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0

在万玛才旦电影中,文化认同是如何建构的?

娱乐天地2023-05-07 15:38:100

电影是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艺术,完成一部电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商品生产。

电影的创作过程依赖大量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一整套工业体系和产业作为基础。

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与经济基础联系更紧密,其创作实践也很难不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因此在认同建构方面,电影很难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呈现出完全私人化的、从创作者个体角度出发的身份书写。

电影中的认同更多受到经济基础的支配,与整个社会层面的文化认同发展同构。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尤其如此,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

此外,电影作为一种广泛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传播媒介,又反过来不断参与着对整个社会文化认同的塑造和改写。

针对电影文化认同的研究很多都直接落脚在电影文本细读上,通过细致分析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来总结出电影作品是如何书写文化认同的。

但这却忽视了宏观的文化对电影的作用的机制的复杂性,难免少了一点整体观和大局观,缺少了对影片文化策略的梳理。

电影的文化策略首先立足于文化的自身特点和历史发展,整体上与文化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文化策略为电影作品划定了文化走向和艺术目标,其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宽泛,影片主题框架构建、意象符号选取、审美价值取向等都属于宏观层面的电影文化策略。文化策略之于电影文化认同的建构,相当于回答了影像文本要建构何种文化认同,是基于文化冲突亦或文化融合,个体认同亦或群体认同。

万玛才旦电影的文化策略非常明确地架构起了一道连接影像本体和社会文化的桥梁。

随着藏族文化认同的新时代发展,以及创作者本人对藏文化的体悟不断更新,万玛才旦电影的文化策略也不断进行着调整与更新。

归纳总结万玛才旦电影的文化策略,主要有三个:对藏族民族性的凸显,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多元价值的思考。

对民族性的凸显首先破除以往被边缘化、奇观化的异族想象,确立起藏族文化身份的主体地位,而对传统现代碰撞的考量,则更是更深入挖掘具体的藏族人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情感轨迹和身份危机,对多元价值的思考,则是以影像的方式,以一种更具共同体思想的眼光为危机的化解提供电影文本层面的解决方案。

万玛才旦电影以藏民个体的经历书写对藏族民族走向的寓言,又将藏族置于民族国家世界的框架内,以一个民族的角度透视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凉热。

意象是电影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是作品意蕴内涵的载体。如何以叙事和影像塑造电影意象,承载着文化。

受到文化策略的统筹安排,有电影的剧情叙事串联成起来,以视听语言塑造,是电影文化意蕴最直观的载体。电影的意象又可以细分为人象、物象、景象、事像等不同方面。

其中对人物意象的塑造对于建构文化认同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因为除了其身份性格、生活背景所承载的文化属性外,人物意象还是建构认同的重要媒介。

电影之所以能对观众文化身份产生影响,正是因为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意象产生了认同。电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机制引导着观众从人物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分享其心理状态或情感体验,甚至赞同其价值观念和文化立场。

“观众不太像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他更像是控制着认同的过程,因而也是在控制着他或她自己的意义。”

万玛才旦作品中的人物意象塑造围绕藏民群体,通过塑造不同人物所经历的文化认同焦虑,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文化认同焦虑。

此外,麦茨的电影认同理论,还对人和影像之间的认同进行了细致区分,其中就包括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认同等等。

万玛才旦在构建人物意象中同样也注意到了这点,他选择的演员也几乎全部是藏族人,很多是非职业演员,其中还有一些是本色出演。这都有助于演员对角色的认同,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建构起整部影片的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生活方式、风尚民俗、生活空间、方言俗语等意象则以更直观的方式,组合成一个具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文化符号体系。

这些实践的对象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并以符号载体的形式出现的各种意义和信息,它们像任何形式的传播或语言一样,在一种话语的语义链范围之内通过符码的运作而组织起来。

电影从主题表达,艺术呈现等层面对这些意象进行选择、组合与加工,从而赋予影像文化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起文化认同。

万玛才旦的电影也致力于从各方面还原真实的藏地生活,创造出一个贴近现实的符号体系,从而使观众能正确把握藏族文化内涵,在解码过程中纠正以往同类题材电影中的“误读”,以此建构起藏族文化认同。

电影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独有的艺术语言和修辞手法。在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遣词造句、语形变化、规律文法的电影语言系统。从无声时代开始,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就在不断丰富。

以最原始的视觉上的光景、构图为起点,技术层面朝着视听交融、虚实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叙事层面也不断进行着诸如镜头选取与组接等方面的延伸和革新。

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从对客观事实的简单摄取和复制,逐步发展到可以完整地表达情感意志,书写文化内涵。

塑造意象,传达主旨已成为电影语言最基本的表意功能。现代电影理论也认为电影“不再被理解为一种简单的线性构成物,而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复杂机构的多级表意生成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语言已经通过对文化意象的塑造,对文化主题的书写,参与进了更深层的电影文化认同的建构。

此外电影修辞,即对各类视听元素的规律性排列组合,更在表意功能之上,借助电影语言的形式构成,达到了更深层的审美目的。

以审美性为出发点,电影修辞对文化认同的建构也成为了作品文化策略的一部分,且视听元素的美学特质也更能直接反映出文化的审美意蕴和深刻内涵。

因此,万玛才旦电影中的语言与修辞是衡量作品电影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的的重要标准,是其构建文化认同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