但无法复制的韩系美貌,就是公主切这种非常细碎的风格要素。

到了五代混战时期,倒是出了蛇系代表柳智敏、人偶系代表张元英。

‍‍‍‍‍‍‍‍‍‍

但也因极致追求风格精细度而过于模式化、显得匠气十足,引领的审美也是抓小放大的网感风。

‍‍‍‍‍‍‍‍

然而看看开创初代神颜称号的柳真,女团时期的她有着“国民妖精”的美称。

S.E.S时期的Eugene

但她引领的并非是一张脸的特质、也不是一套穿搭的风格,就连妖精的魅力也不是引诱式的妖艳,而是一种极富自信与生命力的氛围感染力。

这让她的面孔质感千变万化,也不断鼓励激发大众根据自己的感悟、创造出拥有个人质感的独特风格。

S.E.S | 彼时K-pop审美的含金量

女性魅力内核的倒退,也是K-pop审美愈发一叶障目的原因。

‍‍‍‍‍‍

而从爱豆升阶到演员的过程,就是审美去标签化、走向魅力整体化的过程。

‍‍‍‍‍‍‍‍‍‍‍‍

这个对比就像《非诚勿扰3》宣传活动上、虞书欣与舒淇同框那般,是流行煽动性审美vs拿得出手的、主流大众审美的碰撞。

虞书欣又恰好是K-pop审美的簇拥,这般鲜明对比也传达出大众对K-pop的部分印象分。

美人的诸多小动作、对应着风格的诸多小花招,也造就了K-pop看似辉煌的虚假繁荣。

‍‍‍‍

然而缺乏根骨支撑,只剩无数细碎绚丽的微观审美,注定难以走远。

娱乐至上,娱乐至死‍‍‍‍

向外看K-pop的成功得益于流量时代的生而逢时,向内看却是南韩缺乏文化根基的被迫选择。

附属国文化的背景、让其审美缺乏统一性的引导与广泛的积淀。

只能在肤浅、碎化的颗粒度这种细枝末节上做文章,催生出过度娱乐化、脸谱化的民族文化。

‍‍‍‍

ZEROBASEONE | 典型韩男审美

就算只在pop流行文化圈里,K-pop仍代表着单一的速食审美,与隔壁有风格沉淀的J-pop成为鲜明对照。

City Pop | 1970-80s的日系审美风格

缺乏文化根基这个「1」,再多花俏的「0」都毫无意义,迟早会变成一盘散沙。

而这种无1无靠,直接导致南韩世博会宣传片的失败:口号是自大的,内容是空洞的,表现是廉价的。

宣传片背景音乐还是11年前的《江南style》。

就算它曾是YouTube史上点击率最高的视频,但这种魔性土味的口水歌又如何能登上国际博览会的台面呢?

‍‍‍‍‍‍‍‍‍

突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女团总是争当永一,缺什么找补什么罢了。

‍‍‍‍‍

这次K-pop走出去的失利,也代表着文化输出 商业牟利的失败。

‍‍‍‍

在庄重严肃的大型国际事件面前,虚幻的流量数据那一套就不灵了。而文化娱乐的失败,会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经济。

‍‍‍‍‍‍‍‍‍‍‍‍‍‍‍‍‍‍‍

同时,南韩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生育率暴跌。新一代K-pop练习生储备不再充足,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就让只有K-pop这一张名片的南韩,直接陷入各个领域恶性内卷的循环。

‍‍‍‍‍‍‍

后辈人才不足,美人面孔风格也就更捉襟见肘、更同质化。

如果从其他东亚国家选人破局的话,就会让K-pop失去「Korea」的存在意义——从别国抄来的一切,最后又都奉还回去。

BABYMONS7ER7位成员 | 3韩 2泰 2日

经历了K-pop几轮风格循环的我们,对其审美呈现也愈发挑剔。

‍‍‍‍‍‍‍‍‍‍‍‍‍‍‍‍

在新人风格吃老本、老人风格内核逐渐空洞的趋势下,K-pop这一抛开现实的、纯粹的娱乐活动,注定要缓慢走向落寞。

少女时代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毕竟娱乐的特质就是转瞬即逝的,它只是闲暇时候的消遣,难以成为生活的重要核心。

这一点,在短视频时代就格外值得警惕与反思。

从曾经的电视机到现在的流媒体,人们沉浸在轻松快乐的娱乐氛围里,精神世界的满足变得简单而浅薄且不需要思考。

美拉德风 | 穿搭美甲都安排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短视频也被视为“精神鸦片”的核心,它缓慢的抹杀了人们由思考而诞生的思想深度,以及由此孕育的个人风格。

大众都在模仿追随大数据推送给我们的流行,能创造出超前于时代审美的代表人物也就越来越少。

越是在文化审美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越要保护自己能长久安定的学习进步的能力。

不要像K-pop这般,曾经勇于探索、辉煌无比,最后却因陋守旧、内核空洞变得伤仲永。

面对文化时谦卑的求教之心,往往会让我们更进一步,共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