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8

《梁祝》:马文才要有多爱祝英台,才会允许她大婚当日白衣出嫁?

娱乐天地2023-05-06 19:39:440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句话,通常人用来形容千古爱情梁祝,新婚之夜她突然“殉情”,看哭了多少人?

“化蝶”到底是为爱追随,还是一场自我的“感动”?

梁山伯、祝英台,两个人的浪漫,马文才背锅千年,这个男人做错了什么?

祝英台出嫁的时候,提出了三个条件:穿缟素丧服、踏北斗星辰、过山伯坟前。

马文才眼含热泪,一句“我答应”,瞬间让人心中酸涩。

别说是三个条件,就算是三百个条件、三千个条件,相信马文才也会答应。

古代的婚礼,最讲究“吉时吉日”。坦白来讲,祝英台的这些条件,完全都是背道相驰,但马文才还是答应了。

他不顾家族的颜面,不顾世俗的目光,即便是遭到众人的耻笑,还是应下了。

如果这个男人不爱,何必这样给自己一个难堪?

人人都歌颂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将两个人视为“爱情忠贞”的存在,却鲜少有人知道,这段感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政治战乱的年代,祝英台常常听到老人们讲述征战的事情。虽为女儿身,但每每听到后,她心中都热血沸腾。

宛如男儿一般的气质,那份胸襟和格局,令人啧啧称奇。

祝英台生不逢时。处于封建时代的她,只有红花女工、相夫教子的规矩为伴,这才是员外千金的标配。

自幼喜武的她,没有资格谈论命运,只能系文学诗,来安抚自己的心。

诗书的浸染下,祝英台才情人尽皆知,整个祝家庄没有一个人敢自认成为她的老师。

不甘心的她,好言求助老爹祝员外,让她踏出家门到别的地方求学。祝员外虽然疼爱女儿,但也深知女儿家不能抛头露面,直接选择了拒绝。

于是祝英台乔装打扮成为了算命先生,敲开了自己的家门,祝员外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祝英台笑出声,他才明白了女儿的良苦用心。

如果继续干涉,恐怕会伤及父女情,于是同意了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

阳春三月,祝英台在仆人的追随下,踏上了“求学之路”,路途中遇到了一个谈吐不凡的公子,这个人就是梁山伯。

知识上的共鸣,让两个人一见如故,直接结为“兄弟”,开启了三年的同窗之谊。

过程中,祝英台慢慢的喜欢上了梁山伯,每每耳鬓厮磨都会害羞。遗憾的是,梁山伯就像是一个榆木疙瘩,从未怀疑过祝英台的身份。

两个人晚上同床共枕,但是对于梁山伯而言,身边躺着的仅仅只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三年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祝英台一个人的单相思。

后来因为祝员外父亲病重,她不得不回家,临走之前她想要告诉梁山伯真相。

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层山,就此拉开了帷幕。

面对祝英台的表白,梁山伯心中非常的迷茫,因为他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

朝夕相处的兄弟,突然变成了姑娘,还是员外的千金,他这样一个憨厚的人,真的可以自由切换角色和感情?

虽然祝英台考试失利,梁山伯给予了陪伴和鼓励,但这些仅仅只是“兄弟情”,与爱情没有任何的关系。

除此之外,梁山伯还是一个家境贫寒的人,骨子里刻满了自卑。

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是否可以幸福?反观当下的婚姻,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站在我的角度来看,祝英台和梁山伯,即便真的活了下来,日子也不一定会幸福,男人的自尊心是最隐晦的伏笔。

分别的日子里,祝英台依依不舍,梁山伯一送十八里,祝英台疯狂的暗示,怎奈何情商不高的梁山伯遗憾曲解了意思。

从这一点来看,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友情和爱情错位相对。

十八里已尽,祝英台已经不知道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意,于是谎称自己有个待嫁的小妹。如果梁山伯有心,可以到家中求姻缘。

坦白来讲,结合梁山伯的出身而言,他很有自知之明,绝对不会上门求娶。

毕竟兄弟情和爱情,完全是两个概念,祝英台终究是错付了。

闺中露台上,她日夜等候,期盼着梁山伯可以上门求亲。不成想,等来的却是“父母之命”的一纸婚约,对方就是马文才。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讲,这个男人无论是出身还是家庭背景,都与祝英台门当户对。

马文才出生于太守之家,家境殷实,对祝英台全心全意,如果没有梁山伯的存在,也许两个人也可以走到一起。

要知道,祝英台一开始没有拒绝马文才,更像是报复梁山伯。

如果真的深爱自己的情郎,祝英台坚持己见,本可以拒绝,毕竟祝员外可以同意她“男扮女装”求学,势必会考虑女儿的建议,但是她并没有。

坦白来讲,如果梁山伯没有再出现,也许马文才和祝英台,就是另外一个结局,说不定幸福美满。

而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仅仅停留友情,没有转换身份,也不会有后续的悲剧发生。

三年的同窗生活,马文才虽然没有走进祝英台的心,但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纵跨子弟,反而全心全意的对祝英台。

后来,两个人的婚讯,传到了梁山伯的耳中,伤心欲绝的他大病一场。

在当时那个年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机会。最终祝英台送走了梁山伯,两个人哭的观众心都碎了。

后知后觉的梁山伯,思念成疾一病不起,写下血书最终郁郁而终。

祝英台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悲痛欲绝。3年的单相思终于得到了回应,她一发不可收拾的陷进两个人的爱情中。

坦白来讲,每一个合格的前任,都应该放手成全。就像是梁山伯,明知道祝英台已成定局,还要藕断丝连,多少有点“矫情”。

如果是真的为了祝英台好,为何不继续做兄弟,甚至书信往来中,刻意点出自己已经“没救了”,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真的是爱?

短时间内回应3年的单相思,如此的强烈让人有些费解。

徒增悲伤的过程中,更改不了结局,还因为失恋而病逝,梁山伯的这份爱过于“沉重”。

反观妥协的马文才,从感情的角度来讲,他和梁山伯处于一个起跑线,也是同样时间直到真实身份的人。

追求自己喜欢的女人,勇敢一些做错了什么?

怎么就好端端的成为了“破坏者”,要知道人性自私,换作是我们,即便知道没有结果,都想要争取一番,怎么这个男人就成为了罪魁祸首?

如果不是爱惨了祝英台,马文才怎么会答应,在花轿上放祭祀灯笼。

结婚是祝英台一生中的大事,反过来讲,也是马文才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但是为了爱他全部的都答应了。

坦白来讲,祝英台真的嫁给了梁山伯并不一定会幸福。有情饮水饱在时光的沉淀下,也会更改曾经的味道。

梁山伯是祝英台的初恋,是她心中的不甘和挣扎,马文才才是最无辜的人。

这三个条件,如果放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觉得没有哪个男人可以接受。

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妻子身披孝服,去看望自己已故的情郎。

马文才的内心比梁山伯大,他真的爱祝英台到骨子里了。

新婚之夜,妻子在别的男人坟前哭的肝肠寸断,最终跳入墓葬之中成为两只蝴蝶,马文才成为了最大的笑话。

两只蝴蝶翩翩起舞,承载了众人对爱的“期望”,感染了无数人。

这样的幸福完全是建立在马文才的痛苦之上,自私和真爱交织在一起。重温这部经典,我多了一丝惆怅。

三角恋中,梁山伯什么都没有做,轻松得到了祝英台的心。马文才做尽了爱祝英台的事情,最终沦落成为笑话,他做错了什么?

都说爱情没有先来后到,但是在我看来,出场顺序太重要了。

如果最开始,祝英台遇到的是马文才,而不是梁山伯,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梁祝”的爱,每个人都刻骨铭心,被两个人的勇敢和坚定感染。讽刺又苍白的是马文才背锅千年,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我觉得爱一个人没有错,对此你怎么看?

#头条创作挑战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