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7

解读电影《教父》中的细节,人物出场、摄影、灯光各有讲究

娱乐天地2023-05-07 19:38:581

电影《教父》是里程碑式的黑帮史诗巨片。

在此之前,黑帮片亦称为强盗片,以犯罪分子与警方之间的较量为主要内容。

《教父》及其续集不仅令黑帮片登顶奥斯卡,而且为这一类型开创了新的模式,赋予其沉郁优雅的史诗气度,并融入家庭伦理题材,将其发展为家族黑帮片。

解读电影《教父》中的细节,人物出场、摄影、灯光各有讲究。

不同于传统的黑帮片,《教父》强调了意大利帮派独有的价值观和规则。

颠覆了人们对于犯罪行为的传统道德评判,反思当巨大的利益与权力、法律媾和时,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执法的合理性。

科波拉作为新好莱坞电影的领导者,在《教父》中展现出近乎完美的视听技巧。

本片的摄影、布光、剪辑、调度、音乐、表演都堪称教科书级别,影调黑暗华丽、沉稳大气,时空构架错综复杂,剪辑流畅极富冲击力,片中的诸多经典段落都被后来的黑帮片模仿。

本片的开场段落尤能体现导演调度宏大场面与精微细节的综合能力。开场的中心事件是教父女儿康妮的盛大婚礼,并穿插教父在书房会见各色人物。

婚礼明亮而喧嚣,室内戏昏暗神秘,表面的繁华热闹与背地里的交易权衡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全片奠定基调:繁荣、强大的家族背后隐没着交易、罪恶和被操控的命运。

这部电影开场人物繁多,暗藏玄机,柯里昂家族的子女、帮派核心成员,涉及全片重要事件的所有人物悉数登场。

婚礼像一个庞大的舞台,教父的儿子们迥异的个性,柯里昂家族与政界、警界、法律界及其他帮派的利害关系以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都是台上的角色,都将与随后的情节发生密切关联。

教父的行事准则、帮派势力和个人权威也通过不同的方式交代给观众,为随后层层展开的罪恶和权力争斗埋下伏笔。

影片的主角教父首次出场的设计别出心裁。科波拉一反常规,让一个次要人物—殡仪馆老板率先出场。

黑场中,观众先听到他倾诉女儿冤屈的声音,随后才看到人物的大特写,缓慢地变焦镜头拉至以教父为前景的过肩镜头。

镜头的焦点对准殡仪馆老板,但观众能够明显感知隐没在黑暗中的人才是这场戏的重心,过肩镜头强调了这种压迫感。

这个长镜头持续了将近4分钟,以一个反拍,切换为教父的正面特写。

在简短地否定了对方的要求后,镜头切换为全景,我们看到了书房的全貌。

教父身处几何中心,长子桑尼和军师汤姆·哈金环伺在侧,整个画面在暗调的基础上配合金色的布光,令整个构图如同油画一般,黑金色的质地也形象突出了教父的权威和身份。

镜头随之切为教父的中景,殡仪馆老板背对镜头,经前景画框切割只剩下躯干,视点转移给观众,教父的形象初步确立:他自有一套帮派规则,为效忠于他的平民伸张正义。

不同于以往黑帮片对黑帮首领穷凶极恶的脸谱刻画,教父神秘、强大、坚守规则,亦正亦邪。为了精准地传达出神秘、暗黑、凝重的氛围。

本片的摄影师戈登·威利斯大量运用低调摄影和人工布光,制造出强烈的阴影。

当年的好莱坞,照明规则一味强调明亮甚至过曝,以符合观众“看得清”的要求,《教父》挑战了传统的照明规则,戈登·威利斯的布光是开创性的。

光影亦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视觉化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

开场时的低调摄影将人物置于一片黑暗,顶光照明令殡仪馆老板和教父的眼睛淹没于阴影,并以特写呈现,面部的明暗交织在视觉上象征着灵魂深处的搏斗。

开场的阴影是一种强烈的暗示,随后的剧情几乎都围绕着争斗与复仇展开。

对片中其他人物的布光亦是如此,室内的夜光和侧光照明以及室外对逆光角度的捕捉,令面部产生骷髅脸和阴阳脸的效果,很难看到完全明亮的时刻。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也都陷于人性考验与利益抉择的暗影。

麦克是家中唯一不涉足黑帮生意的人,即便如此,婚礼上他向女友凯回答有关家族的问题时,逆光的半边脸亦陷入阴影,为他随后被迫卷入黑帮争斗埋下伏笔。

当父亲遭到被杀后,他便常常没入黑暗,似乎在光明和黑暗两种生活抉择间挣扎,直到血洗仇家,已成为妻子的凯在书房质问他。

此时的场景与开篇几乎无二,同样的布光,同样的位置,阴影完全覆盖了他的双眼,结尾处,他成为新一任的教父。

军师汤姆·哈金常常被打上侧光,阴阳脸造型与其非西西里血统的养子身份、半是律师半是罪犯的分裂状态吻合。

长子桑尼行事鲁莽,缺乏城府和谋略,塑造这个人物时便极少运用阴影,被仇家乱枪打死时他暴露在阳光下,就像他浮于表面的个性一样。

影片最终以麦克与五位首领的战斗而告终,影片不断闪回麦克与神父的对话。最后暖光下的婴儿和首领们的尸体逐次剪辑,新的轮回开始了,等待麦克的命运暗影重重。

麦克的回答“我愿意”是暗藏玄机的一语双关,麦克彻底与过去告别,也被自己的誓言“弃绝”,成为新一代教父。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