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5

她翻车了,是内娱的耻辱

娱乐天地2023-11-29 12:34:500

一部《我本是高山》,在网上掀起了海啸一般的浪潮。

该片由海清主演,改编自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的真人事迹。

然而......

谁都没想到,原本震撼人心的故事,观众看完电影后,人均骂骂咧咧地走出来。

从评论不能看出,它能引起“公愤”,不是没有原因的。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锅女背,女冠男戴。

影片中,张校长的母亲酗酒家暴;现实中,沉迷酒精的人是张校长的父亲。

而对于张校长调职到大山后,在信仰的支撑下,创办出中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改变大山里的女孩儿们的命运成绩。

片中,导演为观众呈现出的是,过程中张校长遇到困境,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她有想过放弃。

但,最终是已故爱人支撑着她,继续走了下去。

诸如此类的“魔改现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让连饭都吃不上的山区女孩,去因为上街美甲、泡网吧逃学;

再比如把性格温和的张校长,塑造成为了办学压迫怀孕女老师、无视学生生病......冷漠、自私的形象。

面对争议,影片的导演、编剧、主演皆下场就角色塑造、情节改动进行了解释,甚至回击。

但无论从逻辑、还是立意来说,都不仅不能够服众,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不(wu)足(zhi),起到了反作用。

其实,厂长愿意相信主创的心思是好的,确实是像解释的那样,想要通过张校长“改造”酗酒的母亲、逃学的女学生等戏剧化的冲突,来实现张桂梅本人曾说过的“拯救三代女性”。

奈何,主创所站的角度与张桂梅隔了好几座山,拍出了部“庸俗”之作。

有没有可能,人家的本意是:读书拯救三代女性?!

归根到底,张桂梅信奉的是教育在思想、认知等的强大力量,而不是浅显的“一个人”救赎“另一个人”。

她的精神世界,拍该片的人没有懂。

援引网友的评论——

这是一群不了解高山的人在写高山!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电影拍得过于浮躁,想蹭当下流行的女性题材的热度,却没有注入真诚的表达。

没有真正地贴近生活,更没有走进底层女性的世界......

尤其当厂长看了下面这部影片,这种感触更为深切——

《璀璨的灰烬》

说来,两部影片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背景不同,故事也不同。

但,正如透过张桂梅,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山里的女性的真实现状,本片则真实还原了越南农村女性的悲哀。

没有夸大,或各种恶意揣摩,有的,只是不带一丝情绪地娓娓道来。

影片开场,厂长一度被镜头上的田园风光所欺骗——

蓝天白云,虫鸣鸟叫,树木丛生。

村子里各家各户的房子,都沿着河流而建。

他们相互之间,洗菜的功夫,都能来个“隔岸闲聊”。

是的,大家同为邻居,尤其是守着家的女人们,平时时常聚集在一起,摘香蕉、晒香蕉干、砍柴......

她们边干活,边有说有笑的。

满满的生活气息,有越南雨林风土人情纪录片的既视感,让人看了内心平静,如沐春风。

可是,越往下看,事实并非如此。

故事里,导演重点讲了三个女人。

一个是阿侯

她的性格开朗活泼,嘴巴总是时刻说个不停。

唯有和倾慕已久的男生阿唐在一起,她转而小心翼翼,纯情中带着羞涩。

但,阿侯很快感觉到,阿唐对她没意思,而是喜欢村花阿颜。

那又如何呢?

毕竟,阿颜如今已嫁做人妇。

也就是在阿颜举行婚礼的当晚,阿唐带着阿侯独自坐船开到草丛里。

在酒精的作用下,他的眼神炙热,将阿侯压在了身下。

事发突然,阿侯的神情中透着紧张,她不知所措地逃离现场。

令她没想到的是,一次就中招。

怀孕为她带来了父亲的一顿毒打,同时,也迫使男女双方两家人匆忙的办理了阿唐阿侯的婚事。

婚船上,阿侯穿着婚纱,脸笑成了花;

阿唐则面目表情,一句话不说,就像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阿侯和阿唐同床异梦,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几年。

婚后,阿唐大部分时间都随船出海,空闲时间,也不回家,而是选择住在海上;

他每次回家,除了沉默吃饭,就是睡在吊床上,将自己包裹在里面。

阿侯,过起了丧偶式生活。

她除了做家务,做农活,还要伺候老人,照顾女儿。

片中,她鲜少露出笑容的时刻,一个是看到阿侯回家,一个是她养的鹦鹉,带着阿颜的名字骂脏话。

可以说,阿侯和阿唐结婚后,阿颜的存在感,并没有减弱分毫。

镜头转向阿颜,她过得同样不幸。

尽管她生得美貌,当年好多村里人想娶她,丈夫也很温和,二人感情恩爱,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但,天有不测风云。

一天,女儿在河里玩耍时,出事了。

阿颜的丈夫看着躺在地上,湿漉漉的女儿,浑身煞白,没了呼吸,整个人都癫狂了。

他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阿颜身上。

他质问她为什么要把女人一个人丢在家里?如果不是她的错误,就不会有悲剧发生。

对于丈夫的责备,阿颜默默流泪,独自承受着。

两个女人,过着两种人生,但无一例外,都是悲剧。

阿侯原本可以有其他选择,但因为阿唐的不负责任,坠入了一段没有爱的婚姻。

在这段婚姻里,阿侯始终是讨好的姿态。

她为了家当牛做马,甚至,为了阿唐故意去接近阿颜,向她学习做阿唐喜欢吃的菜。

无奈,这些行动都换不来阿唐的关注。

阿侯只能用阿颜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刺激他,因此得到他短暂停留的目光。

阿颜的女儿去世后,阿颜的生活同样不好过。

丈夫沉浸在悲痛中,选择用疼痛来麻痹自己。

他先是用火烧胳膊,搞得浑身血泡,后来他开始烧房子。

一次烧个精光,阿颜和村里人又建了一栋,他又烧。

女人如水,承载了一切。

阿侯帮阿唐担起了整个家,阿颜替丈夫一次又一次守护住女儿的遗物。

可以说,在约定成俗的规则里,女人面临困境,被束缚了太多太多,被隐形压榨的。

印象很深的,还有村里的一个疯女人。

她早年间被一男子侵犯,从此疯疯癫癫,到了40岁,也没有结婚。

周边的闲言碎语不断,使得当男子出狱后,她竟潜意识让自己爱上了那个人。

她终日里缠着对方,想要和对方结婚。

太苦了,太难了。

厂长的感叹,不单是给三位女主的,还有三位男主。

众生皆苦,不分男女。

阿侯饱受单相思之苦;

阿颜的丈夫丧女,遭受着割肉之苦;

侵犯女子的罪人,出狱后内心愧疚,始终不敢回村生活。

只是,同样守着苦难,阿侯、阿颜、疯女人不得不背负着痛,继续生活;

他们则是传统思想、越南偏远地区文化的受益者,更能成为悲剧里的隐形人,好好沉浸在个人的痛苦中。

他们保持着沉默,往海里逃,往火里逃,往佛经里逃。

回顾全片,世事难料,感情无解。

故事里的人无论做何种选择,理智告诉我们,都不能妄自评判,因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就像豆瓣网友@NatNatNat所写的——

看到最后,当阿颜的丈夫再次点燃了房子,这次,阿颜选择和女儿的遗物葬身在火海中。

这一幕,令人唏嘘。

这一刻,我们才意识到,这不是一首反抗的战歌,而是一首无奈的小诗。

原来,一切表面的“平静”和“美好”来自于认命。

最后,厂长想对深处泥潭的朋友说,生而为人,自己最重要,不要被牵绊,请给自己松绑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