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

从4方面来看《创造安娜》,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

娱乐天地2023-05-08 09:27:120

在近年来掀起的以诈骗为主题的影集中,《创造安娜》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你看着看着,到最后,会有点希望她成功。

这部改编自2019年震惊纽约的社会事件,讲述关于安娜?德尔维──本名安娜?索罗金(Anna Sorokin)──因8项罪名被定罪,包括二级重大盗窃罪、重大盗窃未遂和盗窃服务的故事。

人们一方面讶异她一连串的诈骗竟进行得如此不着痕迹,一方面也想知道,到底是哪些人会被她骗?

在这个充满骗局的社群时代和美国的资本社会中,金钱、权力、形象、爱情、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东西。如同为安娜辩护的律师对陪审团说的: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点安娜的影子,多少都会说一点谎……有时就得弄假直到成真」。

安娜没有富爸妈、没有人脉、没有好文凭,单凭一己之力移民美国。这样的她,一个对未来充满期待,准备在纽约大展身手的25岁年轻人,她真的有罪吗?

从4方面来看《创造安娜》,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

「我不普通,我有超凡的才华。」「我不是什么派对女郎,我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企业。」「我喜欢赚钱,喜欢为钱努力。」

安娜好几次都对身边的朋友和采访她的记者薇薇安这样说。

她无疑是「美国梦」的信仰者,期盼完成梦想大业。她不惜伪装成德国女富豪,在纽约市四处游荡,给100美元小费,住在豪华酒店,手头正在进行的计划,是一个4千万美元的艺术基金会。最后,她留下一连串受骗的金融机构和朋友。

或许在我们看来,会觉得安娜本人怎么会这么如此膨风荒唐?被安娜骗的人更是好傻好天真。

但倘若了解「美国梦」的精髓,以及看过类似的警告──「在美国各地有数百万人成为『美国梦』骗局的长期受害者」,你就会发现,依然有许多人相信,在这个机遇之地,人人都可以不受到社会、经济、种族的先天阻碍,透过能力和才华,获得财富、房子、教育、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集,安娜和她的律师得知判决结果后,她哭得泣不成声:「我就只差这么一步!」(指贷款到位,事业就成功了。)

「美国梦」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追求金钱、强调最终结果而不是获取的手段、注重个人利益、凭借能力和成就,让阶级流动成为可能──或许这样的梦想本身就是最大的骗局。但是美国人喜欢这个故事(即使是诈骗),希望安娜成功,他们骨子里痴迷于这个承诺「个人可以重塑、重新开始」的文化。

「这里唯一值钱的就是她。在这个系列之前,Sherman只是躲在镜头后面的另一位摄影师。然后,有一天,她步入自己的框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她没有被迫在男性主导的艺术世界中扮演一个角色,而是在她的作品中扮演主角。她改变了世界。」

这是第二集里的场景。安娜手里拿着香槟酒杯,兴高采烈的指着一幅现实中艺术家欣蒂.雪曼的未命名电影剧照,说了上面这段话。这也是整出影集里安娜的中心思想和信仰。

雪曼的每一件作品都尖锐地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有时她刻意女扮男装,企图颠覆既有的女性或男性印象。有不少艺术评论家将她列为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女性摄影师之一。

创造安娜诈骗行为的推力不只美国梦,还有近年「女力崛起」的趋势。

随着女性在创业和事业领域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女总统、女CEO、女创业家,「女老板文化」不断涌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对女性事业的吹捧和福利,就像剧中安娜想攀附的女强人Nora一样,她除了自己事业有成,也想多帮助像安娜一样有潜质的女性创业家(只是没想到自己会看走眼,被安娜骗走那么多钱)。

一开始,「女老板文化」的立意出发点是好的,让女性可以突破职场的玻璃天花板,追求更大的事业机会和理想;然而,当多数人还不够完整理解女性权利概念、整体社会文化氛围的价值观还在努力追赶女力崛起的价值时,却可能在其中造成信息不一致和概念上的误会。

例如把僵化的期望放在女性身上,或是误会女老板就等于好老板、尊重女性福祉的老板。

僵化的期待告诉女性:要想成功,你必须大声喧哗,必须成为老板,导致女性以为成为女老板就是职业攀爬的终极目标,而忽略成功的定义有许多可能性──可以是女老板,可以是忠于职守的员工,也可以是全职妈妈。

另一个误会是:女性如果成为领导者,得到她想要的,并不意味她的领导和选择就会对她周围的人或整个世界更好,或是不会滥用权力

或许女性天性温柔婉约的比例较高,剥削员工的机会可能较少,但一旦市场给予条件和机会,就会激励她们这样做。

疫情期间,就有许多女上司作为女权偶像的神话被正式戳破。著名的女性创办人,例如Steph Korey(Away)、Audrey Gelman(The Wing)、Yael Aflalo(Reformation)等,都在被指控对员工普遍虐待和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等批评声浪后下台。

而这些因模糊的女权主义、女力崛起而出现的生态系统,都可能是变相鼓励女性在未来去做与男性过去相同的事情。

女性时尚服饰品牌Reformation创始人Yael Aflalo于BLM运动后,发布一篇冗长的Instagram贴文公开为种族主义行为道歉及下台。

《创造安娜》播出后,许多人将她视为女权主义的新偶像,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从安娜的一些话语中,我们无法感受到她现在与日后会做出不同于男性的决定。

安娜在监狱里告诉薇薇安,「我被栽赃的那些事,男人每天都在干更糟糕的事。他们有怎样吗?没有。没有代价、没有后果、不用坐牢,男人犯错照样升官。」她完全不担心协助她贷款4000万美金的银行高管会发生什么事。

这段安娜的独白本身并没有错。男性,尤其是富有的白人男性,享有更多的特权,可以为诈骗行为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无论是否合法。安娜妄想自己与男性一样,拿自己的诈骗与男性比较,她的「伪女权主义」也在此浮上台面。

但是现在社会吊诡的氛围是,只要能引起争议和扰乱现有父权结构的女性,几乎总是可以被解读为好的,是新一代女性、女力代表。

这些引起注意的女性名人,普遍因为她们遇到的困难、她们的缺陷、她们的复杂性、她们的人性而受到尊敬,因为她们让普通女性觉得不会遥不可及。而只要是批评这些女性名人的人,无论讲什么,都会被直接粘贴「性别歧视」的标签。

尽管这些女性名人可能像安娜一样,是伪女权主义者。

今天的安娜,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往上爬,她抓住了自己所信仰的意识形态,善用自己身为女性的身份,在这个正视女权的时代去获取利益。她的个人成就,是具有特殊性的个案,大多数女性并不会因为安娜的成功而集体受益。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优先考虑个人的女权主义者在其核心思想,与优先考虑集体的女权主义者是不同的。

而这个不一致被放在当今模糊的女权主义中,会更显得张狂和充满心机。

现在女权主义的主流的定义和意义是分散的,以至于任何人、公司和右翼,以及想要为自己的利益提出模糊的女权主义论点的人,都可以从中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例如意见领袖只要贴文支持女性,就有蜂拥而至的代言和女性粉丝;商业上只要在行销上唤起女性对女权主义的觉醒,无论多么模糊,都可以与产品连接在一起。例如我们穿的运动用品,是对女性自我保健、爱惜自己。

我们讨论议题的深度,往往只停留在关注名人,以及他们是多么的有(或没有)女权主义和性别歧视,但是对于大多数女性每天都在挣扎的事情──儿童保育、医疗保健、产假、家庭暴力、节育和堕胎──我们通常很少花时间去讨论,也较少出现在赋权女性的范畴上。

身为一个女性创业者,我时常受益于于现在的女力崛起和女老板文化,让很多人有许多机会参与各种演讲、补助、女性创业家的活动。

此外,当看到社群台面上经常出现因模糊的女权定义而产生纷争的现象时,也不免让人思考「认真对待女权主义的人」和「贩卖女权主义个人品牌的人」之间的界线,或许比我们想像的距离更近。

意见领袖发声了,是真正能产生影响力,去保护更多女性免于遭受女性歧视和困难?还是她们只是用声量去为自己的企业和品牌曝光,谋取更多的私利和商业利益?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女性权力的演进总是缓慢而需要调整的,从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和理解,也不会有完美和美好的过程。模糊的女权主义总是比没有女权主义更好。只是身为女性,陪伴着这个趋势,我们更应该一则以喜,一则也更谨慎看待自己的定位和界线。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