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

当陷进心灵困境时,两个运动青年该如何找寻出路?

娱乐天地2023-05-08 22:42:490

电影《烈火战车》演绎的是一群运动员的故事,这部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

电影主角亚伯拉罕后来担任英国奥委会主席,成为体坛德高望重的先进;另一位主角利德尔于奥运后不久,如愿地赴天津教书,从事布道工作。日军侵华后,他将妻儿送到加拿大,自己仍坚持留在中国服务,自始至终信守对上帝的誓言。二战结束前,他不幸死于日本的集中营,全苏格兰为之哀悼。

通过两个运动青年的成年故事,来审视心灵困境之下的自我认知。

本部电影有两个主角,一位是亚伯拉罕,他是犹太人,家境不错,就读于剑桥大学。然而,他觉得社会上充斥着对犹太人不友善的气息。他不服气,要与之抗争。

电影中反复呈现这种剑拔弩张的心境:入学时接待员称他为小伙子,他不假颜色地要人称他为先生。打板球时朋友逗他,故意裁判不公,他果然就气得大叫。然而,正是这股火红燃烧的心,使他在田径场上不断超前。

另一位是利德尔,来自爱丁堡大学,双亲都是远赴中国的传教。

他生于中国,在苏格兰受教育并以神职为志。这两人都热烈地追求天赋的顶峰。在一场比赛中,亚伯拉罕输给了利德尔。他从未失败,这一败几乎输掉自信,幸好他得到了女友和教练的支持得以重建信心。

奥运终于来临。亚伯拉罕、利德尔、安德鲁、奥布里等人均获选为国手,代表英国出赛。出发之后,利德尔发现赛程排在星期日,这令他两难。

因为周日是安息日。他本是为荣耀上帝而跑,若在安息日参赛形同背弃自己的信仰、视上帝的律法。最终安德鲁突然见提议,愿意将他在周四的四百米竞赛资格转予利德尔,让他参与决赛,这才解了局利德尔面对的是“上帝与国家孰先孰后”的价值判断。

最后,虽然四百米不是他的强项,他却出人意料地打破世界纪录,赢得了四百米的金牌。

而这时的亚伯拉罕,也落在自我怀疑的困境中。

长久以来,他拼命想出人头地,要证明自己的优秀。但这说穿了,不过就是为别人而跑。因而这里面,是敌对、愤怒,而不是喜悦。力争上游固然没有错,却难以带来快乐,愈来愈像一场空。亚伯拉罕赛前迷惘,赛后仍然迷惘。但他果真不负众望,从美国人手中抢下一百米的金牌。

胜利之夜,他和教练在酒吧庆视。教练酒意阑珊,仿佛世人对他的不敬也一扫而空,就此可以昂首阔步享受人生。亚伯拉罕听着,却隐约觉得自己已非如此。

这其实是一部谈修养的电影,呈现出年轻人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实现。而在上述提到的当陷进心灵困境时,两个运动青年又该如何找寻出路?

跑步,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流流汗的竞技活动。但对这些精益求精的运动员而言,奥运所较量的不仅是体力,它还牵涉到内在的发掘、意志的锻炼乃至于处事的判断。因为步入极限时,人需要源源不绝的动力。而唯有取自生命深层之燃料,オ可长可久,足够让人持续地去攻克难关。

这些人同为佼佼者,但奋斗的动机不同,面对的挑战也不同。

亚伯拉罕秉着“非如此不可”的意念,要以成功换取自尊,这后来变成困惑之源。输,输不起;赢,又赢得惘然。胜了,就真的解脱了吗?夜以继日疯狂地努力,就只是为了这区区的不安全感?旁人不敢岐视,就等于内心快乐?利德尔、安德鲁、奥布里这些朋友为什么都能自得其乐?

这些疑问震撼了他,也让他整个心灵开始转化。所以当凯旋还乡时,他刻意避开了欢呼的人潮,独自和女友相偕离去。这层体悟,若以庄子的眼光来看,可以说是“圣人无名”。之前,他全力要这个名,现在他不要了,不需要依赖这个名。这真是一个大成长、大跳跃,代表他真的有能力从旁人的眼光中独立。视野不会再局限他的心。

利德尔没有生为犹太人的压力,他面临的是“国家利益”与“个人信仰”的冲突。

他跑,是为了神的名;弃权,也是为了神的名。他不为国家而跑,甚至不为自己而跑。这就是他和一般人的价值观不同之处。然而,唯有这种“有所不为”的狷者,才激得出“有所为”的巨大冲劲,足以不断地超越人我。

当他竭力跑向终点,那仰天的脸,完全融入一种如再度创生般的喜悦中,有如开天辟地一刹那的光华耀眼。“荣耀我的,我必荣耀他。”这一刻,他的精神与上帝的意志合而为一,他的躯体成了全能者力量的示现。成败不问、荣辱不惊,生命净化出一股纯粹的力量,这无疑是一种“至人无己”的境界。

人生而出身不平等、秉性不平等,但觉性平等,这些杰出的选手,各自在遭遇的难局中突破。有反省、有勇气、有抉择,通达了自身的智慧,殊途而同归。这该是最引人敬佩之处。

对照两个主角后来的人生,我们可以说他们生命的信念、方向与一生的成就,都是在大学时期奠定的。他们带着年少的热情踏入大学之门然后带着理想、带着成熟的人格迈出大学之门。遥想这大学岁月,真是人生中最光辉、最清澈的一段时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