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44

让主持人撒贝宁含泪尊敬的王院士,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娱乐天地2023-12-18 15:06:060

央视《开讲了》录制节目现场,有位女嘉宾衣着朴素整洁,形态端庄优雅!头发宛如银丝般柔软,既映衬出岁月的沉淀,又难掩智慧女性的光芒!

现场主持人撒贝宁的几句话,大家把头扭向女嘉宾的脚上,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主持人撒贝宁在旁边说:“让我特别震撼的细节,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

女嘉宾不知所措,扭头看向主持人,此时她不懂主持人表达的意思?场下观众举目也在等待解释……

这时主持人弯下腰,大家的目光追随着他,此刻发现地下有许多小黑渣,他随手捡起一小块黑色的东西,举着,并呈现给现场的观众。

什么东西,是我的鞋,是吧?这时,女嘉宾尴尬的回答。

她声称自己平常是不注意穿着的人,没想到自己在重大录制节目现场,自己出了洋相,况且今天她面对的可是亿万观众的直播现场呀!

这时主持人补充说:“王老师来做节目,甚至都没有精心去挑选一双鞋,这时台下观众响起热烈的掌声”!

至此,我们或许读懂,一个科学家,我们不知道她们在乎的是什么,但是知道她们最不在乎的是什么!

那么,站在台上的女嘉宾是谁呢?

这位女嘉宾是王志珍院士,她1942年7月出生于江苏吴县,现年81岁。她还是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公派的留学生之一。

那么,她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呢?

她是一名研究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家,而她的研究生涯是从胰岛素研究开始的。

3月23号,她来到中国科技馆,给大家形象讲述,蛋白质和人工合成胰岛素之间关联的有趣故事。

首先,我们先聆听她讲的科普知识,打开我们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我们日常生活中,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很多,比如牛奶,鸡蛋,鸡鸭鱼肉,虾等等,这些物质为我们的生命存在状态提供能量。

还有蛋白质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运行者。例如我们吃,喝,跑,还有想,记忆这些现象,都需要蛋白质分子机器来执行完成。

什么是蛋白质呢?

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有由各种各样的氨基酸,它们之间通过一种叫做肽键的化学键联系起来形成“肽链”。

打个比方,我们戴着一串五颜六色的珍珠项链,那些五颜六色的珍珠就是“氨基酸”,中间的链子由肽键组成就叫“肽链”。

但是这个肽键就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原先它没活性,怎么办呢?需在空间盘缠卷曲,折来折去,变成不同的结构或者形状的,这时候才能激活它,成为蛋白质分子。类似我们玩的不同形状的魔方玩具。

但是蛋白质的折叠一旦发生了错误,麻烦随之而来,就有可能引起疾病。

比如大家听说的,看到的老年痴呆症或者是渐冻症患者,就是由于他们的大脑里,某些蛋白错误折叠形成的斑块,引起智力或者行动不便。

那蛋白质与胰岛素有啥关系呢?

由于每个蛋白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大的蛋白可以有成千上万个氨基酸组成。

我们熟知严重糖尿病患者要注射胰岛素,来快速降低血糖,而胰岛素分子是个很小的蛋白分子,只有51个氨基酸,显然存在落差。

为什么要人工合成胰岛素呢?

1958年跨越进时代,当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所,为了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决定做一个有分量的项目,那就是合成一个蛋白质。

由于合成一个蛋白质有许多蛋白质合成,这时我国的科学家首选胰岛素,因为他们了解胰岛素是当时唯一一个全部由氨基酸排列的蛋白质。

了解胰岛素的结构后,我们的科研团队经过七年的艰苦奋战,不负众望,于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王志珍院士的母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很多闻名遐迩的科技人才出自这里,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

比如我们熟知的钱学森院士、数学家华罗庚、还有郭永怀院士,这些成绩卓越,声誉享予国际的顶尖科学家们都曾在这里工作过,而且他们还为祖国培养了很多科技人才。

当年,我国的科研环境怎样呢?

据王志珍院士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实验室器材匮乏,她们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来存蛋白质样品。

就是此类操作,引来一次危险,幸亏当年事发,她不在实验现场,侥幸躲过一劫,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天中午,“土办法”制作的冷冻干燥仪突然爆炸,等她到达实验室,现场是一片狼藉,碎玻璃渣洒满整个房间。

每个角落都填充着不同厚度、尖锐的干燥器玻璃片,收拾都无从下手,连她挂在水池边的一件衣服也被磷酸烧得千疮百孔。”

由此我们想到,当时科研工作者在那个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下继续工作,他们的敬业,执着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因此,当她后来有机会从德国带回一件实验器材时,她选择了冷冻干燥仪。这台冷冻干燥仪,大幅度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回忆过去的艰苦岁月,王志珍院士感触颇深!

与过去相比,她说大家现在的科研设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要格外珍惜,努力创造科研成果!

王志珍院士不仅参加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胰岛素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80年代初参还加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研究。

而且在1989年,回国后,她积极投身参与邹承鲁老师带队的研究项目。

她以实验为家,带领团队,夜以继日,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战果,证明了“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一种酶,也是一种分子伴侣”,得到了国际业界同行的认可,同时开拓了分子伴侣和折叠酶的研究方向。

她曾荣获桂冠很多,比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多项荣誉。

王志珍院士对科学执着追求,成为业界和后辈敬佩的榜样!

有次,记者顾超问她:“您将科学研究作为一生奋斗的事业,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日复一日、早出晚归的驱动力是什么”?

她回答:“很多采访者都会问她类似的问题,她不愿意自己说得那么高大上。她说,她们这一代人,从懂事起就接受新中国的教育,是第一批红领巾学生,爱国、听党的话早已刻骨铭心!

另一方面,自己从小养成学习认真和做事的习惯。就是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

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形象和表面的东西,许多人会忽略内在的品质和真正的价值。

然而从王志珍院士身上,却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他们艰苦朴素、潜心科研,积极投身强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他们的身上彰显着简朴,敬业、无私,爱国的正能量,是中国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所以我们要重新提高自己的认知,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清醒认识:“真正能担当起国家形象、民族脊梁的人,从来都不是我们追逐呐喊的明星艺人,而是这些幕后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顶尖科研工作者,学者,以及各行各业的无名英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