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72

能让何超琼亲自站台、带货,她是啥来头啊?

娱乐天地2023-11-10 16:30:400

最近羊的首页,被何超琼的民族风写真刷屏了。

她身穿苗族传统服饰,头戴苗银花冠,和苗族妇女和谐融洽,谈笑风生。

尽显端庄典雅,华美大气。

再切换手工高定款苗绣华服,无论是鱼尾裙还是露背装,都让羊忍不住感慨:

六十有余的何超琼真是别有一番风韵!

不少姐妹应该要好奇了,生在香港的何超琼,怎么和苗族扯上了关系。

原来,她还是黔东南苗绣产业全球推广大使

这组写真,出自一场名为“指上生花、经典永续”非遗苗绣特展,是由何超琼的信德集团、上海前滩31主办,《芭莎艺术》承办,前两天刚开幕。

那么,由何超琼牵头筹备的这场国家非遗优秀代表苗绣特展,有哪些特别之处

虽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外,但能让何超琼多次亲自深入苗寨,甘之如饴为其代言、站台,苗绣到底有什么魅力

何超琼主办的苗绣特展

有什么好看的?

云天五色锦霞绣,线蹊密密盛衣佳。

苗族是个没有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却能以色彩艳丽、图案奇特、技法精湛的苗绣,来记录史实,表达情感,传递美学。

何超琼在多次前往贵州黔东南考察后,将大山深处的苗绣技艺,搬到了大上海的浦东新地标前滩31,办了苗绣艺术展(免费的)。

在展区,有从贵州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借出的12套传统苗服盛装,它们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其中一套贵州丹寨苗族百鸟成衣,距今更是超过了300年。

上面绣满鸟、花、蝴蝶、龙纹样,图案纹饰蜿蜒繁复,下摆边上还缀着一束束白色鸟毛。

鸟是苗族的古图腾,苗族人把它当作始祖来崇拜,意义自是深远。

还有一件背面绣满了各色石榴花朵和飞鸟,属于苗服中的孤品。

曾经有法国人开价30万想要收购,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的馆长欧东花都没有卖。

除此以外,也展示了37件背带、帽子、荷包、口水兜、小孩连体裤等,贯穿苗族女性一生的各式绣片。

每个精美绝伦、细节感满满的绣片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特定的传说故事和文化内涵(后面羊再展开细说)。

而这场苗绣展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单元

是《芭莎艺术》为何超琼拍摄的20副摄影作品。

里面捕捉到何超琼在苗寨生活,和苗族绣娘们交流的精彩瞬间,展现着中西合璧的艺术共通性。

以及骨相优越,带有异域混血感的何超琼,用阅历和气场与苗族传统服饰碰撞出了别样的美感。

何超琼也在其个人公号里分享了办展初衷:

是对经典苗绣历史、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苗族女性智慧和创造力的赞美

希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的确,非遗苗绣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学价值,让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苗绣装饰艺术

中国人自己的布衣美学

展现在传统苗族服饰上的非遗苗绣,保留着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

其以布为纸,以针做笔,以线当墨。

原始且独特的刺绣图纹叙事,将属于苗族女性的视觉世界与符号美学一针一线地写成无字历史。

展现着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绚烂的审美情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绣最早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即用野刺在皮肤上刺龙凤等花纹,当做保护色以谋生存。

蚌埠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

现存雕题纹面最早实物例证

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桑蚕之术后,尝试用朱砂等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雕题文身逐渐变成了装饰艺术。

到了周代有了铁针,南蛮对美有了更高追求,便发展出了挑花、凿花等技艺,进而有了苗绣。

湖南博物馆藏 马王堆汉墓绛红绢地长寿绣

以苗绣之一的锁绣针法绣出变形云纹、花蕾、枝叶及在漫卷流云中的凤纹,寓意长生不老

新疆博物馆藏 汉晋蓝绢刺绣手套,采用苗绣之一的锁绣出花鸟,藤草纹等纹样

而由于现存的苗族有上百个分支,氏族部落大多分散居住,在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等均有聚居。

各氏族在历代传承中形成了各自的装饰艺术,苗绣便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种类。

像何超琼宣传的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绣,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苗族盛装款式 曾宪阳拍摄于1979年,黔东南雷山县

苗绣的工序和步骤非常繁琐和复杂。

首先是在刺布上画出花样,不熟练的要用纸花做绣模,熟练的可以用毛笔或颜料直接画,形成布上的花纹。

然后在绣布上留出刺绣位置,上好绷架,用针线捆缝一圈。

接着是配线,根据纹样的内容及装饰对象,结合配色设计搭配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绣线。

针法又细分绣、插、捆、洒、点、挑、串…

一系列动作不出差错地进行下来,才能使绣物呈现色彩多元大胆,造型丰富精美。

图源:央视《手艺中国》

正因如此,苗绣以色彩绚丽、图案奇特和技法精湛著称。

色彩搭配上,苗绣常用到朱红、品绿、天蓝、黑色和金色等高饱和色。

大胆进行红配绿、蓝配黄等,颜色鲜艳夺目,对立又统一,整体沉稳细腻,生动古朴。

苗绣的纹样构图想象丰富,是苗族妇女们遵循苗族圣经《苗族古歌》的生命美学观念。

将自然和人作为审美对象和创作灵感,在刺绣中发挥神话思维的艺术想象力。

借助娴熟的技艺,用夸张、变形、抽象等手法,创作出龙、鸟、鱼、花卉、蝴蝶,以及反映历史画面的神奇纹样。

其中比较多见的水波纹,是苗族祖先跋山涉水的迁徙见证

相传早年间,一位名为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的艰难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

过黄河就绣条黄线,过长江就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

这样一路记述着苗族从黄河、长江到贵州清水江的漫漫迁徙之路。

图源:央视《锦绣》

蝴蝶纹,也是苗族的祖先图腾

传说远古时期,一棵枫树的树心长出了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的水泡相恋,生了12个蛋,这12个蛋分别衍变成自然万物和苗人祖先。

还有一些带有祈福寓意的纹样,例如求子纹,为子孙后代祈求平安

图源:人民日报新媒体《非一般非遗》

不仅如此,苗绣的技法精巧,种类丰富多样

包括盘绣、剪纸绣、锁绣、苗式打籽绣、绞绣、辫绣、破线绣等12余种。

其中以破线绣最为突出,是苗绣技法中的极致。

破线绣通常先需要将一根丝线,剖成8至12股(有时甚至是16股)不等的细丝线,每一根堪比发丝。

图源:央视记录片《中国女红》

再把分好的细丝线穿上针,线随针穿过夹着皂角液的皂角叶,让细丝线挺括、亮泽、柔韧性更好。

然后用平绣针法,沿图案轮廓挨针挨线将图案铺满并锁边,绣面平整圆润,看起来细腻逼真。

图源:央视记录片《中国女红》

由于破线绣做工考究、费时,成品针脚厚重,显得雍容华贵,往往用于刺绣嫁衣和庆典盛装。

而想要完成一套华丽精美的破线嫁衣,大致需要耗时四到五年。

诚然,传统苗绣技艺由于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苗绣饰品销路窄等原因,一度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但作为传递文化血脉、传承苗族女性坚韧与智慧的中华绝技,苗绣在当代亦不可或缺。

苗绣技艺与女性传承

在苗族村寨里,苗族姑娘从7、8岁,便开始跟随自己的母辈们学习刺绣技艺。

前面提过的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欧东花,曾分享自己7岁边跟着母亲学刺绣边念书。

何超琼与非遗苗绣传承人欧东花

等到了14、15岁,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刺绣技艺。同时,纺纱、织布、染布也是生活必备技能。

在成年前后,她们要着手为自己制作嫁衣。

图源:人民日报新媒体《非一般非遗》

苗绣从母亲传给女儿,从长辈授给晚辈,针法融合了代代相承的口传心授。

繁复的针线在她们手中百转千回,勾勒出一件件色彩浓烈、华丽雍容的盛装,尽显东方手工技艺之美。

然而,众所周知,我们很多传统文化常因种种原因陷入传承困境,苗绣亦是几度濒临失传。

在国家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才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

苗绣曾经是代代苗女的审美追求、劳动结晶,如今更是她们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

图源:人民日报新媒体《非一般非遗》

黔东南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欧东花,不仅创办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购保护上万件苗绣作品。

而且成立苗绣合作社,把接到的苗绣订单分给周边村寨的苗族妇女,增加她们的收入。

图源:博主采访欧东花

湖南湘西的非遗苗绣传承人石佳,6年前回到家乡创业。

成立七绣坊并开展“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免费培训1200 名苗族妇女学习苗绣技艺。

学成后,外出打工的妇女返乡就业,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还能增加额外收入。

七绣坊绣娘的作品亮相世界非遗展,还被爱马仕设计师改良后参加法国时装秀。

77岁的非遗苗绣传承人潘玉珍,有着60多年绣龄,也是国际时尚舞台的常客。

她穿着自己手工刺绣的苗族盛装,走上过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T台,同时也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售卖苗绣艺术品。

而何超琼此前去了三次贵州黔东南的苗寨,借着特展把苗绣带向了大上海。

这还不够,她还要把见到的苗族绣娘们,做成纪录片推向全世界。

其实苗女也好,港女也罢。

正是有着千千万万被看到、没被看到的女性,在为传承苗绣技艺共同努力,才有着中华文化的绵延不断。

贵州雷山非遗苗绣传承人杨阿妮

而苗绣文化作为女性的独立精神创造,传承着女性独有的视觉审美和生命力。

原是生存基本之需,如今她们在这块属于自己的阵地上,用智慧、细腻和辛劳构建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正在描绘着属于东方女性的风骨的她们,闪闪发光,又魅力无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