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6

江湖犹在武侠何去?从徐克出发浅谈港式武侠电影衰落史

娱乐天地2023-05-06 18:49:530

提到武侠,就不得不提金庸,同样一说到武侠电影,徐克这两个字就一定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这位武侠电影的神话缔造者,凭借独特的拍摄手法,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黄飞鸿》等片闻名海内外。

可以说,徐克为武侠电影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样他也亲身经历武侠电影由盛转衰的全部过程。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港式武侠电影的衰落史。

武侠二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诸子,明清时期充分与小说、戏曲结合,像《三侠五义》。到了近代,武侠文化不仅为文学作品提供素材,而且作为一种新的元素被搬到银幕。

侠者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中国独创的电影类型,武侠电影从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到12年的《龙门飞甲》,已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

它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在于其勾勒出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江湖“众生相”,不论是刀光剑影,亦是侠骨柔情、爱情情仇……,这里只强调公平正理、替天行道、行侠仗义……

如果早期的武侠电影尚属传统武侠范畴,那么经过徐克之手后,新式武侠电影迎来空前繁荣期。

何为新式武侠电影?笔者认为这个新字体现在“继承”与“创新”四个字上。在叙事方式上,新式武侠电影采用传统结构模式,并启用偶像明星,告别古早剪辑使用动作分镜蒙太奇式剪接。

同时在新派武侠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龙三人经典作品的加持下,武侠电影更注重审美价值以及人性反思,从隐喻到象征,它将角色内在精神与人物情节巧妙糅合,从而让武侠电影走向国际。

1、徐克的武侠电影世界

徐克,影迷戏称其徐老怪,因为他总是有千奇百妙的想法,而第一处便体现在视觉上。

观看徐克执导的影片,不论是《东方不败》中天马行空的武斗戏,亦或是《青蛇》中曲径通幽的阁楼庭院,强烈的视觉冲突从不缺席。

快速切换画面、连环画式的剪接、多个场景左右来回、甚至运用电脑科技合成特效,徐克的想法够前卫。

正是这种不断摸索的精神,从《倩女幽魂》到《新蜀山剑侠》,他既营造视听奇观,又在人、魔、妖三者的关系上加入武侠片的元素,成功创造出一个有情有义的聂小倩、一个善恶一念间的神魔世界。

武侠文化到底该如何诠释?徐克认为要用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用现代的手法去感受。于是在处女作《蝶变》中,他颠覆传统,以国外导演希区柯克的《鸟》为借鉴对象,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置,亦或是镜头语言,皆打破桎梏。

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思考、体会,《蝶变》的方红叶便是徐克视角的代表,他不会武功,以笔墨记录这段武林秘史,将人性的复杂性全盘呈现。

进入90年代后,徐克继续推陈出新,三部武侠电影叫好又卖座。像《新龙门客栈》则兼顾市场与艺术,在片中所谓的善恶对立二元论找不到,这里的矛盾重重,多线交叉。

周淮安(梁家辉饰演)一面躲避东厂追杀,一面因金镶玉(张曼玉饰演)与恋人莫言(林青霞饰演)发生嫌隙,众人集中在这个方寸之地,紧张又压抑,能否成功保护另外两位弱小生命?如何在此躲过伏击?如何进行情感抉择?在悬念与细节的安排下,几位主角的性格完整饱满。

整部电影戏剧张力十足,既有徐克自己的风格,又承袭传统侠义精神,从大漠、孤烟、黄沙、落日,在古典意象的烘托下,孤寂落寞、江湖女儿、漂泊无常等等情绪为这部武侠片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满满的中式武侠浪漫。

除了情节、场景外,《新龙门客栈》最成功的便是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是风情万种的金镶玉,她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她如同沙漠之中满身带刺的鲜艳仙人掌,心狠决绝的同时风流放浪,如毫不掩饰对周淮安的垂涎。

然二十年过后,江湖犹在,武侠电影却早已没落,属于那个年代的辉煌成为了供人怀念的历史。

所谓物极必反,全则必缺。有巅峰自然就有衰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港式武侠电影的衰败也并非一日造成。从外部因素到主观选择,武侠电影的衰落因子其实早在它的鼎盛期便已显现,用哲学上的话来讲就是事物巅峰的到来往往亦是它衰落的开端。

无论是武侠题材的再创新,还是加入科幻、冒险、现代等等元素,观众对其并不买账。像徐克于01年斥巨资拍摄的《蜀山传》,耗时耗力,纵然请来张柏芝、林青霞等大牌,还是挽救不了低迷的票房,口碑在业内骂声一片。

而今,武侠片的数量越来越少,从拍摄规模到演员阵容,都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从备受推崇到寥寥少人问,盛况已去,总有人叹息一句:“太遗憾!”

1、港式电影的整体衰落

武侠片作为港式电影的一部分,势必与分母的发展密不可分。

当时,整个电影环境是大家皆过分注重外在包装,依靠明星效应,虽产量剧增,但质量参差不齐。可前期在票房上的好成绩,让部分从业者忽视了口碑暴跌带来的市场反噬。

同质化、系列化、低质化为最大弊病,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武侠电影肯定会受到不小影响。

另外,随着盗版VCD的出现,电影票房收入呈直线下跌,这无疑给港片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拍摄成本日益增多,但真正收回本的电影渐渐屈指可数。同时,院线开始引进一些欧美大片,这实在是寒冬之下的雪上加霜。

2、武侠电影的自身局限

如果说外部环境使武侠电影发展受限,那么武侠片自身的局限则是它衰落的主要诱因。

武侠题材新鲜不再,如何继续博得观众喜爱?靠的是剧本。可惜的是,武侠片创作上的千篇一律造就审美疲倦。创新有余、结构雷同、爱恨情仇模式套路化、人物扁平化都是武侠片创作上的问题。当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意识到这一点,多次强调应该以人物为中心进行多样化叙事。

但快节奏的市场等不了需要慢下来创作的剧本,以是武侠片数量成倍增加,质量却不敢恭维。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武侠片与时代脱节,向虚幻化、缥缈化发展,观众无法在其中找到现实的共鸣。

此外,武侠片中所需要的武戏效果,大部分呈现出花拳绣腿之态,特效动作又跟科技结合又不成熟。观众在吐槽打戏假的同时接受不了某些科幻成分。比如,仗剑而立的大侠不是骑马,而是乘坐飞船。

虽现在看来想象力丰富,但对于当时的观众而言,过于脑洞大开。

3、武侠片陷入跟风的怪圈

跟风的问题其实并非武侠片所独有,这些年,影视圈跟风的现象层出不穷。

如《宫锁心玉》火了,大家就跟风去拍宫廷戏,再到《延禧攻略》让莫兰迪色火了,很多剧组也就想跟着做。《陈情令》火了,随即大批耽改双男主戏赶着开机。

而武侠电影的跟风拍摄更甚,像“东方不败”系列、“黄飞鸿”系列、“倚天屠龙记”系列等等,故事情节几乎一模一样却被拍成多部,新瓶装旧酒一次两次尚可,但数量太多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就像现在金庸武侠小说每隔一年就要被影视化,可不论是评分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及首版。跟港式武侠片情况一样,皆是缺失剧本和创意。连徐克这样的大师,都拍了题材类似的《龙门飞甲》、《新龙门客栈》。

即便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但必须得说大部分为狗尾续貂影片。怎么说呢?用重复逃避创新实不可取,过分消费题材和演员最终会导致观众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感。

如《叶问》第一部火爆之后,投资方力邀甄子丹出演3部影片(《锦衣卫》、《精武风云》、《叶问2》),结果却是口碑票房全部欠佳。

滥拍、滥投、滥演为武侠电影衰落的致命弱点。事实上,精益求精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武侠元素是羽毛,要学会珍惜。

结语

大的市场环境和自身局限让武侠电影走向死胡同,那么它真的会就此衰亡吗?答案肯定是否认的,因为武侠精神一直存在于国人的血液中,就像金庸笔下的大侠一样永不磨灭。

同样武侠电影给观众织就了一个江湖梦,如何让我们再度入梦,是港式武侠片重振江湖的关键。抛开五花八门的奇异元素,以及新鲜刺激的科技特效,返璞归真才是武侠片重新崛起的正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