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71

贾冰为何突然不“红”了?看看他干过的事,就不足为奇了

娱乐天地2023-09-29 12:31:150

喜剧演员贾冰可以说是从巅峰到谷底的一个缩影,他的变迁轨迹引发了不少讨论。细究这个案例,不仅可以解读一个艺人的成长痛处,也可以感受到喜剧圈的一些无奈。喜剧如果脱离群众审美,脱离现实主义,想要长久站稳舞台并不容易。正因为对贾冰经历的反思,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喜剧演员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追求,从中获得启迪。

提起贾冰,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滑稽动作和夸张语气。他擅长用东北方言带出笑点,给人一种痞气但亲切的感觉。这种自然的喜感让贾冰在最初崭露头角时就收获了不少好评。

“贾冰是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与生俱来的幽默细胞非常适合小品表演。”剧作家杨先生如此评价。

在参加多个喜剧比赛并获奖后,贾冰声名鹊起,被各大导演关注。“他是大师级的演员,将开创喜剧的一个新时代。”著名导演徐峥这样高度评价贾冰。

郭德纲更直言贾冰的时代正在来临。来自传统戏曲世家的郭德纲看人极准,看好贾冰后,贾冰也在他的关照下在央视春晚上与老艺术家合作表演。

一时间,贾冰成了喜剧圈的新星,备受瞩目。他也在各种采访中表现出谦逊稳重的一面,并没有被过分捧上天。

“希望能努力将喜剧演绎得更深入人心,成为大众记忆中的经典。”贾冰说。

然而就在贾冰受到关注之初,喜剧圈内部却在酝酿一场关于喜剧演绎方向的讨论。贾冰最拿手的小品手法,是在故事高潮处加入悲情,引起观众共鸣乃至落泪。

这种“喜头悲尾”的表达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但越来越受到一些喜剧大师的反对。

“观众在喜剧节目中找的是快乐和放松,加入太多煽情元素不合适。”赵本山如此批评当时的创作趋势。

赵本山认为喜剧应该专注于娱乐功能,不必故弄玄虚。他自己也几次因反对“喜头悲尾”而放弃与央视春晚合作。

赵本山的高徒小沈阳也公开表示厌恶假借喜剧之名说教,主张喜剧应该只担负“逗人笑”的责任。

这样的声音在喜剧圈内部响亮,但贾冰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这种自认为深入人心的表演风格。

尽管受到部分先辈的批评,但贾冰的这种表演方式仍让他在短时间内爆红。“每次看到贾冰的小品,我都会先笑着,后哭着。”观众李女士说。

的确,在贾冰演绎的小品中,90%都有一个突然转折的悲情高潮。他善于在故事高点加剧情冲击力,让观众跌宕起伏。

“能让观众从大笑到痛哭,这说明作品有感染力。”贾冰这样解释自己的表演逻辑。他认为喜剧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笑点,要有内涵和教育意义。

这种手法在他连续参加的多个喜剧竞演中屡试不爽。观众们也期待每次的反转打动。“贾冰的小品就是要准备纸巾,你永远不知道笑点什么时候会转为泪点。”网友这样评论。

但是渐渐地,这种套路也暴露在观众面前。他们开始预料到每个高潮的出现,贾冰所要传达的“感动”不再奏效。

“他每次的套路都那么明显,我现在已经提前知道这个笑点什么时候会转悲了。”观众孙女士吐槽。

“我想看喜剧是为了开心,看他转折突然说教实在太扫兴。”观众杨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可见,过于明显的套路和重复的灵感很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贾冰的小品已不能带来惊喜,越来越难触动人心。

与此同时,贾冰也面临着从早期小众节目转向主流节目的考验。他被邀请上央视春晚,但表现并未让人眼前一亮。

“他把原来的套路搬到大众场合屡试不爽的思路实在太天真。”节目评论人士冷冷指出。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贾冰意识到自己的表演陷入了困局。他开始尝试转型,先是接拍电影,后又挑战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希望重新掀起人气高潮。

2011年,贾冰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西游伏妖篇》上映,这是他尝试从喜剧到严肃影片的作品。然而这部寓言风格的电影却遭遇滑铁卢。

“太过寓言化的风格让人看不懂在讲什么,一头雾水。”影评人赵先生指出电影最大的问题。

“贾冰的演技也跟不上,在严肃剧情中一直在说笑,很出戏。”观众李女士也提到贾冰的不适任。

由此可见,贾冰的首次转型尝试失败了。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接连拍摄了多部喜剧电影,希望能回到观众视野中。

但从《西游伏妖篇》到《饭醉分手》再到《冒牌财神爷》,贾冰主演的多部电影均评价欠佳,被网友耻笑为“烂片王”。

“我原本还抱有点期待的,结果看完发现简直烂到家了,满屏尬演。”网友吴先生评论道。

“剧情不合理,笑点低级,让人看了头疼。”影评人杨女士也给出了类似看法。

贾冰不仅被视为“烂片担当”,其演技也遭到批评。“他老套路用在电影里根本不合适,毫无新意。”网友郭小姐说。

由此看来,贾冰在影视转型中并未获得太大突破,反而是用自己的短板进一步暴露了演技局限。

其实回溯贾冰的成名经历,他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喜剧演员。20世纪80年代,贾冰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在部队里演出才初露喜剧天分。

“那时我们部队有个传统,新兵要自编自导一个节目。”战友回忆,“贾冰那时就以诙谐幽默的小品受欢迎。”

退役后,贾冰来到一家曲艺团,从基层表演做起。他勤奋上进,从普通演员做到副团长。那时的贾冰还未想到自己适合喜剧表演。

一直到2010年,贾冰才真正走上喜剧之路。他先后参加多个选秀节目,以讲述普通人故事的真实风格打动观众。

“我们看到了贾冰的潜力,他的喜剧细胞非常丰富。”导师之一的宋丹丹这样评价当时还很青涩的贾冰。

在多次比赛中夺冠后,贾冰声名鹊起,被视为新生代喜剧人的榜样。那时的他谦虚进取,充满干劲儿。

如今,时过境迁,贾冰已不再是喜剧圈的宠儿。取而代之崛起的,是一批新生代的喜剧人。

其中最杰出的是沈腾、马丽。他们都出身普通家庭,用吃苦耐劳的品质赢得观众。更难得的是,他们不断创新,而不是重复套路。

“许多8090后观众现在更喜欢看沈腾的作品,他让人感觉很亲切。”观众小王这样分析。

事实上,喜剧圈正在经历传承和变革。想要在变化中保持自我并不容易,但总有人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希望贾冰也能跳出原有框框,学习新思路。”导演李先生说。

贾冰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喜剧创作如果脱离观众审美和现实主义,最终难以为继。时代在变,表演也要进化。

或许贾冰可以打破自我限制,把目光放长远。喜剧固有娱乐功能,但现实问题也可以化为笑点。最重要是,要保有民族气息和进取心。

让我们拭目以待,也让我们给每一个努力寻找自我的艺人喝彩。没有谁一帆风顺,但只要砥砺奋进,就一定能见到新的天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