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6

两种不同运动镜头下,展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文明与野蛮的矛盾

娱乐天地2023-05-08 09:41:140

《关山飞渡》作为一部典型的西部片,首先包含了西部片所需的一切特征,例如影片之中贯穿始终的西部风景。这一颇具异域风情的设计令看惯了美国摩天大楼、先进科技的我们眼前一亮。

另外一方面就是西部片惯有的冒险主题,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风气中穿越看似无边无尽的蛮荒之地,冒险的元素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两种不同运动镜头下,展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文明与野蛮的矛盾。

《关山飞渡》这部电影的冒险元素集中体现在盐滩上被印第安人追逐的一幕场景中,叙事在此中止,情节发展明显延宕放缓,其目的就在于将这一追逐的场景作为一种壮观的节目呈现给观众,这正是迎合了好莱坞经典的叙述风格,即观众作为寻找刺激的消费者来到影院。

影片有义务满足这种普遍的需求,好莱坞电影不管怎样发展,始终牢牢抓住观众“看”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追逐场面持续了超过12分钟之久的原因。

本片作为好莱坞类型片,被很多人诟病只注重商业成功而缺乏艺术性;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影片之所以能在商业上成功,获得大量的观众,正是因为它们在内容上契合了当时观众的某种审美心理,从而赢得了他们的认同和欢迎。

作为一个观众,你很容易发觉整部影片可以分割为风格截然相反的前后两部分。

在前一个多小时的影片中,鲜有运动镜头的出现,仔细数数仅三四处,皆为最简单地推或摇镜头,通过剪辑与蒙太奇手法推动剧情前景,显得十分“硬”,可能是由于前半部分的对白相对较多。

而影片的后半部分,特别是两个“甩”镜头的运用,引出了印第安人的攻击,立刻改变了影片的节奏,极大刺激了观众的感官。影片除了有大量的外景,也有一部分是在影棚中完成的,这种街景的影棚的运用在《卡萨布兰卡》中到达了顶峰,全片在好莱坞影棚中完成,而却完整拍出了北非的风情。

在影片后半部分印第安人出场时的镜头设计得可谓十分巧妙。一个仰镜头显示印第安人下山时的冲击力,而紧接着的俯镜头表现出大批人马追击时的危机万分,这个镜头的景深很大,但是焦距很小。人马从镜头近处一路杀到远方,符合人眼的视觉效果,十分经典。

然而,影片内景拍摄时候的用光,始终让人不适应。牛仔们在屋内的姿势都有一种硬朗的酷。为了显示场景的真实性,导演在房中布置了许多窗户与门。而构图的时候,窗户与门都面对镜头。每个窗户与门都会有背光的产生。而又为了给主角特写,或突出某些细节,就不得不再打正面主光,所以在影像中的光线就显得异常凌乱,使观众产生极大的不适感。

这也是影片从整体评价上不及那些最好的电影的一个原因。

影片的背景一西部,已经成为美国国民性当中的某种不可剥离的元素,这种源于西进运动的开拓、冒险特质,代表了美国民族性深处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是美利坚民族之所以能成其为一个民族的重要原因。

而这种精神的内核之中有时充满了深层次的矛盾—文明与蛮荒、开拓与安定、不羁与秩序,这样的二元对立深深地根植在美国国民性(或者说是人性)当中。而本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这种矛盾巧妙地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关系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巧妙地安置在了有限的时空之中,从而带来了非比寻常的戏剧性和扣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影片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冒险与人性的反思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非同凡响的构思与新意。

在对影片主人公形象地塑造上《关山飞渡》突破了以往西部片中好人和坏人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的界限,抹去了传统西部片中“英雄”非真实化的虚幻色彩,而代之以传统西部片少有的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来塑造人物。以往的西部片主要人物一般只有一两个,而《关山飞渡》却为我们展现了七、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影片巧妙地将这些人物集中在驿马车这一相对狭小的密闭空间内,由于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目的大有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各种矛盾与冲突。

达拉斯是一个底层妇女,心地善良却由于不光彩的职业处处遭人鄙夷,而露西却是一位高贵的将军夫人,心高气傲,所以处处看不起达拉斯;哈特菲尔德为保护刚刚生产的露西与极力想快点远走高飞的银行家盖特伍德激烈争吵,逃犯林哥遇上警长卷毛,爱上达拉斯,却不得不走上复仇之路。

虽然影片最终还是留了“光明的尾巴”,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束,但带给我们关于人性的反思却是相当震撼和无穷无尽的,尤其是达拉斯不顾之前的嫌隙细心照料产妇露西,林哥明知难逃一死却在面临追捕时不曾逃跑,赌棍哈特菲尔德仅仅因为一面之缘就像骑士一般一路上竭尽全力保护露西并最终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点,或许导演向往的就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社会秩序。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