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3

几部以为烂,打开却真香的片,有的成国产之光,有的成了票房冠军

娱乐天地2023-05-06 21:33:010

新的需求带来的是新的发现。发明家们相继发现了能模拟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声记录和还原技术,电影应运而生。

它就像是一望无垠的大海一样,容纳着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一系列艺术表达形式。

在这种全新的综合性视觉艺术下,一系列组合而成的移动图像所反映的故事,更能刺激我们对原有认知,现有情感,甚至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

在电影技术诞生之初,艺术家们看到的是它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可企业家看到的是隐藏利益。以至于电影发展至今不能说背道而驰,但多少沾染了资本气息我们都心知肚明。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电影之所以可以称得上是第七艺术,是因为它在兼容和反映文化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艺术地位。同时电影作为大众娱乐的主要来源,服务对象不言而喻。

可发展至今,电影慢慢更趋向于讨好观众。一部部进入大众视野,毫无价值思考的电影,让我们也随即进入了泛娱乐化的时代。

我们无法定义什么是好的电影。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降低了对电影的标准,甚至于说如果是喜剧,我们能开怀大笑;如果是悲剧,我们能为之流泪,那就不枉费电影票价。

为之喜而喜,为之悲而悲。一部电影如果仅限于表层的情绪价值,那它带给我们的就只是娱乐的作用。

不可否认,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精神需求的满足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可电影在被赋予艺术的那一刻,它就应该借此向观众提供审美价值以及认知价值。

例如,在2021年由贾玲执导并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它作为一部由女性导演执导的双女主电影,兼导演的亲身经历加持,本身便颇具一定的话题度。

电影中,贾玲充分发挥了女性导演所特有的细腻和温馨,没有强烈的对峙和冲突,润物细无声的将自己和观众带到过去的回忆里。

事物并不都是那么完美的,这部电影同时也存在些许专业性的问题。导演依旧遵循小品的表达逻辑,在场景调度,镜头语言表达上都相对匮乏。

就艺术创作来说,成熟的技巧加上共鸣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后者占据更多。电影本身的创作动机便是植根于母爱。

对于孩子来说,本能的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扎根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观众便是在第一时间内看到,并且接纳这种极富共情能力的情感。

相比于所说的不切实际的穿越,我更觉得这是弥留之际的母亲对过往的追溯,而女儿则是走进了这场美好的梦境。无止尽的循环下,母爱永不落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小时候无限畅想的梦,青年时和朋友高谈阔论的理想,终究是被残酷的生活磨平了棱角。

我们不得不接受循规蹈矩的一生。每看一部电影,就像是在窥探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他人的人生。透过荧幕,我们可以无限的遐想,甚至是恍然大悟于人生正在经历的分岔路口。

2015年,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现实版魔幻爱情喜剧《夏洛特烦恼》正式上映。

不少观众评价它说,哪怕是看到开头便猜到了结局,哪怕每一个情节都在预料之内,可电影落幕的那一刻,内心澎湃的情感依旧抑制不住。

初看时,只觉得这是一部喜剧,再看时,能理解了两个成年人蜗居一方的无奈;理解了没有物质作为基础的夫妻共携手的意义;更理解了平凡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

从小我们听过多少关于人生的道理,可年岁渐长,看过世态炎凉,体会过人生冷暖,却依旧为人生每一个选择而感到无措。

每一个人都在用着他们所谓的大道理,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度过这一生,可《夏洛特烦恼》的导演化繁为简,抛却了冗长繁杂的立意,仅用一部表面上看起来是喜剧的电影,让我们明白人生不管重来多少次,都要抓住当下的人,当下的美好。

我们总是在寻找能弥补遗憾的碎片,力求让这短暂的一生看起来完美无瑕。可每当看到他人的生活,尽管充满人为的戏剧性因素,可那些与众不同的触点,就像每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尽头布满鲜花,缺憾带来的美就像人生某段路程的节点,依旧在那里闪闪发光。

旁观者清,观众作为电影故事发展的局外人,当这个故事反映了某个观众的生活,那两者便能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不论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

一部好的电影,总能在无形处为我们找到生活中出现问题的答案。

优秀的电影是一部深藏社会反思的作品。不论电影故事本身是编剧的人生还是社会各阶层多数人正在经历的人生,其叙述形式都是由编剧内在的世界观所表述出来的。

作为受众群体的我们,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能够看到这部电影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状,这也让即使没有经历那段岁月的我们,也能够看到这个精彩绝伦又纷繁复杂的社会。

例如2019年由肖央主演的电影《误杀》,自上映以来就一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网友们热烈讨论,该电影的评分也在持续稳步上升中。

该电影改编翻拍于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毫不夸张的说,即使珠玉在前,《误杀》也绝对称得上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误杀》在保留整体故事基本架构之外,又赋予了不同意义的结局。精心设计的关于“羊”的隐喻,更是引起了观众发人深省的反思。

电影本身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依靠铺设电缆为生的李维杰和妻子阿玉的大女儿平平被背景深厚的素察迷奸。

当犯罪者再次以不雅视频威逼利诱时,平平在反抗的过程中“误杀”了他,这也点明了电影的片名《误杀》。

编剧对该故事的设定是在公平正义缺失的一个社会背景下,作为父亲的李维杰,在知晓这件事情之后,带领全家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误差,与警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之战。

在整部电影中,导演对于“羊”这一要素的运用是原版所没有的。在经过改编的《误杀》中,每当故事出现转折的时候,都会有“羊”的身影出现。

第一次出现是李维杰在处理素察的车子时,牧羊人驱赶羊群而过,却没有看见这过程。被驱策的羊群,他们象征着众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

第二次出现是李维杰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和警察据理力争,人多眼杂,警察也只能开枪打死了一只羊。警察虽然可恨,但他也只能是沦为“替罪羔羊”的结局。

第三次是平平上课时老师提到的关于羊的概念,羊的视力不好,非常容易离群,容易遭遇来自大型野兽的追捕。在权力至上的社会下,如果底层群众的利益无法保障,且各自为伍是很容易被权力所吞噬的。

第四次是开棺验尸却出现了中枪的白羊,没有人想到它为何出现在此,只是这次的白羊激起了群愤。

第五次,结局时李维杰又一次看见了白羊,只不过此时它是自由的。

就在一切都结束后,小女儿安安涂改成绩的考卷,让李维杰敲响了警钟。在她这个年纪,父母的行为和言语往往会对之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部电影在紧锣密鼓地讲述罪案情节时,还穿插着对家庭教育的深思。素察对女同学的迷奸,其手段熟练,显然不是第一次。

优渥的成长环境,父亲粗暴冷漠的教育方式,母亲无所不用其极的溺爱,让他逐渐走上了犯罪这条道路。

而作为家庭主妇的阿玉,在得知女儿平平身心遭受如此巨大的创伤时,她毅然将孩子护在身后。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底线。在这个复杂又漫长,充满着利益与鲜血的谋划背后,带给两个家庭的是永远无法走出的阴影。

对于李维杰自首的结局,很多观众表示不满,认为结局的改编是整部电影的败笔。

相较于原版电影,《误杀》则是将核心都放在了“杀”之后,作为父亲在女儿面对如此不公的遭遇时,他承担起了责任,可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治安,让他的良知不至于被泯灭。

佛塔之下,钟声响起,李维杰神色平静,认罪忏悔。

一部电影就是一段浓缩了的人生。无论这个故事是借什么立意,他人生命的脚步总会有一步与自己相对应,观看电影,其实也是在潜意识里寻找生命的共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