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4

连续3天收视破1,央视1套这部大剧一播出,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娱乐天地2023-05-07 09:31:210

自从《人世间》后,又一部接地气的国产剧得到了观众们的“五星好评”。

张志坚、王磊、张嘉译等一众实力派,簇拥而起的《山河锦绣》,穷得真实脱离了“土味”。

从题材方面来讲,这部电视非常接地气,编剧和导演细节上,展现出了“用心”。

那么穷应该如何表现?《山河锦绣》凭什么,一骑红尘稳坐收视第一?

农民是什么样子?看到这个问题多数人都会觉得“面朝黄土背朝天”。

然而在《山河锦绣》中,一景一物都让人拍案叫绝,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

据了解,该剧开拍之前,采访了很多扶贫工作者,结合多个省市的农村采风,最终凝聚出了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

没有任何美颜滤镜,农民真实朴素的样子,仅仅2集情怀油然而生。

破旧不堪的土坯房,进城讨饭的村民,那种难以启齿的贫穷,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到。

想要拍摄出一部精彩的扶贫剧,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穷可以彰显在什么地方?如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编剧和导演花了不少心思。

故事一开场,绿油油的农田加上一条泥泞的道路,呈现出了交通不便。

手扶拖拉机,这个时代的产物,颠簸的路途中,不少人的脑海中浮现了儿时的记忆。

何曾几时,我们也走过这样的道路,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多少人因为路滑,跌倒在一旁。

眼前城市的灯红酒绿,与镜头里的麦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种田野里的气息,多少人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样芬芳的味道?

两位警察进入到半山村后,迎面而来的是土培房,破旧不堪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土培房上的裂痕,院墙处的缺口,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条件到底如何。

镜头一转来到了90年代,城市里已经有了饭馆,家家户户都居住上了整洁的房子,奔小康的日子就在眼前。

而半山村似乎摁下了暂停键,依然是泥泞不堪的土坯房,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年久失修的门,泥土堆砌的墙,每一个家里摆放的物件,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剧情中的桥段带来的共鸣,不少人看完之后都直呼:这就是我们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村口的小痞子骗拖拉机司机喝水,然后偷偷地卸掉了救济粮。

村干部出面去要,对方竟然无动于衷,相信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群干部的“无奈”。

恰恰也是因为这一点,证明了编剧的实力。如果不是真正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这些细枝末节,很难勾勒出民风和民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作为一部扶贫剧,想要拿捏尺寸,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编剧的用心,导演的手法相结合,呈现出了一个接地气不失风度的“农村”。

除了景物的刻画,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突出半山村的经济情况。

在其他的影视剧中,多以家庭生活水准来彰显一个地方的经济。

比如《人世间》中的郑娟,破烂不堪的衣服,用纸糊着的窗户,这都是环境衬托下的条件。

《山河锦绣》中,警察的到来,带领着众人以别样的视角,品到了“穷”味。

村里之前报案的人,已经找到了,但是这个人,因为在省城里要犯病死了。

叶落归根,警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对方的父母,希望可以把人带回家。

鬓边的白发,一位老母亲坐在草席床上。她颤颤巍巍地拿出了一些钱,手绢再一次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很多人为了保管好财务,都会用手绢或者是纸张,包裹住家中的钱财,以防滑落丢失。

老人将所有的钱拿了出来,很坦诚地说:“这不够,我知道”。

但是一份气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这就是那一代人的精神,无论在什么事情面前,都坦坦荡荡地面对,绝对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

村支书对于这个举动,沉重地劝解老人:“钱收好,其他的我来想办法”。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两个人将群众的贫困,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身后的背景。

在老人的房屋中,肉眼可见的家具陈设,窗户微弱的光以及下面漏出来的“缝”,一袭凉意涌上心头。

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是穷?没有饭吃是饿,死了连处理后事的钱都拿不出来,一个村子的人想办法,这才是真正的贫困。

半山村之外的地方,蒸蒸日上日益强大,但是这个群体成为了一个孤岛。

村里的账上仅仅只有十几块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村民的房子漏雨没钱修,学习老师的工资没钱发,这就是半山村的写真。

捉襟见肘的财务情况,整体给我的感受很真实,无论是环境还是演员的实力,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尤其是村子里的孩童,没有任何的玩具,只能堆在一起玩土和泥巴。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瘦小,身上的服装也让观众们捕捉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

电子设备发达的当下,多数孩子整日里抱着手机,失去了童真的快乐。

突然看到这一幕,家长们心中感叹:多像曾经的我们。

而孩子们看着家长的怀念,一脸懵懂无知的样子,丝毫没有任何的共鸣,难道不是一种可悲可叹?

《山河锦绣》开局非常优秀,这种“真实”让观众穷追不舍。

导演除了在布景和剧情上,呈现出半山村的“穷”,还通过认知的角度,折射出了思想上的“穷”。

男主在将堂哥去死的消息,转告给其母亲的时候,对方一副高风亮节,将半山村的规定搬了出来:宁愿饿死也不要饭,甚至拒绝将儿子领回来。

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儿子要饭,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有辱门风。

除此之外,这个家庭还遭受着流言蜚语的困扰,女主和其他人相亲这个细节,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只要是和柳秋玲见过面的人,不是将胳膊摔了就是将腿摔了。

形象生动的描述,寓意着她是一个“克夫”的人,不得不说这个情节是画龙点睛之笔。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听说某某某家的某某某,是一个非常倒霉的人,自从她怎么样之后,不好的事情就接二连三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相亲对象,竟然相信了这些话。

一脸气愤地质问媒人:你怎么能给我介绍这样的人。

没有任何的依据,仅仅只是流言蜚语,足以断送一个女人的一生。

半山村思想上的贫穷,不仅仅体现在人情世故上,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

女主在教学的时候,有个女孩子趴在窗户上,从她的眼神里可以看到对知识的渴望。

但是这位女孩子之所以不上学,是因为“女大当嫁”,上学没什么用,只要把羊放好了就可以。

重男轻女这个话题,再一次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男孩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女孩子是未来“婆家”的人,角色上的不同,命运也发生了翻转。

《山河锦绣》的真实,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这种挑战不仅仅是针对观众,还有每一位实力派演员。

扶贫剧的创作很难,不容任何的“造价”,角色虚假、故事虚构离谱,主要触碰其中一个,就会造成观众的流失。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上映后不少人都共情、共鸣,导演和编剧凭借实力,牢牢地拴住了每个人的心。

处处求真是一个亮点,如此好的口碑和回响,可以说非常的出色。

除此之外,观众的代入感很强,那种穷到绝望的感同身受,让这部剧打破了主旋律的天花板。

“真”和“暖”这两个方向,《山河锦绣》没有偏移主路。

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从前都是听父母表述,脑海中勾勒出美好的画面。

看到《山河锦绣》的那一刻,恍惚之间明白了,先辈的不易,农村的苦不仅仅是庄稼地,还有那走不出的桎梏。

原汁原味的陕人陕语,演员大多都是西北籍,如此用心的阵容搭建。

赋予了该作品“灵气”、“底气”,这场视听盛宴,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味,陈年老酿的后劲。

#头条创作挑战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