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0

赏析动漫电影《花木兰》:努力追寻自我,增加爱情元素

娱乐天地2023-05-07 19:03:470

动漫电影《花木兰》与中国传统故事差异最大的是在主题方面。

在《木兰辞》这首诗歌里塑造的是一个勇敢、善良、坚韧的中国妇女,一个激励着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家园的安宁的巾帼英雄。

从诗歌反映的主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花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在古代苦苦寻求忠孝两全的经历。但是,迪斯尼却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少女努力追寻自我的经历。

电影开始阶段,编剧并没有像原著那样直接进入征兵。而是先展示了一个身穿吊带衫、性格活泼开朗的花木兰形象,并大张旗鼓的叙述花木兰在媒婆那里处处碰壁的过程。

影片中花木兰失落的回家,她的苦闷是由于她自我价值的觉醒,她这样说道:“何时才能找到自我?”而影片的主题曲《真情的自我》歌词更为鲜明地表露了花木兰当时的心情。

在传统的价值观念深人人心的时代,女子与男子的定位都是泾洲分明的。而花木兰虽身为女人,但是外在行为动作却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女子,就必然要受到他人的质疑。

在台词中那句话非常传神“我知道,如果我再执意做我自己,我会失去所有人。”自我的存在,受到外在文化环境的限制与束缚,要成为自己,是非常困难的。

当一个人意识到真实的自己存在以及自己的价值时本是喜事,但是如果在极强传统的限制下,花木兰的那种独立显得格格不入,反倒变成一件痛苦难堪的事。

影片中,父亲安慰花木兰:“院里的花都开了,这朵没有开,但是等它开的时候是万花丛中最美的。”所以,开始的这种意义的失败显然是为花木兰选择从军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价值做铺垫。

在最后花木兰得胜回家看这开放的花时点明了影片的主题。电影中的前后对比,主创者刻意增加的片段和皇帝对花木兰的奖励,都是一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影片中正是由于这种潜伏在花木兰内心深处的信念,支配着她爬上了大木棍,也在最后时刻拯救了皇帝的性命,得到了皇帝的荣誉徽章。

所以说花木兰最后的成功也是说明在原本男女地位并不平衡的束缚下,自己作为女性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完成拯救国家的命运的任务,赢得尊重。

同时,在影片中对于父女之间的情感的挖掘也非常的到位和细腻,对于木兰所具备的那种不同于一般女孩的性格,父亲体现出的是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影片中父亲那一句关于花的非常经典的话,正是鼓励了木兰。

而最后木兰把象征着至高的荣誉单于的宝剑和皇帝的徽章交给他的时候,他却扔掉了这两件东西,抱起了花木兰,告诉女儿她才是最宝贵的,父女之情在默默的拥抱中显得荡气回肠,极为感人。

经过这样的演绎后,显然剔去带有封建色彩的忠孝理念,使故事本身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赋予时代感,更加能够使观众得到共鸣。

这个由传统故事改编的动漫最大的特色就是增加了一段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个修改应该是迪斯尼电影传统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增加影片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保证影片在票房和娱乐性上的成功。

而中国题材的花木兰却明确地缺乏了该方面的叙述,所以迪斯尼不得不填补爱情领域的苍白。

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给我们演绎的一段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起先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刚来到这个纷杂的军营里,不仅处处给军营带来麻烦,而且显得特别柔弱,而风格强硬的李翔虽然在军事上显露得非常出色,但是对于爱情方面则被刻画得木讷和呆滞。

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在相识阶段变得十分默契,而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阶段,完全没有梁祝那种平等对话、同甘共苦的味道。

两个人的爱情就是从这种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在刚刚相遇时,花木兰完全被认为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兵,所以李翔的出类拔萃使得花木兰逐渐从敬意变得芳心默许。

只有木须龙发现了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接着花木兰逐渐地体现出一种惊人的坚强和努力时,只是得到了李翔等人的尊重,还谈不上感情,这是向平衡点迈进的起点。

只有当花木兰一次次体现出更出色的勇气以及真正的女性身份时,李翔的心受到了真正的撞击,这才达到了两人地位的平衡,也真正让两人不得不直接面对感情问题,最后花木兰凭借着智慧和勇敢挽救了皇帝和国家的时候,两人的地位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客观地评价这段感情的发展确实体现出东方特有的含蓄,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显得不是非常的到位和细腻,由于李翔形象在影片中的暗淡,而且影片负载的内容没有太多空间给双方发展感情。

尤其是李翔得知花木兰的真实身份之后,由于紧张的剧情使得双方根本没有时间交流情感,所以到影片最后,爱情仍然显得过于朦胧,而转折也略显唐突。

迪斯尼将原本表面化的故事主题提升到探讨人性上的层次,让电影在热闹之余开阔了题材的深度和张力。

在这里,不得不说句题外话,迪斯尼在对题材的把握和挖掘上,以及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方面体现得大胆和成熟,都不得不让我们刮目相看,需要我们认真的借鉴和学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