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

从两方面分析,电影配乐为何能成为电影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娱乐天地2023-05-07 09:38:300

#头条创作挑战赛#

电影配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电影艺术最丰富的意义来源之一。《信条》作曲家路德维希·格兰森有着属于自己的制作习惯,其作品也有较为明显的辨识度。

导演的制作思维创造出了流动的画面,作曲家经思考后的配乐与其搭配,共同创造出这部片子无可替代的审美功效与艺术价值。

音乐作为一门更加抽象的艺术,也借助影像、画面等有了具体的指向性。而电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在视觉上不但要做到尽善尽美,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且音乐也需与其配合以至“不出戏”。

《信条》配乐的美学价值

电影音乐美学观念的转变与整体社会环境,以及电影工业的阶段性跳跃有着直接的关系。来到 21 世纪,科技的发展也不可阻挡地推动了电影的历史发展。技术条件的革新为电影创造出更精彩的世界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

无论是电影还是配乐的创作中,都有着时代发展的印迹。在大环境影响下,电影音乐在众多思想的渗入后,更加突出的是极简主义的观念对电影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

在《信条》中的体现是导演开放了作品在艺术概念以及逆时空设定上的无尽想象空间,给观众一个概念后,让观者自主的参与对作品的建构。同时配乐也秉承这种理念,音乐以一种反复及类似的固定节奏的形态出现,电子合成器的音色的大量运用体现出时代感和神秘感。

非人耳所适应的机械化节奏韵律以及不明显的旋律动态的变化,都弱化了配乐中更加抒情的部分,强调了电影中所构建的世界。很好地体现了在当今这种背景环境下,音乐的发展是如何受到极简主义的影响的。

进入 21 世纪的电影音乐,其美学思想体现出一种音乐和音响相互兼容的观念,也就是音乐结构中包括了各种的音响。

如配乐大师汉斯·季默 16访谈时所说,“我希望我的音乐就是一种音响,只是它是音乐化的音响,电影中你绝对不能否认你听不到它”。

《信条》制作的充足的预算和才华横溢的配乐师,用优秀的音乐音效充满整部电影。音响都被当成一种可以增强画面效果、突出戏剧效果、激化矛盾的产生、提升观众刺激感的手段。

纵观电影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音乐音响化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诺兰导演想要提供给观众足够的沉浸感,并建议观影选择拥有杜比全景声的影院的原因。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电影,普遍认为音乐对于叙事是从属性质的。但我认为音乐在叙事场景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表达叙事,而不是作为叙事空间的附和者。

可以说电影音乐是直接作为银幕虚幻世界的象征,可以直接表明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虚假的,但音乐作为电影叙事空间中的存在,不会使电影的叙事发生分离。

这种理念在科幻电影中可以更加明显发现,音乐将观众的主观情感判断撤走,使观众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个虚拟的电影世界,此时音乐所具备的叙事意义使观众更有信服感的观影。

如果没有相符合的音乐,电影的叙事空间将会变得不完整,比如说总不能在宇宙氛围感十足的画面里来一首字正腔圆的儿歌吧。

音乐在电影的进行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建构叙事的功能,不仅仅只是画面在建构,两者合二为一共同在电影中发挥作用。再次证明声音所传递出的电影叙事指向的内容的不突兀,音乐和画面的统一才合理化。

音乐听觉心理研究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音乐欣赏不等同于仅仅只是通过耳朵将客观的音响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神经中,它还包括大脑受到音响的刺激后而引起的心理活动。

在音乐作品创作及其影视鉴赏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适应于音乐艺术的审美心理活动,包括了感知能力、审美操作、审美个体、个人感情感受等心理因素,从而使音乐欣赏者获得了不同于其他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

本节将通过分析电影声音和观众心理,也就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感觉上的关系来反映声音。电影中的音乐音效可以传达影片的信息、构建影片节奏并形成特殊的审美体验。

影片的时间地点等基本内容是靠观众主动获取信息的,除画面以外,当然需要通过声音来循迹。

《信条》开头部分救护车鸣笛此起彼伏,十分嘈杂的环境声,大力沉重的低频,厚重且无规律可循的节奏使整个画面节奏陷入极度的紧张之中,通过声音制造的急促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声音在无形之中留给观众的记忆符号。

影片节奏不仅通过故事情节的跌宕和剪辑手段的推进,声音也至关重要。像《信条》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是萨托对妻子施暴的场景,当故事即将发展到高潮时,首先配乐节奏的变化激化了矛盾的冲突。

音效和音乐同时进行,戏剧张力十足,其次高潮点加入了一个类似被人掐住喉咙喘不过气的呼吸声,与心跳声的叠加配上台词画面补充了画面信息并丰富了画面内容,掌控住了叙事的节奏。

《信条》配乐最特殊的电子音乐主导了整部电影,大量运用非和谐音、乐音较少,有乐音也是不协和音程的旋律进行,以及声音素材的无序组合,时不时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声音。

在早期相关心理声学实验表明,人类的听觉器官不仅会受到较高音频的影响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反应,还有声音达到一种很低的频率时,人耳分析后也会产生各种难受不适的生理心理反应。

在影院极强的低频轰炸后,甚至可以置身其中的感受到被恐怖和绝望吞噬的窒息和恐惧,这也是电影声音对观众最明显的影响与暗示,这是仅靠画面所不能达到的。

但因过于“硬核”的音乐和情节,配乐的抒情作用体现较少,使得角色虽有行为,但动机较为欠缺,仅仅在影片中潦草带过。观众与故事情节与人物本身的联结和代入较弱,以至于没办法产生共情。

综上所述,电影声音在技术层面上及审美体验上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电影声音可以说是听觉心理与声音艺术的交互作用,心理声学在电影声音的创作应用上值得收到更多关注。

在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声音美学领域,为以后的实践创作增添创新性并重视作品的审美价值。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