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8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人死后,我们还能重新认识他?

娱乐天地2023-05-09 10:59:130

我上大学上编剧课时,还记得老师曾郑重叮咛过:「不能随意安排死亡」每一个生命的消逝在故事里都是沉重的。

然而《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直接在片名点出「垂死」这样的事情,令我好奇它会不会又是一部落入俗套情节的励志电影,还是一个感人的成长故事,或者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校园三幕剧?

没想到这部电影出乎我的意料,带给我的感动远比这些刻板印象还要多……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原著作者是Jesse Andrews,竟然也是《Luca》的编剧,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部电影蕴藏着一种柔和的色调,尽管它使用着丰富的颜料,但每一笔画都细致地充满余韵。

导演Alfonso Gomez-Rejon,执导过最有名的作品莫过于《Glee》,更是将这部电影提升到了另一种层次,很难想像它可以同时呈现出男主角Greg那天马行空的艺术大脑,又能带领着观众体会真实世界的失去。

Greg和Rachel的认识就是从死亡开始的,但是剧情一点都不沉重,甚至带有类似Pixar的幽默感。可以看见多嘴又情感丰富的Greg妈妈、特别爱猫又领着退休金贪玩的Greg爸爸、古怪又自有学术底线的历史学教授Mr. McKinsey、爱吃嫩豆腐又酗酒的Rachel妈妈等等……

每个角色都如此地鲜明有趣,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配角的强烈对比之下,Greg、Rachel、Earl的人物魅力反而更有层次,深刻地描绘出这段「注定失败的友情」。

Greg是一个擅长将经典作品、社会学理论覆盖真实情感的青少年,他的聒噪经常掀起一种迎合、自我吹捧的混乱;相比之下沉默的Earl内心潜藏更敏锐的关系洞察力。

这两个个性毫不相干的邻居为什么会变成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原因是他们都很喜欢欧洲经典电影,包含Werner Herzog的《Aguirre,der Zorn Gottes》、Fran?ois Truffaut的《The 400 Blows》还有舞台剧《Les Contes d`Hoffmann》等等……

他们甚至还一起翻拍了这些著作,恶搞成喜剧,不知不觉也累积了42部翻拍作品。Greg自认为这些都是「烂片」因为内容看起来空泛毫无意义,但他们仍然选择继续翻拍,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创作的时候,那种时常对未来投以冀望以及执着于自身艺术价值观的魔幻时刻。

原本Greg和Rachel只是曾经认识的朋友,却因为Rachel的疾病而迫使Greg被他的妈妈逼着重拾这段关系。

为了避开死气深沉的「癌症」话题,Greg开始将电影带入Rachel的生活,仿佛他们的话筒缠绕在这些电影上似的,每一次见面都会是Greg的烂片发表会。

惊讶的是,到了最后Greg将会把他的才华发挥在「为Rachel拍一部电影」上,尽管这不是他自愿的,但由于他从来没有答应过为别人做任何事情,也显得这部道别作品对这三个朋友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我觉得Greg后来做到了,当他将电影投影到安宁病房的墙壁上时,那短短的一分钟是我看过最美丽的东西,很明显地感受到Greg的电影精准的致敬Andy Warho的普普艺术,似乎也在描述着这段友谊--大胆、前卫又单纯

我也可以感受到其实这也是《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整部片的风格看似商业化,但它带给观众的每一个思想的冲击是巨大到不可忽略的。

当画面与Brian Eno的实验音乐拼凑在一起的时候,情感的堆叠更是密集到快沉船了,令人不得不找个安全的港口好好宣泄,我想这就是为何许多观众看到此刻,无法控制而大哭一场的原因。

有些人嘲讽这部电影,只不过是充斥着陈腔滥调的致敬和青少年情感的宣泄,但我不以为然。

当我一层一层拆开所有的模仿和致敬的片段时,每个内里的深层都十分令我惊喜,也更加理解Greg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仿佛成为了Greg、Rachel、Earl的其中一员,心中有股强烈的欲望想加入他们的对话;我的情感变得更加立体了,快乐的时候带着一些害怕,尴尬的时候混杂着一点期待,翻着白眼的时候同时捧腹大笑,失去的当下却因为细微的发现而触动着。

我想当一部电影每个坐标都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时,它就不只是电影了,它是我们生命中的缩影。

结局是什么?

或许就像Greg说的一样:「放心,Rachel还活着。」或许也像Mr. McKinsey说的一样:

「就算在一个人死后,我们还是能不断地认识他。」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