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0

《群鸟》:在“爱”的表层下,希区柯克暗藏了双向主题

娱乐天地2023-05-07 22:24:490

大导演希区柯克曾对特吕弗说,《群鸟》这部影片说明了只要稍加努力,甚至“爱”这个词也能听起来充满不祥之感。

本片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秘力量对渺小人类的毁灭取代了希区柯克招牌式的谋杀和推理,流露出浓烈的末日氛围,诸多灾难片都受到《群鸟》的影响,末日威胁也成为后来灾难片、科幻片的经典题材。

影片始于一对年轻人的爱情萌芽,却逐步滑向恐怖与不祥。

在“爱”的表层下,希区柯克暗藏了双向主题。

一方面,希区柯克向我们展现了因果循环的定律。尽管影片从始至终并未向观众揭开鸟灾出现的谜底,但是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借米契之口道出了原由:“你不觉得你很糟糕吗,把这些可怜无辜的小东西关在笼子里。”人类将鸟类关进笼子里,把大自然的自由生灵当作消遣的宠物。

当鸟类袭击人类时,人类选择的唯一防御是“囚禁”自己。在影片中,米契将自己家中所有的门窗用门板钉死,整座住宅看起来没有任何通风与透气空间,这似乎比鸟笼更加封闭。

来自大自然的恐怖力量最终向人类复仇,鸟类对人类的“囚禁”更加极端,小小的鸟儿纠集成群,化身为恐怖的力量,将人类杀死。

另一方面,导演又展现了无理性的动荡的精神状态似乎如传染病一般疯狂扩散,难以遏制。

影片表面上讲的是鸟患,鸟患掩盖下的却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精神恐慌。

米兰妮作为一个“外来者”,对刚刚丧夫、恐惧儿子被抢走的米契母亲而言不亚于一场“灾难”,尽管在逻辑上并没有因果关系,但米兰妮的到来与鸟的反常袭击几乎是同步的,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外在的突发灾难看作是人物内部情绪的象征。

鸟灾刚开始出现时,人们不以为然,但是事件愈演愈烈,人们逐渐变得焦虑、惶恐,开始无端发泄自己的愤怒。

片中小女孩的母亲对米兰妮说:“别人都说你来了以后,事情就变了。我想这都是你造成的,你是恶魔!”当灾难来临时,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不信任与无理性的宣泄更令人感到惊悚。

希区柯克舍弃了配乐,用鸟鸣和鸟翅的拍打声取代了人工的音效配乐。从20世纪30年代的古典好莱坞至今,即使常规商业片没有配乐也是十分罕见的,更何况是一部惊悚片。

片中鸟声的作用大概分为三种,分别为暗示剧情走向、还原客观环境、制造惊悚氛围。

影片开始的黑屏充斥着混乱的鸟拍打着翅膀的鸣叫,这些声音不同于日常人们习惯的鸟鸣,嘶哑、声嘶力竭甚至杀气腾腾,似乎这些鸟随时会俯冲,向人类发动攻击,片头的序幕便奠定了黑暗、不安、惊悚的基调。

随后,片中每一次大规模的群鸟攻击之前,鸟鸣都会出现,从弱到强,鸟鸣成为暗示情节陡转的信号。

与这种“有声”形成对比,导演更会利用“无声”渲染惊悚质感,如果“有声”带来的是生理上的恐惧,那“无声”则强化了心理上的惊悚。

米兰妮去学校接米契的妹妹凯西放学,在等待中抽烟时,一只、两只,越来越多的鸟安静地落在学校周围,它们飞来、落下几乎没有翅膀拍打的声音,像无声的幽灵。

当架子上聚满了黑色的鸟群时,这种大规模地、无声地聚集形成了一股在暗处虎视眈眈的效果,更令人惊恐不安。

如同暴风雨降临前的蓄积,直到一只鸟飞起,翅膀拍打声与鸟鸣声越来越响,新的攻击开始了。

在影片结尾处,米契打开家门,望着一望无际密密麻麻的鸟群时,影片采用了静场,这种静场不同于一般寂静无声的静场,而是由单调的电子音响合成,令观众联想到很远的地方飘荡着大海的波涛声。

相较于声嘶力竭的恐吓,这种“无声”的伺机等待,更能激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惊悸。

除了运用声音制造惊悚效果,希区柯克还大量运用来自鸟的主观镜头,强化了鸟攻击人类时的来势汹汹之感。

片中最为著名的袭击段落发生在居民们聚集在酒馆里质疑鸟攻击人的合理性时,希区柯克得心应手地运用了预先把答案告知观众的悬念手法。

透过玻璃窗,居民们眼睁睁地看着加油站的汽油泄漏,不知情的路人正在点烟,爆炸发生了,高空航拍模拟的“海鸥视角”正自上向下,如同上帝一般窥伺着人类自乱阵脚,空中的海鸥越聚越多,随即发起了进攻,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压迫感。

当米兰妮逃进电话亭时,交替使用海鸥的主观视角和米兰妮的主观视角,令这场对峙中的力量悬殊对比一目了然。

隔着玻璃,镜头从正面、背面、上方俯拍展示“牢笼”中受困的米兰妮,多用近景、人物的手部、面部特写,米兰妮透过玻璃的视角,强化了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鸟的威胁,被鸟袭击的男人满脸是血,群鸟不断冲击撞破了玻璃……令人物情绪上的恐惧不断升级。

影片中完美展现了惊悚镜头,即使隔着一层玻璃,主观镜头下群鸟直对米兰妮眼睛的攻击在感官上也颇具杀伤力,与此同时观众也沉浸其中,明显感受到威胁,从而使得惊悚之感更具穿透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