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9

台剧崛起?从《想见你》到《通灵少女》,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救

娱乐天地2023-05-06 19:00:220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最近总是单曲循环这首《Last dance》,跟剧中不同,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李子维和黄雨萱的点点滴滴,仿佛这一切或许真的发生过。

是的,我说的就是《想见你》,开年最令人上头的台剧,虽闭环穿越、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它最开始吸引我的点,但追完之后,我更在乎的是这场穿越时空的灵魂之恋。

“只有你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相遇才有意义。”

悬疑不是这部剧主线,爱情才是内核,然一旦处理不慎,很容易成为落于俗套的偶像剧,不过它的高评分已然证明自己的高质量。

台版一共13集,内地将其分割成26集,每集皆有明显的情节引导,比如一开始黄雨萱陷入对逝去男友的思念,接着总在人海中遇见跟男友相似的人,原本我以为到这里,后续会变得苦情亦或者是重获爱情的甜蜜。

可都不是!灵魂穿越不新奇,男女主都穿越有点意思。

看到后面,大家都表示有点乱了,太烧脑了,究竟闭环穿越的起点在哪里?

确实,剧情上面有些小bug,可观众一直清楚,从来都是黄雨萱和李子维深爱着彼此。

在内地还播着各种注水剧集时,这部台剧对比之下用心程度满分。在惊喜之余,我想到一个问题:“台剧何时重新崛起了?”

曾经的台剧有多辉煌,想必大家都知道,至今《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下一站幸福》等剧还是剧迷的心头好。

从《流星花园》开始,F4风靡亚洲,台偶迎来蓬勃发展期,基本上每一位90后都曾沉迷。

无论是高冷江直树,还是深情李大仁,温情向来是主打路线。

然自从《我可能不会爱你》完结后,台剧却逐渐式微。

其中涉及的原因颇多,有市场冲击外在因素,也有偶像剧程式化的桎梏,一味投身青春恋爱题材,没有创新,拾人牙慧是它衰落的重要因素。

12年到15年间,台偶陷入注水的困境,集数越来越长,实际上拖泥带水,全剧制作费没有提高,最高几百万左右,那么集数拉长后质量自然不可恭维。

何时再让我重新注意到台剧呢?《一把青》不得不说,它改编自白先勇小说《台北人》,以写实的手法书写一段浪漫、无奈的故事。

一把青更像是一把血与泪。

如果说它能够这么好,原著内涵的加持功不可没,那《通灵少女》则是台剧崛起的标志。

光听名字,有些许恐怖,不过它实际上很小清新,女主虽拥有阴阳眼,但实际上她处理皆是一些逝者未完成的心愿;与此同时,她有自己的恋爱少女史,烂漫偶像。

《通灵少女》只有6集,却剧情紧凑,暖心治愈,重新找回内核的台剧,必有回春之势。

去年热播《我们与恶的距离》,它以无差别杀人案这一议题开端,但没有探寻人性恶的一方,反而聚焦社会教育层面。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恶不是重点,我们才是。

再到《俗女养成记》,一个39岁的大龄剩女面对婚姻和事业上的两大尴尬,她反叛无奈,“我快40岁了,能做什么?”这喊出大部分女人的心声,但她不丧,勇敢辞去工作,拒绝疲倦的伴侣,做了别人敢想不敢做的事。

此外,《我们不能是朋友》、《我的男孩》皆尝试将社会话题插入,有直白畸形的恋爱观、有备受关注的姐弟恋。

在人物设定上编剧加入不同价值观的碰撞,结果自然是火花四溅,观众自会上头。

在台剧衰落那几年,为了迎合市场,制作方全身投入偶像剧,基本上市面上剧集4分之三都是青春爱情主题。

电视台不敢创新,影视公司不敢选用别的类型。

但事实上,创新人才一直都有,面对台剧江河日下的境况,本土的几位知名导演启动扶持计划,“植剧场”工作坊于16年正式成立,目的是培养新生代演员,同时开辟不同主题创作,有灵异悬疑、爱情、都市等等。

系列作品均在7分之上,导演不仅缩短剧集(每一个系列6到7集),而且邀请一些老演员参与,如吴慷仁,以老带新效果明显。

至于资金和发行问题,台剧制作方选择与海外大公司合作,如HBO、Netflix,比如前面提到《通灵少女》,正是在HBO的帮助下全球同步发行,在亚洲地区皆获得不俗成绩。

《我们与恶的距离》同样如此,依靠海外制片公司的高效率、大数据分析能力。

另外,在海外公司的刺激下,本土公司有所反思,敢于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俗女养成记》启用方言对戏,《我们不能是朋友》打破偶像剧套路。

综上所述,台剧的重新崛起,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救,毕竟谁都不甘心就此“堕落”下去。

从巅峰到谷底,再从谷底慢慢往上爬,一切都是一个循环。

最后一句,希望下一个崛起的是内地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