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51

恋综CP分手引热议:应时刻看清虚实的边界

娱乐天地2023-09-27 13:11:170

□周梓涵(南京师范大学)

9月25日上午,“周密周芯竹分手”这一词条登顶热搜,在不少网友疑惑“这谁”的同时,也有一路陪伴他们走过的网友表示遗憾。周密周芯竹曾在2021年参加由bilibili推出的异性交友节目《90婚介所》(恋爱综艺),2022年二人官宣恋情。(9月25日 闽南网)

恋综CP(英文情侣的缩写)在节目结束后分手仍能引发热议,实际上折射出恋综这一节目形式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此前,以《心动的信号》《半熟恋人》为代表的现象级恋综节目,已然能够催生出颇具热度的社交媒体话题。节目播出期间,嘉宾之间的互动与“拉扯”,观察室嘉宾的“神评”,各CP的走向与反转,无不牵动着荧幕前观众的情绪。

综艺制作模式中,恋综在恰到好处的氛围里吹出粉红泡泡。而观众透过泡泡,可以看到自己所理解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社会生活等等,这既能为其提供情绪价值,又能深入现实本身制造社会议题。可以看到,恋综就是通过保持一种与现实若即若离的距离,吸引观众,收获流量。

在各类“搭子交友”盛行的当下,青年们习惯于徘徊辗转于亲密大门前的空地,反复思量自我,反复斟酌风险,对待一段亲密关系愈发理性。青年们清楚地知道,即便是与某个人在某个话题上思想十分契合,其二人也是两个精神世界完全不同的个体,比起磨去自己的棱角适应他人,青年更加注重自我认同与理解,但这同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情感缺失。而恋综便提供给了青年所憧憬的美好情感,使其与青年现实生活的压力、烦闷、冗长“对冲”,帮助其达成内心世界的稳定与平和。

在塑造理想化爱情、波澜起伏人际关系的同时,恋综还需戳破一些自己制造的浮华泡沫,将更为真实甚至戏剧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充当起“意见领袖”的角色。近年来,一些恋综节目的“名场面”频频登上热搜,几秒十几秒的片段里,时常具备多个能够引起热议的话题。网友针对这些话题发表看法,提供见解,潜在提升恋综的传播度,并使其具备了社交媒体上的衍生意义。

但在一个个惊呆众人的“名场面”、出乎意料的结局之后,我们不禁衡量这其中的“真情实感”究竟占有怎样的分量。但是,很多观众并非意识不到恋综所提供的只是生命力短暂的“情感蜜糖”、是不能够深究的“产品”,但其并不愿意主动去戳破这些粉红泡泡,所谓“清醒地沉沦”,不过如此。

哲学家马丁·布伯曾提出理解世界的两种关系。第一种“我—它”关系是指,作为客体的“它”被作为主体的“我”利用的交往关系;而第二种“我—你”关系则无关利用,而是真诚相遇,“我”尝试理解“你”并体验“你”。毫无疑问,虽然建构生活的大部分关系都是“我—它”关系及其衍生,但我们始终心怀期待并向往的,仍旧是“我—你”关系。“我—你”关系的存在支撑着情感世界的运转,但它也似乎越来越难以达到。于是收看恋综成为了远程体验“我—你”关系的一种方式,就像一些缺乏维生素C却无法经常吃水果的人,最终选择吃维C片一样,它的底层逻辑、虚幻表面等等“真相”并不被看重。

无论“分手”还是“复合”,观众所要看清的,是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即认识到人与人设、场景与实际、爱情与策划之间的鸿沟,最终意识到自己终究是隔着一道玻璃,凝视着屏幕里面上映的各种故事。而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则应该思考为什么需要维生素C的青年得不到水果,为什么互联网世界、社交媒介、内卷压力共同塑造的青年内心世界,需要来自外界的情感力量。这最终回归的,仍是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图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