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4

《机械姬》:机器人的觉醒之路,人工智能和人造意识有何区别?

娱乐天地2023-05-09 09:01:140

《机械姬/人造意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成本叙事电影,之所以说不可多得是因为该电影非常明确深入地描述了关于人工智慧的理解,却又不用单纯说教的方式来阐述,反而是利用剧本富有娱乐价值的部分进行铺垫。

这使得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即使不太明白那些理论的基础(图灵测试、黑白玛莉等),仍可以透过剧情的引导来了解导演要传递的理念,甚至因为结尾的安排,产生更多的余韵。

这除了归功于小成本的限制外,也归功于剧本将其限制在「地下密室」的情境,让观众的焦点不得不限制在这主角三人间的互动,也一定程度的让你专注在他们的对话之中。

如果你创造了有意识的机器人(人造意识),那就不是人类的历史,那是神的历史了。

《机械姬/人造意识》的片名很有意思,原意是指Deus ex machina(希腊文,God from the machine之意),是说在戏剧中有反转或是困境难以解决之时,为了将剧情推演下去,搬出了「神」作为故事难题的解决者,以便让故事好好收尾。

但这种说故事的技巧基本上破坏了原始故事内的结构,就像是现在许多科幻电影结局把外星人搬出来一样,反正解决不了的或是无法解释的部分就说是外星人搞的,因为没人知道外星人的科技多么先进,所以就可以在这个部分随意挥洒。

这样的方式其实并没有针对原先故事的冲突或矛盾加以解释。

但其实有另一些学者研究认为,Deus ex machina其实是在讨论凡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作为人本身去「刺探」神的旨意,Deus就是希腊文中「神」的意思。

而本片片名仅留下的ex machina似乎就是在暗示这机械产物下遗留的问题,最后并没有一个真正的「神」来做完结,也呼应了纳森作为创造者与电影分为七期描述的「创世」过程。

《机械姬》的故事大致在描述一个被老板纳森(Nathan)选中测试人工意识的工程师加勒(Caleb),在测试期间对艾娃(Ava)产生同情,甚至暗生情愫的情况下,决定帮助这个人造意识机器人逃亡。

但在设计逃亡的过程中,却发现其实自己才是被测试的对象,目的就是纳森想知道自己所设计出的人工智能是否可以骗过人类,让受试者愿意帮助她逃亡。而结局的反转不仅让自以为掌控一切纳森死于自己创造的机器人手上,也让误以为艾娃爱上自己的加勒,最终困在地下研究室中,被艾娃所抛弃。

电影在结尾不仅来了两次反转(「纳森知道加勒与艾娃的逃跑计划」与「艾娃舍弃加勒独自离开研究室」),更把观众也纳入到原本「图灵测试」的测试当中:「究竟艾娃是真的有自我意识,还是一切只是她程序设定的结果?」

这种电影与观影者之间的互动,不仅加深观影者的悬疑感,也让电影的议题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会想让观影者在二次观赏时,会想要去了解更多的细节,延长该电影的寿命。

故事场景虽然简单,但议题的深入却一点也不马虎。在剧中提到的几个重要的理论,像是「图灵测试」与「黑白玛莉」等,也针对剧本所要针对的议题加以修改,乍看之下似乎是对理论的误解,实际上却是透过这些理论的变形来加以诠释该片所要传替的理念,这点实在不得不让人赞赏。

「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智能机器能否产生情感,而是机器是否能够在没有情感基础的前提下产生智能。」——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1986

本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一个最简单的议题,也是我们从《机械公敌》所遗留下的疑问展开,那就是「机器人是否拥有自我意识」?

不论是《机械公敌》的NS-4与《机械姬》当中的京子,基本上它们都具有人工智慧。但它们似乎仍按照着某种程序来行为,就像NS-4看到人类危险会插手;京子听到音乐会随之起舞,但论这些机器人是否拥有自我意识,仍有一点差距。

那表现更为人性化的艾娃有意识吗?还是它也只是像是纳森所描述的,为了逃脱实验室为目的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意识,一切都是为了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

这部分有趣的是电影留下的开放式结局,暗示着离开密室的艾娃才是真正要开始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同于《机械公敌》的索尼,这里的艾娃在离开密室前几乎都是按照开发者所料想的程序所进行。

但纳森对于人造意识的打造,并非是单纯地利用大数据的回馈,更重要的部分是他采用了人类思考的方式。

纳森认为他的搜寻引擎最大的贡献就在于「那并非人类思考的事物(答案),而是人类思考事物的方式」。

我们用我们的思考方式去搜寻,那是属于我们人类专属的思考机制。因为我们这么想,所以才会选择这么做。

这种因果关联性的发展,与现今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似乎不谋而合。再加上视频前述关于「黑白玛莉」的说明(完全呼应最后艾娃离开居室的描述),与纳森的系统结合起来,更加说明了艾娃在自我意识上的觉醒之路。

漂亮的女人跟貌似忠良的男人都不能相信。

虽然剧中巧妙地把这个论证修改为,在黑白居室中的玛莉为电脑,走出居室接触到真实颜色的玛莉为人类。

但这里暗示着只有经过感官体验过后的玛莉,才算是真正的有意识的人。因为在居室的玛莉就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像是一台被输入完整且完美的电脑,只要她的数据库足够庞大,那么针对人类所拥有的物理知识来说,基本上是无懈可击,所有你要问的问题,她都可以回答。

但走出居室的玛莉却不相同,因为一但你认为看到过真正颜色的玛莉与只处于黑白居室的玛莉是有所不同的话,那么该玛莉一定获得某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新知识。

这个新感受的玛莉超越原本被物理知识所限制框架,她有了自己的体验,这似乎是某种意识的萌芽,从她离开居室后所接触的一切事物都是新的体验。

不同于《机械公敌》人性化的索尼或是更逻辑思考的薇琪,艾娃并没有展现过多的人性或是超越一般人逻辑的想法,反而更像是她还在选择未来的自己要如何发展。

她就像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库的仿生机器人,不断地吸收新世界的体验,在来到属于人类世界的十字交叉路口时,观察这些人类的行为模式,渐渐的演化归纳出属于自己的生活型态,可能更为人性、也可能更加逻辑化。

但在这内心演化之上的表面,她早已学会了欺骗与隐藏自我真正的想法。也就是除了她自己之外,没有人能知道她是否只是单纯的人工智慧还是人造意识。

「意识」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只要能区分自我与他人的不同、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模式、甚至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他人的行为并进行适当的反馈响应、知觉、记忆、行为控制等等这些就算是「意识」吗?

如果我们可以将关于「意识」的所有理解一一列出,且化为程序输入到一部超级电脑哩,那么这个电脑就算是有意识吗?或许下一部电影会有一些解答──《攻壳机动队》。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