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9

用两条主线展开故事,在励志的同时,把“批判”这一特性展现出来

娱乐天地2023-05-08 19:13:500

《飞行家》是一部美国飞行大亨霍华徳·休斯的传记片。

休斯从好莱坞的空战电影起家,为拍一个特大制作的空战片而狂烧了三年的钱,几乎把片商拖到破产,后来和凯瑟琳·赫本同居。这位疯狂的大亨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自掏腰包,完成著作。同时他也是一个强迫症患者,每到紧张的关头就需要拼命洗手,更不愿意把自己不光鲜的样子给公众看,遭遇打击的时候,会一遍一遍重复他最后一话。

在他的飞行一生里多次改良飞机并亲自试飞,有过四天环游地球的壮举,也有过创立国际民航的伟业。华德·休斯在美国国防部金撤出自己的公司后,连续遭到商敌的诬陷,但他在此时却宁可把自己的民航公司卖掉也要自费完成水上战斗机的设计。

他的亲自试飞曾多次遇险,甚至几乎送命,最后他拖着饱受创伤的身体飞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而等待他的则是下一个挑战……

《飞行家》的剧情讲述的是美国大亨霍华徳·休斯的经历,但它却不是普通的励志片,而是一个近乎偏执狂的梦想家的梦想与残酷现实的冲撞。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与其说是一个休斯的故事,倒更像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自己的心境。

《飞行家》着重表现的是体斯的心理人生,并不是简单的事件重放,而是一个天才被公众残酷折磨的故事。这个故事基本保持了两条主线:

一条是他的梦想的成功、破灭、再成功的过程,是他不断挑战飞行极限、设计水上飞机、运行一条世界航线的故事,中间有商战、有斗争,但它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而是一场庸才的世界利用资源打压天才的战事。

另一条主线则是一个对媒体的批判,他的一切精神疾患都来自于公众的视线。当他默默无闻在沙漠里烧钱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任何光环,当他的电影首映,功成名就,媒体的闪光灯就开始让他眩晕。

影片中,霍华徳·休斯带着凯瑟琳?赫本踩着破碎的镁光灯泡走上红地毯。因为媒体的无孔不入,所有的人好像都是生活在面具下,赫本和休斯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真话,而在公众面前,甚至自己家人面前开始了表演,做出一副被社会认可的姿态。而斯科塞斯镜头下的休斯却对此是深恶痛绝。

他挑选了一个年轻女孩保持半佣人、半情人的关系,并雇佣私家侦探寻找赫本的过失照片,以此对抗世界。但即便是在他最痛苦的时刻,媒体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他的诋毁,等待他出丑。

公众的镁光灯让休斯无法进行思考,他无比在意自己的名誉,所以一生被名誉所紧紧束缚着,表面看起来他成功光艳无比,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这条种双线的叙事方式似乎和斯科塞斯自己在好莱坞的体验有契合之处,休斯的梦想起源于好莱坞,他的生意也充满了好莱坞的江湖气息,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能做的唯有坐在审片室里,一遍一遍看自己的电影,靠牛奶过活,而这个怪癖也是他名誉受损的一个部分。

斯科塞斯赋予了这个关键场景诸多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首先影像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每每把体斯挤到画面的角落,并且将黑白的老电影胶片涂抹上情绪化的色彩,比如蓝黄相的战火,以此表达体斯内心的压抑和冲击

再后来,聚光灯聚焦在地上的好几瓶牛奶上,周围一片漆黑。体斯对牛奶的喜好在这个时候却变成了一种诡异的感觉。

最后,休斯的吃喝拉撒都在审片室,牛奶成了他唯一的食物,牛奶瓶成了他的夜壶。当两大排昏黄的奶瓶在墙角一字排开,就已经不再是批判和隐喻,而是暧昧又夸张地显示出他精神上的苦闷和伤害。

因此更加对应了上述提到的批判之意。在励志的同时,把“批判”这一特性展现出来。

《飞行家》显然没有《组约黑帮》来的气势磅,也没有斯科塞斯以前作品的暴力和残酷,却比以往的作品更像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更富有自我性,更让人看到导演的内心世界。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虽然这是一个好莱坞热衷的题材和类型,却没有用陈腐的好菜法则去拍摄,它既没有给体所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没有用同情的态度看待他的心灵伤害,可以说无法用任何社会批判的观点来解释这部电影的含义,但在影片尽可能还原他的思想和遭遇后,让观众产生一种角色的代入感,再现一个流畅的、真实的、苦难的人生,并且极富质感。

作为一部好莱坞巨作,《飞行家》中诸多明星的表演没什么特别之处,迪卡普里奥的表演和他前两年的作品比较起来也没有太大的进步,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幼稚感,这一点也成为这部电影一大遗憾之处。

而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极其平淡,更多的是在自负地念着台词,个人认为这个假惺惺的女人完全毁灭了凯瑟琳?赫本本应有的美好形象。但对于整部电影,美国本土媒体给予了一致的褒奖,《村声》杂志说:

“《飞行家》这部电影会是一个《愤怒的公牛》那样的杰作,它具有谦卑的勇气和清晰的表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