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

《英雄》:在天下面前,一切感情皆可抛?

娱乐天地2023-05-09 09:21:590

小时对这部电影十分有印象,除了武打明星李连杰外,还有绚丽到无可复加的画面,隐隐约约记得剧情是个刺客取功步步进逼于秦王,然而最后却不杀,选择舍身而遭赐死。

对于较为幼稚心灵那时的我,当然觉得莫名其妙,电影合理地发展不正是要坏人被好人杀死,正义击败邪恶,如此简单线性吗?

《英雄》剧情是赵人无名乔装成秦人小官,以长空、残剑与飞雪三人之兵器,献给秦王以表除去三大刺客之功,进而可与王对饮取得封地与赏金。

然而,这些他都不要,唯一目的是是刺秦。故事从他击败长空取得银枪,进而去往赵国求残剑写一「剑」字,这字,是去除十九种变化的第二十种,而要从这一种去悟出他的剑法,以求击败残剑。

爱侣残剑与飞雪经由无名挑拨离间后,飞雪杀了残剑,残剑的仆女如月为他报仇。

但这是假的,秦王如此戳穿,秦王认为三人牺牲自己以求无名刺秦成功,如同圣王具有慧眼以望穿一般。然而,这仍然是假的,真正的事实是无名没有真的杀了长空,也没有真的杀飞雪与残剑,无名剑法之高超可以不伤及脏器地受一剑,以瞒过秦军之眼目。

但残剑阻止了刺秦,在日日习字之中写着「剑」这一字,他悟出了个道理,而这道理是剑的第一层次是人剑合一,剑即人,寸草皆器;第二层是剑于心,透过剑气即能退敌百步外。

最高境界则是手心皆无剑,心胸包怀一切,不杀。这剑法境界乃是秦王在听取无名的叙事后看着「剑」字悟出的道理。

剧中时间的三年前残剑与飞雪就已杀入秦宫,然残剑在取胜秦王之后却未刺杀,却仅在其颈上轻轻抹上一划,诉说的正是我能取你性命但我未取,隐而未说的是要秦王自身体会。残剑心中所想,于其劝退无名时写的二字说明了一切:「天下」。

「天下」,正是整部片的主题,无名之家人遭秦军所杀立志刺秦,飞雪父亲赵震将军战死沙场后飞雪也立志刺秦,残剑同为赵人也因与秦国战乱而欲刺秦。

但是,书法中悟出道理的残剑,为了天下,放弃了刺秦。结局中的无名牺牲身受万箭穿心,也是因为天下。

相较于幼时的观影是单纯欣赏画面,现时再见则可发现其中处处都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包括在中华奥秘的书法中悟出剑法,再悟出最终境界的不杀与和平。

包括尚未悟透残剑思绪的无名,秦王却在回身看向「剑」字时悟出;包括女性的飞雪为了报仇,又或者是在各种故事版本因儿女情长杀伤残剑,但具「理性」的男人残剑却愿为天下放下这种「小情小爱」。

更别说如月这角色从头到尾只为残剑生死,更何况女性角色在其中是种「感性动物」。

这意识形态的宣传正在于中华民族文明被建构的根基:「天下」,以自身为中心,而将疆域扩张再扩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为此意。

秦国时期虽尚无民族主义,但帝国主义的性质却是无可灭除,所以才统一度量衡与文字,所以才征战诸国,这些都在今日的「历史」中被记载,而支撑烧杀掳掠征战连年的理由即为「天下」,就连焚书坑儒灭百家亦同。为了「统一」,「统一」正是为了「天下」。

然而,电影中我们却无法看见为了「天下」而生灵涂炭,是否因为不如此杀戮就会有更接近地狱的景况,例如诸国连年战乱是否横尸遍野,秦王灭诸国以求和平以成类似利维坦似的巨灵国家,即主权者虽为令人畏惧的巨灵,但却收拢了遍在地恐惧,成为所有人畏惧的唯一对象,秩序于焉成形。

更进一步,残酷若是作为一种「必要之恶」的存在,也可以上升到效益主义的哲学辩证层次,去证成不杀一人将死千百,引导观众思考这人「杀不杀」的问题,却非仅如片尾百官的声林怂恿秦王「大王,杀不杀?」如此复诵。

柏拉图也提出了「哲王」的观念,张艺谋似乎想呈现的是一位无人能解孤高「寡人」,无人可知其用心良苦,暴虐至极却是为了天下大业,知己者却为赵国刺客,一为残剑,另一则为无名,此二人剑法之高皆可轻取秦王性命。

但是因为悟出了剑法最高境界「不杀」,因此舍身取义,秦王流着泪处决了无名,但这里又凸显出了个矛盾,若说悟出最高境界的刺客二人在于「不杀」,那么同悟出道理的秦王为何「要杀」?

其一仍是回归主题因为天下,必须杀,不得不杀,若有规定不予贯彻,天下大乱则大业废弛,过往屠刀皆为枉然。

其二是君王不受凡人律令之约束,天子性格如同西方君权神授般地可超脱于俗世法则之外,特别是在不合理的信仰之前。

正是因其「不合理」才具有神学的气质,信仰本无需理由,因为信仰之物乃为「不可言说」。

这部电影的画面在当时可谓精良,打斗如同舞蹈般、场景之磅礴,如兵士喊着:「风!风!风!」的慑人、色调之鲜艳,此等艺术价值无法否认。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知到这绝对是个意识形态宣传,这对于「天下」概念描写的很完善,当这也正代表着我们心中所想,也是对英雄的定义。

但是,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了天下,其他情感皆可抛弃?

而为天下放弃生命的人,这样的人是否堪称为「英雄」?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