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04

台湾名嘴安乐死视频曝光:家人围坐身旁,喝完药“睡”在儿子怀中

娱乐天地2023-10-13 10:35:200

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2018年,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在家人的陪同下,笑着喝下了毒药,喊着“倒计时”,在儿子的怀中結束了生命。

2019年2月,这个别样又令人痛心的“告别视频”公布,迅速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

同时,这也引发了很多人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我们是否应该允许医生协助终结病人的生命?在病痛面前,生命的离开是否应该更有尊严?这是一个值得社会深思的问题。

傅达仁,这位著名的体育解说员和节目主持人,有一个坎坷的成长经历。

他4岁时父亲在抗战中阵亡,不久母亲也去世,成为孤儿的他开始了一段艰难的流浪生活,后被“遗孤学校”收养,来到台湾念商学院。

1958年,傅达仁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篮球运动员。

此时的他梦想代表中华台北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但一次意外导致他严重受伤,无奈只能告别心爱的球场,提前结束运动生涯。

失去参加奥运梦想的傅达仁,并没有气馁太久,他决定改换思路,进入体育解说领域,与热爱的篮球再续前缘。

凭借着丰富的篮球经验和出众的口才,傅达仁很快成为知名篮球解说员,甚至获得参与NBA赛事解说的机会。

之后,他又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大放异彩,就像无数老台湾人的共同回忆《大家乐》就是他一手创办的,这节目也让他成为了一代名嘴。

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同时,傅达仁的感情生活却丰富多彩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大学时的粉丝饶梨珍,两人因傅达仁投入事业导致感情生变,和平分手。

第二任妻子郑正钰是同行,但两人结婚多年后都没有诞下一儿半女,这一直是两人的心结。

直到1989年,傅达仁在一场活动中结识了一个小他很多岁的粉丝陈秋萍。

青春洋溢而又热情似火的陈秋萍很快就俘虏了傅达仁的心,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瞒着所有人开始了一场“忘年之恋”

就这样,傅达仁开始了“脚踏两条船”的生活,在明面上和妻子郑正钰恩爱有加,私底下又和陈秋萍如胶似漆。

但事总有瞒不住的一天,1993年,陈秋萍居然意外地怀孕了,这让已经60岁的傅达仁激动万分,但也不得不向妻子坦白自己出轨的事。

意外的是,郑正钰却是原谅了傅达仁,表示愿意接纳陈秋萍,所有人预料中的大吵大闹并没有发生。

妻子的大度让傅达仁更加愧疚,于是对郑正钰的爱意更加深厚了,同时对家庭的付出也更多了。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时84岁的傅达仁被检查出患上了胰腺癌,并进行了8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治疗。

但是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反而痛苦日益加剧,体重也从最初的70多公斤急剧下降到仅剩49公斤,傅达仁身心都受到了巨大折磨。

病痛的折磨让傅达仁度日如年,他无数次都想过一死了之,最终实在无法忍受的他主动向家人提出了想进行安乐死的想法

起初,亲人们难以接受这个决定,尤其是儿子傅俊豪坚决反对,但在见证傅达仁每日在病痛中煎熬后,还是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

可当他们来到医院向医生提出这事的时候,医生却打死都不愿意帮他们。

因为在30多年前,就有一位重症患者同样想过安乐死,当时医生经不住劝和恻隐之心发作,便同意了帮忙。

可谁知,事后患者的女儿却直接把医生和医院都给告上了法庭,那名医生以故意杀人罪被逮捕

之后,那名医生不断上诉,拿出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是出于道德,而且安乐死是当事人执意要求的,最后法院宣判他无罪释放。

但因为这事,那名医生被医院开除了,身边更是一堆人对他指指点点,生活和事业都被毁了。

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自然不会有医生肯帮傅达仁,但还是给了他一个建议,他可以去瑞士

近年来,出于病患的要求,欧洲有不少国家都通过了安乐死合法化的法规,瑞士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84岁的傅达仁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瑞士,进行了安乐死。

这起事件在台湾社会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方面,许多人表示理解傅达仁这样的选择,因为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安乐死可以减轻痛苦,给与最后的解脱。

这应该被视为个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合法化安乐死会增加滥用的可能,导致一些可治疗的病人过早结束生命。

这可能会削弱对生命的尊重,需要建立严格的法律规范。

这起事件也让人反思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是否是因为医疗资源和关怀不足,导致病人选择“自我解脱”?

我们需要提高对重症患者的关注,提供心理辅导和照护,而不是仅仅依靠药物和手术。

同时,家属面临的压力也值得关注。

傅俊豪作为儿子,其心理转变过程应该也十分痛,家庭成员如何互相理解支持,是这个事件带来的另一个思考方向。

傅达仁的离世,使他的一生经历与社会课题紧密相连,它启发我们反思生命价值,审视制度建设,关注他人感受。

我们需要在这个复杂的问题上保持开放和理性,才能取得实质进步。

对"安乐死"这个复杂的议题,我们需要采取开放和理性的态度。

生命的价值不应只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一个人的尊严和意愿也应该被重视。

但同时,我们也要慎重,不能轻易结束一个生命。

这个议题需要社会各界平和讨论,慢慢形成共识。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议题,需要时间来达成社会共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人道和理性的态度对待每个生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