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9

借助阿甘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成功,表达一种美国式的理想主义情怀

娱乐天地2023-05-08 09:41:280

据《看电影》杂志报道,1994年是国内外经典影片辈出的一年。在这个“神仙打架”的一年,《阿甘正传》依然艺压群雄轻松胜出,足可见这部电影“恐怖之处”

这部电影不仅仅对当时的电影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直至今日,很多观影无数的观众们依然认为,较之当年其他影片晦涩的风格、枯燥的情节、高远的立意,看似诙谐幽默的《阿甘正传》是如此卓尔不群、令人难忘。

玩命地向前奔跑是《阿甘正传》中最为典型的标志性场面。

踏着茫然而坚定的鼓点,主人公阿甘这漫长而疯狂地奔跑由美国乡村的家乡开始,跑进学校,进入橄榄球队,奔赴越南战场又跑向中国,接着伴随着伤感却清晰的节奏奔上捕虾船,穿越整个美国。电影镜头仿佛插上了双翼,随着影片中那无处不在的羽毛飞翔在这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的上空。

随着阿甘的自述,我们跟随他狂奔到记忆深处,那里每一个记忆场景的转换都仿佛魔幻故事般出人意料。在这些场景的烘托下,一个非典型性美国式的励志故事呼之欲出。

先天智商不高的美国小镇男孩阿甘,在母亲与同学珍妮的鼓励下,开始了“奔跑”的一生。

然而命运女神似乎一直都在眷顾这个小男孩,在中学时代,为躲避同学追打的阿甘误打误撞进了一个橄榄球场,结果竟然被大学破格录取,随之成为橄榄球明星,并且获得与总统见面的殊荣。

毕业之后,阿甘参加“越战”。在一次撤退中,他冒着枪林弹雨救出不少战友。作为负伤英雄,他再一次被总统所接见。战后的反战聚会上,阿甘与青梅竹马的女友珍妮短暂相见之后匆匆分手,此时珍妮已经堕落。

无所事事的阿甘练就了精湛的乒乓球艺并前往中国比赛,为中美建交作出贡献。为遵守对战友的承诺,阿甘不顾世人嘲讽买下捕虾船,就此发达,成为百万富翁。后因母亲病重,只得返乡。而女友珍妮与其几度聚散,为其生下儿子后因病过世。

不可否认,影片中阿甘的成功充满种种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

他为逃跑而练就的速度令其加入橄榄球队而成为球星;他为实现对已故战友的遗愿而购买捕虾船,无意中成为巨富;为摆脱失恋的痛苦,他长跑穿越美国成为明星。

这些类似神迹的成就作为现实生活的对立面。借助阿甘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成功,表达一种美国式的理想主义情怀,中国人称之为“命中注定”。

所谓“命运”,在影片中的表述中或许是一笔足以支付未来的财富,也可能是一个彻底改变生活环境的机会,前提是一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阿甘的坚持并非出于主动,而是出于茫然与无知。

阿甘被命运的魔法棒指挥着并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他的觉悟和智慧与他种种显赫的社会身份之间存在深深的断层,所以阿甘的成功之路只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尽管如此,阿甘的执着、守信和坚持终究是美国主流精神的体现,这也是影片大获全胜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在中国人心目中,较之阿甘,聪颖早慧、立志成才的“童年版珍妮”似乎更合乎传统“有志青年”的标准。然而这部电影却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早在幼齿阶段,饱受继父骚扰的珍妮便许下“志在四方”的愿望。可是恰恰由于敏感早熟,珍妮过早感受到生命的苦痛和无常,心灵逐渐扭曲,无法面对健康正常的生活。她屡次拒绝阿甘真诚的爱意,借醉生梦死逃避现实,不断沉沦,最终死于艾滋病。

“成年版珍妮”的形象影射了战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极度混乱:战争的创伤还未平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令他们迷惘无措,唯有在滥交的怀抱中迅速消耗有限的青春。

尽管影片借助珍妮的结局,暗示了对于“垮掉的一代”颓废奢靡的生活状态的批判与否定,但是在影片的结尾,阿甘带着儿子在珍妮的墓前凭吊这一幕,则表达出对以珍妮为代表的特殊群体的深深祭奠。

无论是接受命运安排的阿甘,还是拒绝命运安排的珍妮,即使双方持有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结局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血脉在另一个新生命身上得以延续,这是诗化的现实主义,象征着希望永存、生生不息。

《阿甘正传》并非是一部原创电影,而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理智与情感并重,市场与立意兼顾,在经典影片辈出的1994年艳压群芳,不仅票房一路飘红,还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这或许是众望所归,因为《阿甘正传》以一种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借助阿甘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成功之路直面战后美国社会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前总统被刺杀、种族歧视、越南战争、反战立意……影片的视角看似幽默朴实,却拥有足以涵盖整个时代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